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詞二首(唐·張祜)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宮詞二首(唐·張祜)
五言絕句 押先韻
五言絕句 押先韻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河滿子,雙淚落君前。
一聲河滿子,雙淚落君前。
評注
《樂府詩集》:
白居易曰:何滿子,開元中滄州歌者,臨刑進此曲以贖死,竟不得免。
《王直方詩話》:張祜有《觀獵詩》并《宮詞》,白傅稱之。《宮詞》云:「故國三千里……」小杜守秋浦,與祜為詩友,酷愛祜《宮詞》,贈詩曰:「如何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
《韻語陽秋》:張祜詩云:「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杜牧賞之,作詩云:「可憐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故鄭谷云:「張生故國三千里,知者惟應杜紫薇。」諸賢品題如是,祜之詩名安得不重乎?
《唐詩紀事》:二章,祜所作《宮詞》也,傳入宮禁。武宗疾篤,目孟才人曰:「吾即不諱,爾何為哉?」指笙囊泣曰:「請以此就縊。」上憫然。復曰:「妾嘗藝歌,請對上歌一曲,以泄其憤。」上許。乃歌一聲《何滿子》,氣哦亟殞。上令醫候之,曰:「脈尚溫而腸已絕。」
《批點唐詩正聲》:衷情苦韻。
《載酒園詩話又編》:宮體請詩,實皆淺淡,即「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亦甚平常,不知何以合譽至此!
《歷代詩法》:一氣奔注。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何滿子》其聲最悲,樂天詩云:「一曲四詞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此詩更悲在上二句,如此而唱悲歌,那禁淚落!
《唐詩鑒賞辭典》:這首五絕又題作《何滿子》。短短二十字,寫宮人的悲苦,令人一唱三嘆,感慨系之。詩中每一句都嵌著一個數字,句與句基本對偶,也是一個特色。
一般以絕句體裁寫的篇幅短小的宮怨詩,總是只揭開生活畫圖的一角,讓讀者從一個片斷場景看到宮人悲慘的一生;同時往往寫得委婉含蓄,一些內容留待讀者自己去想象,去玩味。這首詩卻與眾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圖,而且是直敘其事,直寫其情。
詩總共只有二十個字。作者在前半首里,以舉重若輕、馭繁如簡的筆力,把一個宮人遠離故鄉、幽閉深宮的整個遭遇濃縮在短短十個字中。首句「故國三千里」,是從空間著眼,寫去家之遠;次句「深宮二十年」,是從時間下筆,寫入宮之久。這兩句詩,不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強烈的感染力;不僅把詩中女主角的千愁萬恨一下子集中地顯示了出來,而且是加一倍、進一層地表達了她的愁恨。一個少女不幸被選入宮,與家人分離,與外界隔絕,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來已經夠悲慘了,何況家鄉又在三千里之外,歲月已有二十年之長,這就使讀者感到其命運更加悲慘,其身世更可同情。與這兩句詩相似的有柳宗元《別舍弟宗一》詩中「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一聯,也是以距離的遙遠、時間的久長來表明去國投荒的分外可悲。這都是以加一倍、進一層的寫法來增加詩句的重量和深度。
后半首詩轉入寫怨情,以一聲悲歌、雙淚齊落的事實,直截了當地寫出了詩中人埋藏極深、蓄積已久的怨情。這后兩句詩也以強烈取勝,不以含蓄見長。過去一些詩論家有詩貴含蓄、忌直貴曲的說法,其實并不是絕對的。應當說,一首詩或曲或直,或含蓄或強烈,要服從它的內容。這首詩的前半首已經把詩中人的處境之悲慘寫到了極點,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因而在下半首中就勢必讓詩中人的怨情噴薄而出、一瀉為快了。這樣才能使整首詩顯得強烈有力,更能收到打動讀者的藝術效果。這里,特別值得拈出的一點是:有些宮怨詩把宮人產生怨情的原因寫成是由于見不到皇帝或失寵于皇帝,那是不可取的;這首詩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寫的怨情是在「君前」、在詩中人的歌舞受到皇帝賞識的時候迸發出來的。這個怨情,聯系前兩句看,決不是由于不得進見或失寵,而是對被奪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議,正是劉皂在一首《長門怨》中所說,「不是思君是恨君」。
這首詩還有兩個特點。一是:四句詩中,前三句都是沒有謂語的名詞句。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曾指出,詩句中「實字多,則意簡而句健」,而他所舉的「皆用實字」的例句,就是名詞句。這首詩之所以特別簡括凝煉、強烈有力,與運用這種特殊的詩句結構有關。另一特點是:四句詩中,以「三千里」表明距離,以「二十年」表明時間,以「一聲」寫歌唱,以「雙淚」寫泣下,句句都用了數目字。而數字在詩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個問題表達得更清晰,更準確,給讀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詩句特別精煉有力。這首詩的這兩個藝術形式上的特點,與它的內容互為表里,相得益彰。
與張祜同時的詩人杜牧非常欣賞這首詩,在一首酬張祜的詩中有「可憐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句。這說明,張祜的這首詩道出了宮人的辛酸,講出了宮人要講的話,當時傳入宮中,曾為宮人廣泛歌唱。
(陳邦炎)
一般以絕句體裁寫的篇幅短小的宮怨詩,總是只揭開生活畫圖的一角,讓讀者從一個片斷場景看到宮人悲慘的一生;同時往往寫得委婉含蓄,一些內容留待讀者自己去想象,去玩味。這首詩卻與眾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圖,而且是直敘其事,直寫其情。
詩總共只有二十個字。作者在前半首里,以舉重若輕、馭繁如簡的筆力,把一個宮人遠離故鄉、幽閉深宮的整個遭遇濃縮在短短十個字中。首句「故國三千里」,是從空間著眼,寫去家之遠;次句「深宮二十年」,是從時間下筆,寫入宮之久。這兩句詩,不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強烈的感染力;不僅把詩中女主角的千愁萬恨一下子集中地顯示了出來,而且是加一倍、進一層地表達了她的愁恨。一個少女不幸被選入宮,與家人分離,與外界隔絕,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來已經夠悲慘了,何況家鄉又在三千里之外,歲月已有二十年之長,這就使讀者感到其命運更加悲慘,其身世更可同情。與這兩句詩相似的有柳宗元《別舍弟宗一》詩中「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一聯,也是以距離的遙遠、時間的久長來表明去國投荒的分外可悲。這都是以加一倍、進一層的寫法來增加詩句的重量和深度。
后半首詩轉入寫怨情,以一聲悲歌、雙淚齊落的事實,直截了當地寫出了詩中人埋藏極深、蓄積已久的怨情。這后兩句詩也以強烈取勝,不以含蓄見長。過去一些詩論家有詩貴含蓄、忌直貴曲的說法,其實并不是絕對的。應當說,一首詩或曲或直,或含蓄或強烈,要服從它的內容。這首詩的前半首已經把詩中人的處境之悲慘寫到了極點,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因而在下半首中就勢必讓詩中人的怨情噴薄而出、一瀉為快了。這樣才能使整首詩顯得強烈有力,更能收到打動讀者的藝術效果。這里,特別值得拈出的一點是:有些宮怨詩把宮人產生怨情的原因寫成是由于見不到皇帝或失寵于皇帝,那是不可取的;這首詩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寫的怨情是在「君前」、在詩中人的歌舞受到皇帝賞識的時候迸發出來的。這個怨情,聯系前兩句看,決不是由于不得進見或失寵,而是對被奪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議,正是劉皂在一首《長門怨》中所說,「不是思君是恨君」。
這首詩還有兩個特點。一是:四句詩中,前三句都是沒有謂語的名詞句。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曾指出,詩句中「實字多,則意簡而句健」,而他所舉的「皆用實字」的例句,就是名詞句。這首詩之所以特別簡括凝煉、強烈有力,與運用這種特殊的詩句結構有關。另一特點是:四句詩中,以「三千里」表明距離,以「二十年」表明時間,以「一聲」寫歌唱,以「雙淚」寫泣下,句句都用了數目字。而數字在詩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個問題表達得更清晰,更準確,給讀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詩句特別精煉有力。這首詩的這兩個藝術形式上的特點,與它的內容互為表里,相得益彰。
與張祜同時的詩人杜牧非常欣賞這首詩,在一首酬張祜的詩中有「可憐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句。這說明,張祜的這首詩道出了宮人的辛酸,講出了宮人要講的話,當時傳入宮中,曾為宮人廣泛歌唱。
(陳邦炎)
其二(唐·張祜)
五言絕句 押先韻
五言絕句 押先韻
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憐。
新聲何處唱,腸斷李延年。
新聲何處唱,腸斷李延年。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寄子佩(當代·吳金水)
- 寄子兼弟時聞有平都之游(宋·晁公溯)
- 寄子升必昭昆季(明·劉炳)
- 寄子華內翰時亦宿齋是夕風雨(宋·劉敞)
- 寄子厚宗侯嘉齋之子(明·黎民表)
- 寄子及(明·佘翔)
- 寄子發(宋·呂南公)
- 寄子發(宋·鄒浩)
- 寄子受三首(清·李憲噩)
- 寄子坦(宋·陸游)
- 寄子堂(宋·舒岳祥)
- 寄子堂(宋·舒岳祥)
- 寄子堂(宋·舒岳祥)
- 寄子安(唐·魚玄機)
- 寄子容(明·徐禎卿)
- 寄子尹鎮遠(清·莫友芝)
- 寄子山尚書(元·虞集)
- 寄子山待制二絕(宋·歐陽修)
- 寄子布(宋·陸游)
- 寄子開內翰(宋·釋道潛)
- 寄子開(宋·陳師道)
- 寄子開(宋·陳師道)
- 寄子弟(宋·周谞)
- 寄子愚(清·祖攀龍)
- 寄子戴京邑(清·俞慶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