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都望幸(唐·章碣)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東都望幸(唐·章碣)
七言絕句 押灰韻
七言絕句 押灰韻
題注:《紀事》云:「高湘侍郎南遷歸闕,途次連江。連州邵安石以所業獻,遂挈至輦下,湘主文,安石擢第,碣賦《東都望幸》刺之。」
懶脩珠翠上高臺,眉月連娟恨不開。
縱使東巡也無益,君王自領美人來。
縱使東巡也無益,君王自領美人來。
評注
《唐摭言》:
乾符中,高侍郎湘自長沙攜邵安石至京及第。碣賦《東都锘幸》刺之。
《古今詩話》:高湘侍郎南遷歸朝,途經連江,(邵)安石以所業投之,遂見知,同至輦下。湘知貢舉,安石擢第,詩人章碣賦《東都望幸》詩刺之,曰:「懶修珠玉上高臺……」
《唐詩鑒賞辭典》:詩貴真,也貴新:真則可信,新則可愛。俗話說:「寧吃鮮桃一顆,不吃爛桃一筐」,對于詩,又何嘗不是如此?
晚唐詩人章碣這首七絕,是顆鮮桃。它同詩人其他多數詩篇一樣,寫得頗為新、巧。詩的頭兩句寫:居住「東都」(洛陽)的宮女們懶得梳妝打扮,佩帶珠翠,登上高臺,盼望皇帝臨幸;她們那雙象初月一樣美的彎眉,也因為怨恨而緊鎖著。她們為什么這樣神情黯然、滿懷怨恨呢?后兩句詩作了回答:原來她們知道,即使皇帝從長安東巡到洛陽來,也是要領著他的「美人」來的。也就是說:她們盼望臨幸的愿望是要落空的。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宮怨」,是東都宮女對君王的怨恨;實際上,這是一首隱喻詩,它的主旨不是「宮怨」,而是「士怨」,即準備應試的知識分子對主考官的怨恨。
章碣在唐僖宗乾符年間(874─879)進士及第。登第之前曾有過落第的經歷。這首詩當是親身感受,且實有所指的。據《唐摭言》記載:「邵安石,連州人也。高湘侍郎南遷歸闕,途次連江,安石以所業投獻遇知,遂挈至輦下。湘主文,安石擢第,詩人章碣賦《東都望幸》詩刺之。」由此可知,這首詩是譏刺主考官高湘的。詩中的宮女,喻士人;「君王」,喻主考官;「美人」,喻走主考官后門的應試者。詩中所寓的真正含意是:準備應試的士人都滿懷怨恨,因為主考官把自己的「美人」領來了,他們登第的希望落空了。不過,這首詩雖然譏刺的是某一個具體人,實則具有普遍意義,是對中晚唐時期科舉制度的揭露。
全詩文情自然,比擬切至,妙用隱喻,而能使人心領神會,感到含蓄有味。詩的語言也頗有特色。三、四兩句自然流暢,猶如口語。一、二兩句瑰麗多姿,雕飾工巧。「懶修珠翠」、「眉月連娟」等寥寥幾字,把宮女姣美的形貌和懶洋洋的情態描繪得維妙維肖。愈寫出宮女之美,愈顯出「君王」之惡,是富有表現力的。
詩中形象優美,除別有寓意外,仍然具有作為宮怨詩的完整的意境。方干《贈進士章碣》詩云:「織錦雖云用舊機,抽梭起樣更新奇」,這首小詩用的雖是傳統的比興手法,卻寫得新穎別致,也可以說是「用舊機」織出的新「錦」吧。
(賈文昭)
晚唐詩人章碣這首七絕,是顆鮮桃。它同詩人其他多數詩篇一樣,寫得頗為新、巧。詩的頭兩句寫:居住「東都」(洛陽)的宮女們懶得梳妝打扮,佩帶珠翠,登上高臺,盼望皇帝臨幸;她們那雙象初月一樣美的彎眉,也因為怨恨而緊鎖著。她們為什么這樣神情黯然、滿懷怨恨呢?后兩句詩作了回答:原來她們知道,即使皇帝從長安東巡到洛陽來,也是要領著他的「美人」來的。也就是說:她們盼望臨幸的愿望是要落空的。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宮怨」,是東都宮女對君王的怨恨;實際上,這是一首隱喻詩,它的主旨不是「宮怨」,而是「士怨」,即準備應試的知識分子對主考官的怨恨。
章碣在唐僖宗乾符年間(874─879)進士及第。登第之前曾有過落第的經歷。這首詩當是親身感受,且實有所指的。據《唐摭言》記載:「邵安石,連州人也。高湘侍郎南遷歸闕,途次連江,安石以所業投獻遇知,遂挈至輦下。湘主文,安石擢第,詩人章碣賦《東都望幸》詩刺之。」由此可知,這首詩是譏刺主考官高湘的。詩中的宮女,喻士人;「君王」,喻主考官;「美人」,喻走主考官后門的應試者。詩中所寓的真正含意是:準備應試的士人都滿懷怨恨,因為主考官把自己的「美人」領來了,他們登第的希望落空了。不過,這首詩雖然譏刺的是某一個具體人,實則具有普遍意義,是對中晚唐時期科舉制度的揭露。
全詩文情自然,比擬切至,妙用隱喻,而能使人心領神會,感到含蓄有味。詩的語言也頗有特色。三、四兩句自然流暢,猶如口語。一、二兩句瑰麗多姿,雕飾工巧。「懶修珠翠」、「眉月連娟」等寥寥幾字,把宮女姣美的形貌和懶洋洋的情態描繪得維妙維肖。愈寫出宮女之美,愈顯出「君王」之惡,是富有表現力的。
詩中形象優美,除別有寓意外,仍然具有作為宮怨詩的完整的意境。方干《贈進士章碣》詩云:「織錦雖云用舊機,抽梭起樣更新奇」,這首小詩用的雖是傳統的比興手法,卻寫得新穎別致,也可以說是「用舊機」織出的新「錦」吧。
(賈文昭)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浣溪沙 答平遠翁送金桃作(清·沈榛)
- 浣溪沙 答平遠翁送金桃(元末明初·王行)
- 浣溪沙 答序庵惠蟹(明·夏言)
- 浣溪沙 答海擎(近現代·劉家傳)
- 浣溪沙 答莼農(近現代·胡懷琛)
- 浣溪沙 紅橋即事(明·蔣平階)
- 浣溪沙 紅橋即事(明末清初·杜浚)
- 浣溪沙 紅橋懷古,和王阮亭韻(清·納蘭性德)
- 浣溪沙 紅橋(明·張綱孫)
- 浣溪沙 纖手(清·周瓊)
- 浣溪沙 紀念秦觀編管橫州八百九十周年(近現代·劉家傳)
- 浣溪沙 紹圣元年十月二十三日與程鄉令侯晉(宋·蘇軾)
- 浣溪沙 綠蝴蝶(清·葉靜宜)
- 浣溪沙 緬甸孟德拉觀舞(民國末當代初·饒宗頤)
- 浣溪沙 美人(宋·趙鼎)
- 浣溪沙 美潭漁集(元·沈禧)
- 浣溪沙 老友黃匑廠教授有招游青島之約,率(近現代·龍榆生)
- 浣溪沙 聯句(清·闞壽坤)
- 浣溪沙 臘月六日壽內五十,明日新歷明年元(清末民國初·姚華)
- 浣溪沙 自寫溪橋暝色圖(近現代末當代初·劉蘅)
- 浣溪沙 自詠(元·馬鈺)
- 浣溪沙 自詠(元·馬鈺)
- 浣溪沙 自杭移密守。席上別楊元素。時重陽(宋·蘇軾)
- 浣溪沙 自題學步集(近現代·夏承燾)
- 浣溪沙 自題尚湖雙槳圖(清·戴延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