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好事近(宋·朱敦儒)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好事近(宋·朱敦儒)  
春雨細如塵,樓外柳絲黃濕。
風約繡簾斜去,透窗紗寒碧。
美人慵剪上元燈,彈淚倚瑤瑟。
卻上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
評注
這首小詞為作者早期作品 ,寫元夕懷人之情致,詞風婉約。
起首兩句寫樓外 。春雨綿綿密密,象塵霧一般,灰蒙蒙的,剛剛泛出鵝黃色的柳梢給雨打濕,水淋淋的。說春雨「細如塵」,新鮮而熨貼。春雨是細屑的,輕倩的,迷離漫漶,潤物無聲,似乎非「如塵」二字無以盡其態。用它來映襯懷人的愁思,便顯得十分工致。「濕」承「 雨 」來。「黃」字體物入微,切合物候,又應「春」意,讓人聯想到稚柳在這迷蒙細雨的薰沐下所煥發的生機。接下來 ,「風約」逗引出后兩句,視點拉回室內。上片狀景,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筆筆勾聯 ,絲絲入扣;這幾句看似景語,實乃情語,打下了閨人的主觀色彩 。「如塵」的雨,多少給人以凄迷低黯之感;柳色又新,牽惹著對遠人的縷縷情思;陣陣輕寒,更使那碧色的窗紗涂上感傷的色調,寒氣直浸入心底其中「寒碧」是以景寫情的重筆,女子心中的感受由此得到深刻的展示。作者借擬女主人的眼光,寫出了一個寂冷的環境。
過片直接突出了居于畫面中心的女主人公——「美人慵剪上元燈,彈淚倚瑤瑟 」。上元即農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在宋代是個盛大的節日,民間有吃圓子(湯圓 ,取闔家團圓之意)、觀彩燈、祭紫姑等習俗。點明上元之時,背景就變得更其具體而典型,把人物感情襯托得愈加強烈。周密《武林舊事》卷二「燈品」:「又有深閨巧姓,剪紙而成,尤為精妙 。」陸游《十二月一日》詩:「兒書春日榜,女剪上元燈。」說明宋時剪紙做燈,乃閨人巧技,而且有早些日子就開始制作以備上元燈節玩賞的。可見這一句「美人慵剪上元燈 」,不是一般的身心慵懶,而是由于情緒惡劣之極 。「彈淚倚瑤瑟」句加重悲情之分量,寫她欲鼓瑟以舒怨懷亦不可能,好只倚瑟彈淚了。
結束兩句:「卻卜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前一句承接上文,轉進一層,與美人問卜的事。紫姑,相傳為唐武則天時壽陽刺史李景之妾,為大婦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害死于廁間,上帝憫之,命為廁神。舊時民間每于元宵夜圖畫其形以祭 ,并扶乩卜問禍福。
無心剪燈,有意問卜,寫出少婦關注之所在。就這樣,結句在全詞層層推進之后,以輕淡之筆出之 。遼東,古郡名,故址在今遼寧省東南部,多用來借指遙遠的邊地,以代親人之所在。至詞的主旨已經明確、完整地表達出來,而字面上終歸沒有道破。淡語入情,含蓄不盡。這一結語使全詞意境渾成,主旨突出,堪稱巧妙。
   其二(宋·朱敦儒)
春雨撓元宵,花綻柳眠無力。
風峭畫堂簾幕,卷金泥紅濕。
王孫開宴聚嬌饒,越山洗愁碧。
休說鳳凰城里,少年時蹤跡。
   其六(宋·朱敦儒)
眼里數閑人,只有釣翁瀟灑。
已佩水仙宮印,惡風波不怕。
此心那許世人知,名姓是虛假。
一棹五湖三島,任船兒尖耍。
   其七(宋·朱敦儒)
漁父長身來,只共釣竿相識。
隨意轉船回棹,似飛空無跡。
蘆花開落任浮生,長醉是良策。
昨夜一江風雨,都不曾聽得。
   其八(宋·朱敦儒)
撥轉釣魚船,江海盡為吾宅。
恰向洞庭沽酒,卻錢塘橫笛。
醉顏禁冷更添紅,潮落下前磧。
經過子陵灘畔,得梅花消息。
   其九(宋·朱敦儒)
短棹釣船輕,江上晚煙籠碧。
塞雁海鷗分路,占江天秋色。
錦鱗撥剌滿籃魚,取酒價相敵。
風順片帆歸去,有何人留得。
   其一(宋·朱敦儒)
猛向這邊來,得個信音端的。
天與一輪釣線,領煙波千億。
紅塵今古轉船頭,鷗鷺已陳跡。
不受世間拘束,任東西南北。
   其一十一(宋·朱敦儒)
綠泛一甌云,留住欲飛胡蝶。
相對夜深花下,洗蕭蕭風月。
從容言笑醉還醒,爭忍便輕別。
只愿主人留客,更重斟金葉。
   其一十二(宋·朱敦儒)
失卻故山云,索手指空為客。
莼菜鱸魚留我,住鴛鴦湖側。
偶然添酒舊壺盧,小醉度朝夕。
吹笛月波樓下,有何人相識。
   其一十三(宋·朱敦儒)
深住小溪春,好在柳枝桃葉。
風澹水軒人靜,數雙飛胡蝶。
日長時有一鶯啼,蘭佩為誰結。
銷散舊愁新恨,泛琴心三疊。
   其一十四(宋·朱敦儒)
我不是神仙,不會煉丹燒藥。
只是愛閑耽酒,畏浮名拘縛。
種成桃李一園花,真處怕人覺。
受用現前活計,且行歌行樂。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