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城樓(唐·李商隱)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安定城樓(唐·李商隱)
七言律詩 押尤韻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引用典故:腐鼠
迢遰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①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淚②,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鴛雛竟未休。
賈生年少虛垂淚②,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鴛雛竟未休。
評注
《蔡寬夫詩話》:
王荊公晚年亦喜稱義山詩,以為唐人知學老杜而得其藩籬者,唯義山一人而已。每誦其「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駐殿前軍」、「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另「池光不受月,暮氣欲沉山」、「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戰場」之類,雖老杜無以過也。
《李義山詩集輯評》:朱彝尊曰:通首皆失意語,而結句尤顯然。又曰:第六句尤奇,后人豈但不能作,三不能解。紀昀曰:刺同侶猜忌之作。
《玉溪生詩意》:一登樓,二時,中四情,七八時事。一上高樓而睹楊柳汀洲,忽生感慨,故下緊接賈生、王粲遠游垂淚,以賈生有《治安策》,王有《登樓賦》。五六欲泛扁舟歸隱江湖,己之本懷如此,而讒者猶有腐鼠之嚇。蓋憂讒之作。
《重訂李義山詩集箋注》:程夢星曰:義山博極群書,負經國之志,特以身處卑賤,自噤不言。茲因人妄相猜忌,全不知己,故發憤一傾吐之。然而玄言深隱,略無夸大,真得三百詩人風旨,非他手可摹也。首二句借城樓自喻,有立身千仞、俯視一切之意。三四嘆有賈生之才而不得攄,只如王粲之游而窮于所在。五六言本欲功名成立,歸老江湖,旋乾旋坤,乃始勇退。七八言己之意量如此,而彼妄者方據腐鼠以嚇鹓雛,豈不可哀矣哉?
《唐詩別裁》:何減少陵(「永憶江湖」二句下)!言己長憶江湖以終老,但志欲挽回天地,乃入扁舟耳。時人不知己志,以鴟鸮嗜腐鼠而疑鹓雛,不亦重可嘆乎(末二句下)。
《瀛奎律髓匯評》:馮班:杜體。如此詩豈妃紅儷綠者所及?今之學溫、李者得不自羞?查慎行:王半山最賞此五六一聯,細味之,大有杜意。紀昀:「江湖」、「扁舟」之興,俱自「汀洲」生出。故次句非趁韻湊景。五六千錘百煉,出以自然,杜亦不過如此。世但喜其浮艷雕鐫之作,而義山之真面隱矣。許印芳:五六句,上四字須作一頓,下三字轉出意思,方有味。言己長念江湖不忘,而歸必在白發之時,所以然者,為欲挽回天地也;天地既回,而后可入扁舟,歸江湖耳。句中層折,暗轉暗遞,出語渾淪,不露筋骨,此真少陵嫡派。
《玉溪生詩說》:四家評以逼真老杜、信然。然使老杜為之,末二句必另有道理也。
《昭昧詹言》:此詩脈理清,句格似杜。玩末句,似幕中有忌閑之者。然用事穢雜,與前不相稱。
《峴傭說詩》:(杜甫)「路經滟滪雙蓬鬢,天入滄浪一釣舟」,李義山「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全學此種,而用意各別。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日出行(明·張紳)
- 日出行(清·張廷壽)
- 日出齊化門(都城東出南頭第一門)(元·宋褧)
- 日出(宋·孔平仲)
- 日出(宋·楊萬里)
- 日出(宋·裘萬頃)
- 日前與是務齋主叩石山人小酌言談甚歡今日河(當代·吳金水)
- 日前頗悶賦眼花耳熱之句自遣未成今軍持兄攜(當代·王引)
- 日升歌(魏晉·傅玄)
- 日升霞舉詩為邑侯裒谷孫公覽揆而賦也侯以壬(明·張萱)
- 日午(元末明初·郭鈺)
- 日午(宋·楊萬里)
- 日華書自通州來言其同僚多唱酬(宋·袁說友)
- 日華川上動(唐·石殷士)
- 日南至(元·耶律鑄)
- 日南長至小飲于雙清樓坐客九人皆一時名勝各(宋·王志道)
- 日南長至(唐·獨孤鉉)
- 日哭三君子行(清·彭鵬)
- 日喀則與荒坡兄(當代·姚佳)
- 日夕佳為義上人賦(宋末元初·龔璛)
- 日夕佳軒(明·袁華)
- 日夕佳(宋·釋文珦)
- 日夕出富陽浦口和朗公詩(南北朝·何遜)
- 日夕吟(明·林大欽)
- 日夕坐泉亭用韻(明·邵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