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唐·柳宗元)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唐·柳宗元)
押元韻
押元韻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
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評注
《唐詩鏡》:
語有景趣,然此等景趣在冥心獨悟者領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吳山民曰:「覺聞」二字,寫得境敘(寂)泠冷;就「月上」說,幻。周珽曰:傷己志之見屈,故對景幽情有未易語人者。
《唐風定》:柳與韋同一澹,而音節較亮,氣色較鮮,乃微異也。
《古唐詩合解》:夜靜則石泉雖遠而逾響,月明則山鳥有時而一喧,如此清絕之景,令人忘寐,不妨倚柱以至旦。……三首(按指此及《雨后曉行獨步至愚溪北池》、《秋曉行南谷經荒村》)即事成詠,隨景寫情,頗有自得之趣。然畢竟有「遷謫」二字橫于意中,欲如陶、韋之脫,難矣。
《唐詩鑒賞辭典》:這首五言古詩作于詩人貶謫永州之時。
半夜了,四野萬籟無聲。詩人輾轉反側,夜不成寐,百無聊賴中,連露水滴落的細微聲音也聽到了,多么寂靜的環境啊!露水下降,本來是不易覺察到的,這里用「聞」,是有意把細膩的感覺顯示出來。于是他干脆起床,「開戶臨西園」。
來到西園,只見:一輪寒月從東嶺升起,清涼月色,照射疏竹,仿佛聽到一泓流水穿過竹根,發出泠泠的聲響。「泠泠」兩字用得極妙。「月」上用一個「寒」字來形容,與下句的「泠泠」相聯系,又與首句的「繁露墜」有關。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瀟瀟疏竹,泠泠水聲,點染出一種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涼如水之感。在這極為靜謐的中夜,再側耳細聽,聽得遠處傳來從石上流出的泉水聲,似乎這泉聲愈遠而愈響,山上的鳥兒有時打破岑寂,偶爾鳴叫一聲。
「石泉遠逾響」,看來難以理解,然而這個「逾」字,卻更能顯出四野的空曠和寂靜。山鳥時而一鳴,固然也反襯出夜的靜謐,同時也表明月色的皎潔,竟使山鳥誤以為天明而鳴叫。
面對這幅空曠寂寞的景象,詩人斜倚著柱子,觀看,諦聽,一直到天明。詩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悶形象,發人深思。他在這樣清絕的景色中想些什么呢?「寂寞將何言」一句,可謂此時無言勝有言。「寂寞」兩字透出了心跡,他感到自己復雜的情懷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這首詩,構思新巧,詩人抓住在靜夜中聽到的各種細微的聲響,來進行描寫,以有聲寫無聲,表現詩人所處環境的空曠寂寞,從而襯托他謫居中郁悒的情懷,即事成詠,隨景寓情。從表面看來,似有自得之趣,而終難如陶、韋之超脫。
(吳文治)
半夜了,四野萬籟無聲。詩人輾轉反側,夜不成寐,百無聊賴中,連露水滴落的細微聲音也聽到了,多么寂靜的環境啊!露水下降,本來是不易覺察到的,這里用「聞」,是有意把細膩的感覺顯示出來。于是他干脆起床,「開戶臨西園」。
來到西園,只見:一輪寒月從東嶺升起,清涼月色,照射疏竹,仿佛聽到一泓流水穿過竹根,發出泠泠的聲響。「泠泠」兩字用得極妙。「月」上用一個「寒」字來形容,與下句的「泠泠」相聯系,又與首句的「繁露墜」有關。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瀟瀟疏竹,泠泠水聲,點染出一種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涼如水之感。在這極為靜謐的中夜,再側耳細聽,聽得遠處傳來從石上流出的泉水聲,似乎這泉聲愈遠而愈響,山上的鳥兒有時打破岑寂,偶爾鳴叫一聲。
「石泉遠逾響」,看來難以理解,然而這個「逾」字,卻更能顯出四野的空曠和寂靜。山鳥時而一鳴,固然也反襯出夜的靜謐,同時也表明月色的皎潔,竟使山鳥誤以為天明而鳴叫。
面對這幅空曠寂寞的景象,詩人斜倚著柱子,觀看,諦聽,一直到天明。詩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悶形象,發人深思。他在這樣清絕的景色中想些什么呢?「寂寞將何言」一句,可謂此時無言勝有言。「寂寞」兩字透出了心跡,他感到自己復雜的情懷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這首詩,構思新巧,詩人抓住在靜夜中聽到的各種細微的聲響,來進行描寫,以有聲寫無聲,表現詩人所處環境的空曠寂寞,從而襯托他謫居中郁悒的情懷,即事成詠,隨景寓情。從表面看來,似有自得之趣,而終難如陶、韋之超脫。
(吳文治)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榆嶺傍峭壁際天中有懸泉如柱玉下匯巨澗(明·王世貞)
- 榆林之千佛寺(當代·張力夫)
- 榆林之西夏古城遺址(當代·張力夫)
- 榆林之龍潭廟會(當代·張力夫)
- 榆林去任有志未逮懷昔(清·楊卓林)
- 榆林城(明·李夢陽)
- 榆林歸里有感復用留別原韻(清·楊卓林)
- 榆林春望(明末清初·屈大均)
- 榆林杜日章都護自署三教逸史索贈(明·孫繼皋)
- 榆林直宿有懷邵庵學士對月之作(明·王英)
- 榆林老將歌(寄萬丘澤)(明·湯顯祖)
- 榆林道中言懷(明·謝榛)
- 榆林道中(清·康弘勛)
- 榆林郡歌(唐·王維)
- 榆林驛(明·尹耕)
- 榆林(元·乃賢)
- 榆林(元·胡助)
- 榆次窯(當代·姚佳)
- 榆次道中(清·葉映榴)
- 榆河曉發(明·謝榛)
- 榆溪道上(唐·歐陽玭)
- 榆皮行(清·嚴啟煜)
- 榆社硤口村早發(金末元初·元好問)
- 榆錢(宋·孔平仲)
- 榆錢(宋·彭汝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