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水索題渡海圖鹿鹿久未報適將有臺灣之行(清·朱圭)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孫武水索題渡海圖鹿鹿久未報適將有臺灣之行即書以贈行(清·朱圭)
題注:此詩收于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藝文〉,又載林豪《澎湖廳志》〈藝文〉、陳漢光《臺灣詩錄》。
天樞欹貫水轉空,神州一撮裨海東。
踏土食火吸海馬,不慣高浪連天舂。
君家苕霅美①清泚,伯仲自比②衡與龍。
奇書已搜洞庭穴,椽筆欲賦馮夷宮。
崇明小嶼昔放棹,叱吒蛟蜃鞭鴻蒙③。
一朝渡嶺到甌粵,九夏吟苦來商風。
蓬萊金闕在何所,嗟君豈復長固窮。
天閶凌競不可羾,掉頭徑去登雞籠。
廈門鹿耳屹雙塹,六十四島澎湖中。
帆開照空神火碧,夜半燒海扶桑紅。
此行壯哉足記覽,莫放險語驚龍公。
遲君歸裝更千帙,滿綴明月光瞳④朧(江寶釵編校)。
踏土食火吸海馬,不慣高浪連天舂。
君家苕霅美①清泚,伯仲自比②衡與龍。
奇書已搜洞庭穴,椽筆欲賦馮夷宮。
崇明小嶼昔放棹,叱吒蛟蜃鞭鴻蒙③。
一朝渡嶺到甌粵,九夏吟苦來商風。
蓬萊金闕在何所,嗟君豈復長固窮。
天閶凌競不可羾,掉頭徑去登雞籠。
廈門鹿耳屹雙塹,六十四島澎湖中。
帆開照空神火碧,夜半燒海扶桑紅。
此行壯哉足記覽,莫放險語驚龍公。
遲君歸裝更千帙,滿綴明月光瞳④朧(江寶釵編校)。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和簾里燭詩(南北朝·劉孝威)
- 和帚齋見寄(宋·劉黻)
- 和帝城春望(明·陳是集)
- 和席八十二韻(唐·韓愈)
- 和席季成游金鑾寺(宋·楊時)
- 和常山愛玉詩二首(明末清初·何鞏道)
- 和常州崔使君詠后庭梅二首(唐·孫逖)
- 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唐·孫逖)
- 和常齋見貺詩韻三首(明·鄧林)
- 和常父初五日渡江(宋·孔平仲)
- 和常父寄經父(宋·孔平仲)
- 和常父望湖亭(宋·孔平仲)
- 和常父湖州界中(宋·孔平仲)
- 和常父見寄(宋·孔平仲)
- 和常父(宋·孔平仲)
- 和常祖命二首(金·祝簡)
- 和常秀才寄簡歸州鄭使君借猿(唐·許渾)
- 和常舍人晚秋集賢院即事十二韻寄贈江南徐薛(唐·盧綸)
- 和幕友吳魯臣見贈韻(清·常紀)
- 和幕府稅巽父吊陳任二諫議韻(宋·李曾伯)
- 和干先生(明·浦源)
- 和平仲侍郎再用移居韻(宋·李彌遜)
- 和平涼公觀趙郡王妓詩(隋·弘執恭)
- 和平叔見寄(宋·李正民)
- 和平叔道傍竹(宋·梅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