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唐·鄭谷)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中年(唐·鄭谷)
七言律詩 押先韻
七言律詩 押先韻
漠漠秦云澹澹天,新年景象入中年。
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
苔色滿墻尋①故第,雨聲一夜憶春田。
衰遲自喜添詩學,更把前題改數聯。
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
苔色滿墻尋①故第,雨聲一夜憶春田。
衰遲自喜添詩學,更把前題改數聯。
評注
《后村詩話》:
鄭谷《送人下第》云:「吾子雖云命,鄉人懶讀書」,七言云:「愁破方知酒有權」,皆有新意。
《近體秋陽》:凄婉奇逸。「尋」、「憶」二字,細析馴穩,透入旅情,而終不露。「尋」字癡而奇,收結輕淺風逸,非得真趣于此道者不能。
《載酒園詩話又編》:《中年》:「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寄楊處士》:「舂臥甕邊聽酒熟,露吟庭際待花開。」皆入情切景,然終傷婉弱,漸近宋元格調。吾尤恨其「衰遲自喜添詩學,更把前題改數聯。」何遽作此老婢聲!
《唐詩鑒賞辭典》:這首詩寫的是作者人到中年后的一些感受。鄭谷當時寓居長安,面臨著新春的到來。漠漠秦云(長安舊屬秦地),淡淡天色,正是西北春天的典型景象。望見這個景象,詩人自然會想到,又一個春天降臨人間。但隨即也會浮起這樣的念頭:跟著時光推移,自己的年歲不斷增添,如今是愈來愈品嘗到中年的滋味了。
中年,往往是人的一生中哀樂感受最深切的時候。青春已逝,來日幾何,瞻前顧后,百感交集。詩中不作過多的描述,只是抓住對花無語、借酒澆愁兩個細節,就把那種思緒滿懷的復雜心理狀態烘托出來了,筆墨經濟而又含蓄。
那么,詩人究竟在想些什么呢?底下一聯為我們略作提示。「故第」,即舊時的住宅。尋找故第,只見苔色滿墻,斑駁難認,意味著追懷平生,遺蹤恍然。「春田」,指家鄉的農田。由連夜雨聲,觸發起春田的憶念,暗示要棄官歸隱,安度余生。上句是回顧,下句是展望,正體現了人到中年時的典型思想活動。作者借故第、春田、苔色、雨聲等事物反映出來,形象鮮明而又富于概括力。
然而,往事既不可追,來日也未必可期;現實的處境一時難以擺脫,衰遲的年華更無情地逐日而去。在這樣的矛盾交織之中,除了翻出舊詩稿來修改幾遍,琢磨一下自己作詩的技巧,還能用什么方法來排遣心頭的煩惱呢?結末兩句表面說的「自喜」,實際是在年事虛長、無所作為情況下的自我安慰。透過外在的平靜氣氛,分明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強自壓抑下的無聊索寞心緒。
鄭谷的詩以輕巧流利見稱,反映生活面不廣,從本篇也可以得到驗證。此詩涉及中年的苦悶,雖不無時代政治的投影,而主要仍限于個人的感興,社會意義不大。但文筆清新,思致宛轉,尤善于用簡煉明白的語言表達凝蓄深沉的情思,在其作品中亦屬上乘。
(陳伯海)
中年,往往是人的一生中哀樂感受最深切的時候。青春已逝,來日幾何,瞻前顧后,百感交集。詩中不作過多的描述,只是抓住對花無語、借酒澆愁兩個細節,就把那種思緒滿懷的復雜心理狀態烘托出來了,筆墨經濟而又含蓄。
那么,詩人究竟在想些什么呢?底下一聯為我們略作提示。「故第」,即舊時的住宅。尋找故第,只見苔色滿墻,斑駁難認,意味著追懷平生,遺蹤恍然。「春田」,指家鄉的農田。由連夜雨聲,觸發起春田的憶念,暗示要棄官歸隱,安度余生。上句是回顧,下句是展望,正體現了人到中年時的典型思想活動。作者借故第、春田、苔色、雨聲等事物反映出來,形象鮮明而又富于概括力。
然而,往事既不可追,來日也未必可期;現實的處境一時難以擺脫,衰遲的年華更無情地逐日而去。在這樣的矛盾交織之中,除了翻出舊詩稿來修改幾遍,琢磨一下自己作詩的技巧,還能用什么方法來排遣心頭的煩惱呢?結末兩句表面說的「自喜」,實際是在年事虛長、無所作為情況下的自我安慰。透過外在的平靜氣氛,分明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強自壓抑下的無聊索寞心緒。
鄭谷的詩以輕巧流利見稱,反映生活面不廣,從本篇也可以得到驗證。此詩涉及中年的苦悶,雖不無時代政治的投影,而主要仍限于個人的感興,社會意義不大。但文筆清新,思致宛轉,尤善于用簡煉明白的語言表達凝蓄深沉的情思,在其作品中亦屬上乘。
(陳伯海)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挽紅藥庵主謝小謝(近現代末當代初·黃松鶴)
- 挽紉詩八首選四(近現代末當代初·黃松鶴)
- 挽紹蘭長老(明·鄧雅)
- 挽紹興秦烈婦二首(清末民國初·陳毓瑞)
- 挽繡伊老人(近現代末當代初·黃松鶴)
- 挽綿漢簡諸公(宋末元初·劉塤)
- 挽繆將軍(元末明初·丁鶴年)
- 挽羅一峰先生三首(明·林光)
- 挽羅內翰一峰先生二首(明·張詡)
- 挽羅外父西塘翁(明·張天賦)
- 挽羅宗卿(宋·吳泳)
- 挽羅少參(明·鐘芳)
- 挽羅慶元(宋·劉克莊)
- 挽羅斯立(宋·李潛)
- 挽羅榷院子遠二章(宋末元初·劉鑒)
- 挽羅榷院子遠(宋·劉應鳳)
- 挽羅永升母(明·羅玘)
- 挽羅汝奎兄弟(明·羅洪先)
- 挽羅荊老(宋·王庭圭)
- 挽羅都御史(明·丘浚)
- 挽羽士周清卿(元·尹廷高)
- 挽羽士(明·丘浚)
- 挽翁仲山常卿二首(宋·劉克莊)
- 挽翁同和(清·汪鳴鑾)
- 挽翁順卿憲史(元·凌云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