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行樂詞(唐·李白)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宮中行樂詞(唐·李白)
五言律詩 押微韻
五言律詩 押微韻
題注:奉詔作。明皇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筆成文,宛麗精切。
引用典故:金屋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寶髻,石竹繡羅衣。
每出①深宮里,常隨步輦歸。
只愁歌舞散②,化作綵云飛。
山花插寶髻,石竹繡羅衣。
每出①深宮里,常隨步輦歸。
只愁歌舞散②,化作綵云飛。
評注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詩旨》云:詩之華而不浮者,「山花」、「石竹」一聯是也。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此等詩裁,原期工艷,既瞻彩麗,復得高亮,聲色俱美,便征才情。若更姿韻流溢。尤擅情文之勝矣。評:通首流麗,一結縹渺,遂使全體氤氳。
《瀛奎律髓匯評》:紀昀:麗語難于超妙,太白故是仙才。結用「巫山」事無跡。
《峴傭說詩》:太白「漢宮誰第一?飛燕在昭陽」、「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皆譏明皇、楊妃事,何等婉曲!
《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山花」泛指,「石竹」專指,似一虛一實。「插寶髻」、虛者實之;「繡羅衣」,實者虛之。七、八是樂不可極意,出之逸,不覺腐。
《唐詩鑒賞辭典》:李白《宮中行樂詞》,今存八首,據孟棨記載,是李白奉召為唐玄宗所作的遵命文字之一。
這一首五律,寫一位年輕的、甚至是幼年宮女。首聯寫豐姿儀態。「小小」、「盈盈」,有愛憐意。金屋,用漢武及阿嬌事,這里指深宮。紫微,天子所居。次聯寫幼女服飾。滿衣繡著石竹,滿頭插著山花,一片天真,似不知其身在深宮。
第三聯寫幼女隨步輦出入宮禁的情景。隋代詩人虞世南奉煬帝命嘲司花女袁寶兒的詩:「學畫鴉黃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緣憨卻得君王惜,常把花枝傍輦行。」袁寶兒為長安所貢御車女,方十五歲,騃憨多態。時洛陽獻迎輦花,煬帝命袁寶兒持之,號曰司花女。因命虞世南嘲袁寶兒嬌憨之狀,故詩中所寫重在嬌憨二字。李詩這里用步輦故事,也是暗寫此幼年宮女之嬌憨。步輦,不駕馬,用宮人挽車。這一聯,實際上用虞世南詩意。
前六句是描寫人物,字字有姿態儀容,字字見曼麗風神;點染人物嬌憨天真,頗見作者憐惜之心。最后兩句用點睛法,側寫宮女之風韻神采。以彩云之輕飛,象人物之去,覺凌波微步,不如此之輕盈。全詩只寫此宮女之嬌憨,只寫其天真無邪,對其輕歌曼舞卻不著一字。只在最后以「愁」表示作者眷念之感,以「彩云」之絢麗飄逸傳人物之神。李白詩中數用「彩云」字樣,只此詩為最感人,對后世影響也大。北宋晏幾道《臨江仙》:「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即化用此詩結句。
這首詩清麗飄灑,神韻飛逸。把這種宮廷行樂詩,寫得麗而不膩,工而疏宕,前人所謂「麗語難于超妙」,正是作者超群出眾之處。
(孫藝秋)
這一首五律,寫一位年輕的、甚至是幼年宮女。首聯寫豐姿儀態。「小小」、「盈盈」,有愛憐意。金屋,用漢武及阿嬌事,這里指深宮。紫微,天子所居。次聯寫幼女服飾。滿衣繡著石竹,滿頭插著山花,一片天真,似不知其身在深宮。
第三聯寫幼女隨步輦出入宮禁的情景。隋代詩人虞世南奉煬帝命嘲司花女袁寶兒的詩:「學畫鴉黃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緣憨卻得君王惜,常把花枝傍輦行。」袁寶兒為長安所貢御車女,方十五歲,騃憨多態。時洛陽獻迎輦花,煬帝命袁寶兒持之,號曰司花女。因命虞世南嘲袁寶兒嬌憨之狀,故詩中所寫重在嬌憨二字。李詩這里用步輦故事,也是暗寫此幼年宮女之嬌憨。步輦,不駕馬,用宮人挽車。這一聯,實際上用虞世南詩意。
前六句是描寫人物,字字有姿態儀容,字字見曼麗風神;點染人物嬌憨天真,頗見作者憐惜之心。最后兩句用點睛法,側寫宮女之風韻神采。以彩云之輕飛,象人物之去,覺凌波微步,不如此之輕盈。全詩只寫此宮女之嬌憨,只寫其天真無邪,對其輕歌曼舞卻不著一字。只在最后以「愁」表示作者眷念之感,以「彩云」之絢麗飄逸傳人物之神。李白詩中數用「彩云」字樣,只此詩為最感人,對后世影響也大。北宋晏幾道《臨江仙》:「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即化用此詩結句。
這首詩清麗飄灑,神韻飛逸。把這種宮廷行樂詩,寫得麗而不膩,工而疏宕,前人所謂「麗語難于超妙」,正是作者超群出眾之處。
(孫藝秋)
其二(唐·李白)
五言律詩 押陽韻
五言律詩 押陽韻
引用典故:飛燕
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樓巢①翡翠,金②殿鎖鴛鴦。
選妓隨雕③輦,徵歌出洞房。
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
玉樓巢①翡翠,金②殿鎖鴛鴦。
選妓隨雕③輦,徵歌出洞房。
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
其三(唐·李白)
五言律詩 押東韻
五言律詩 押東韻
盧橘為秦樹,蒲萄出①漢宮。
煙花宜落日,絲管醉春風。
笛奏龍鳴水,簫吟鳳下空。
君王多樂事,何必向回中②。
煙花宜落日,絲管醉春風。
笛奏龍鳴水,簫吟鳳下空。
君王多樂事,何必向回中②。
其四(唐·李白)
五言律詩 押歌韻
五言律詩 押歌韻
引用典故:姮娥
玉樹②春歸日①,金宮樂事多。
后庭朝未入,輕輦夜相過。
笑出花間語,嬌來燭③下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姮娥。
后庭朝未入,輕輦夜相過。
笑出花間語,嬌來燭③下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姮娥。
其五(唐·李白)
五言律詩 押真韻
五言律詩 押真韻
繡戶香風暖,紗窗曙色新。
宮花爭笑日,池草暗生春。
綠樹聞歌鳥,青樓見舞人。
昭陽桃李月,羅綺自①相親。
宮花爭笑日,池草暗生春。
綠樹聞歌鳥,青樓見舞人。
昭陽桃李月,羅綺自①相親。
其六(唐·李白)
五言律詩 押尤韻
五言律詩 押尤韻
今日明光里,還須結伴游。
春風開紫殿,天樂下珠樓。
艷舞全知巧,嬌歌半欲羞。
更憐花月夜,宮女笑藏鉤。
春風開紫殿,天樂下珠樓。
艷舞全知巧,嬌歌半欲羞。
更憐花月夜,宮女笑藏鉤。
其七(唐·李白)
五言律詩 押微韻
五言律詩 押微韻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宮鶯嬌欲醉,檐燕語還飛。
遲日明歌席,新花艷舞衣。
晚來移綵仗,行樂泥光輝。
宮鶯嬌欲醉,檐燕語還飛。
遲日明歌席,新花艷舞衣。
晚來移綵仗,行樂泥光輝。
評注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評:「明」、「艷」等見盛唐字法實乃作意,為復渾然。
《瀛奎律髓匯評》:紀昀:此首亦清時艷。許印芳:「泥」,去聲。
以下總評
《本事詩》:玄宗……嘗因宮人行樂,謂高力士曰:「對此良辰美景,豈可獨以聲伎為娛?倘時得逸才詞人吟詠之,可以夸耀子后。」遂命召白。時寧王邀白飲酒,已醉。既至,拜舞頹然。上知其薄聲律,謂非所長,命為《宮中行樂》五言律詩十首。白頓首曰:「寧王賜臣酒,今已醉。倘陛下賜臣無畏。始可盡臣薄技。」上曰:「可。」即遣二內臣掖扶之,命研墨濡筆以授之,又令二人張朱絲欄于其前。白取故抒思,略不停綴,十篇立就,更無加點。筆跡遒利,風跱龍拿。律度對屬,無不精絕。
《溪詩話》:世俗夸太白賜床調羹為榮,力士脫靴為勇。愚觀唐宗渠渠于白,豈真樂道下賢者哉!其意急得艷詞媟語,以悅女人耳。白之論撰,亦不過玉樓、金殿、鴛鴦、翡翠等語,社稷蒼中何賴?就使滑稽傲世,然東方生不忘納諫,況黃屋既為之屈乎?說者以謀謨潛密,歷考全集,愛國憂民之心如子美語,一何鮮也!力士閨闥腐庸,惟恐不當人主意,挾主勢驅之,何所不可,脫靴乃其職也。自退之為「蚍蜉撼大木」之喻,遂使后學吞聲。余竊謂如論其文采豪逸,真一代偉人,如論其心述事業,可施廊廟,李、杜齊名,真忝竊也。
《唐詩歸》:太白《清平調》三絕,一時高興耳。其詩殊未至也。……此雖流麗而未免淺薄,然較三絕句差勝。
《唐詩解》:《宮中行樂詞》八章,語極綺麗,有江、庾遺音;不為高、李所取者,為其祖春花而忘秋實也。然其托興超凡,意出言表,迥非江、庾所及。
《匯編唐詩十集》:太白《宮中行樂詞》,艷時浮,輕而少骨。掇江、庾之綺麗,離鮑、謝之沉雄,選李者信不當采。然題曰《行樂》,要是龜年所唱。假令王、孟作之,尚能清真耶?越人治病,隨俗而變;藝苑評詩,隨題時變可也。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苑囿聲樂,足稱巨麗,君上豈可獨享其樂?末句托諷昭然。一篇得此結,振起幾多聲調!
《詩筏》:太白《清平》三絕與《宮中行樂詞》,鐘、譚譏其淺薄。然大醉之后,援筆成篇,如此婉麗,豈非才人!
《唐詩別裁》:原本齊、梁,緣情綺靡中不忘諷意,寄興獨遠。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蕭士赟云:太白詩用意深遠,非洞悟《三百篇》之旨趣,未易窺其藩籬。《清甲調詞》、《宮中行樂詞》,其中數首全得《國風》諷諫之體。如曰「玉樓巢翡翠,金殿鎖鴛鴦」,是諷其玉樓金殿不為延賢之地,徒使女子小人居之也。「選妓隨雕輦,征歌出洞房」,是諷其不好德而好色,不聽雅樂而聽鄭聲也。「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是以飛燕比貴妃,妃與飛燕事跡相類,欲使明皇以古為鑒,知飛燕之為漢禍水,而不惑溺于貴妃也。「君王多樂事,還與萬方同」、是諷其與民同樂也。「今朝風日好,宜向未央游」,是諷其輟游宴之樂,而臨政視事于未央也。是時明皇有聲色之惑,多不視朝,故因及之也。言在于此,意在于彼,正得譎諫之體。太白才得近君,當吋人所難言者,即寓諷諫之意于詩內,使明皇因詩有悟,其社稷蒼生庶有瘳乎!豈曰小補之哉!琦按:蕭氏此說甚鑿,使解詩者必執此見于胸中而句度字權之,則古今之詩無一而非譏時誹政之作,而忠厚和平之旨,蓋于是失矣。尤而效之,幾何不為讒邪之嚆矢哉!
《考田詩話》:黃徹《溪詩話》謂李、杜齊名,而太白集中愛君憂國如子笑者絕少。然《蜀道難》、《遠別離》,忠愛之忱,溢于楮墨;《戰城南》、《獨漉篇》、《梁父吟》等作,亦寓憂時之意。第其天才縱軼,出入變幻,令人莫可端倪。且凡不能顯言者,每隱言之,是其忠愛之心,不能已也。至《宮中行樂詞》,一曰「君王多樂事,還與萬方同」,一曰「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一曰「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飛」、既規諷之,又深警之。徒以玉樓、金殿、翡翠為艷詞,則失之矣。
《梅崖詩話》:太白七言近體不多見,五言如《宮中行樂》等篇猶有陳隋習氣,然用律嚴矣。音節稍稍振頓。
《竹林答問》:太白《宮中行樂詞》諸作,絕似陰鏗。
其八(唐·李白)
五言律詩 押尤韻
五言律詩 押尤韻
水綠南薰殿,花紅北闕樓。
鶯歌聞太液,鳳吹繞瀛洲。
素女鳴珠佩,天人弄綵毬。
今朝風日好,宜入未央游。
鶯歌聞太液,鳳吹繞瀛洲。
素女鳴珠佩,天人弄綵毬。
今朝風日好,宜入未央游。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再次蘇字韻(宋·曾幾)
- 再次衍公約看杏花韻(明·童冀)
- 再次贈張學錄韻十詩(宋·陳造)
- 再次趙侯韻(宋·陳造)
- 再次轉庵催結局韻(宋·許及之)
- 再次轉庵用梗字韻賦梅(宋·許及之)
- 再次轉庵韻(宋·許及之)
- 再次轉庵韻(宋·許及之)
- 再次還鶴韻三首(宋·陳造)
- 再次送芻父韻寄之二首(宋·蘇泂)
- 再次邵本初韻釣臺(元·周權)
- 再次聞字韻(宋·許及之)
- 再次阿敵韻寄舒大士兼簡微首座(宋·李彭)
- 再次陸子高韻奉寄(宋·陳造)
- 再次陳大喜雨(明·徐渭)
- 再次韻一首(宋·崔敦禮)
- 再次韻三首(宋·陳造)
- 再次韻且召游山(宋·饒節)
- 再次韻為謝(宋·周麟之)
- 再次韻二絕句(宋·王庭圭)
- 再次韻二首并趣季實計偕(明·林熙春)
- 再次韻二首(元·袁桷)
- 再次韻二首(元末明初·劉基)
- 再次韻二首(宋·陳造)
- 再次韻二首(宋·陳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