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女(清·黃遵憲)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寄女(清·黃遵憲)
題注:光緒二十年至二十三年作
團團雞子黃,滟滟花豬肉。
雙雞日饋洎,毋許竅更鶩。
飯蒸粳稻香,酒潑葡萄綠。
庖丁日解牛,碎切煮爛熟。
吹沫成白波,碾塵積紅曲。
罨以自然鼎,濃過留香粥。
我日啜此汁,十載未饜足。
勿告而翁知,知之恐眉。
牛旁侍閻羅,黃金獰四目。
云欲取屠人,橫叉入地獄。
佛自愛眾生,我自食天祿。
嗟予患瘧后,負風幾欲伏。
計臂小鴿分,量腰剩一束。
兩頰旋深渦,而今漸平復。
須白一二莖,雙鬢尚垂綠。
朝朝軟飽后,行行捫余腹。
寄汝近時影,祝我他時福。
雙雞日饋洎,毋許竅更鶩。
飯蒸粳稻香,酒潑葡萄綠。
庖丁日解牛,碎切煮爛熟。
吹沫成白波,碾塵積紅曲。
罨以自然鼎,濃過留香粥。
我日啜此汁,十載未饜足。
勿告而翁知,知之恐眉。
牛旁侍閻羅,黃金獰四目。
云欲取屠人,橫叉入地獄。
佛自愛眾生,我自食天祿。
嗟予患瘧后,負風幾欲伏。
計臂小鴿分,量腰剩一束。
兩頰旋深渦,而今漸平復。
須白一二莖,雙鬢尚垂綠。
朝朝軟飽后,行行捫余腹。
寄汝近時影,祝我他時福。
其二(清·黃遵憲)
題注:光緒二十年至二十三年作
江南二三月,夾道花爭妍。
誰家女如云,各各扶婢肩。
碧羅湖水媚,茜紗秋云娟。
就中最驕詡,繡羅雙行纏。
一裙覆百金,一襪看千錢。
婷婷復裊裊,織步殊可憐。
笑謂蠻方人,半是赤足仙。
新樣尖頭鞋,略仿浮海船。
上繡千鴛鴦,下刺十丈蓮。
指船大如許,伸腳笑欲顛。
汝輩聞此語,當引扇障顏。
父母誰不慈,忍將人雕鐫。
幸未一缸淚,買此雙拘攀。
邇聞西方人,設會同禁煙。
意欲保天足,未忍傷人權。
吁嗟復吁嗟,作俑今千年。
誰家女如云,各各扶婢肩。
碧羅湖水媚,茜紗秋云娟。
就中最驕詡,繡羅雙行纏。
一裙覆百金,一襪看千錢。
婷婷復裊裊,織步殊可憐。
笑謂蠻方人,半是赤足仙。
新樣尖頭鞋,略仿浮海船。
上繡千鴛鴦,下刺十丈蓮。
指船大如許,伸腳笑欲顛。
汝輩聞此語,當引扇障顏。
父母誰不慈,忍將人雕鐫。
幸未一缸淚,買此雙拘攀。
邇聞西方人,設會同禁煙。
意欲保天足,未忍傷人權。
吁嗟復吁嗟,作俑今千年。
其三(清·黃遵憲)
題注:光緒二十年至二十三年作
寶塔高十層,巍峨天主堂。
蹇人欲上天,引手能扶將。
指揮十字架,閃閃碧眼光。
土人手執棰,驅之如虎狼。
蘇州大都會,新辟通商場。
蜃氣噓作樓,馬鬣化為墻。
行有女歐絲,條條出空桑。
載我金錢去,百帆復千箱。
我奉大府檄,奔走吳之江。
一月三往來,往來趁夜航。
彼酋領事官,時時從商量。
喜則軒眉笑,怒或虬髯張。
豈免斗唇舌,時復攄肝腸。
世人別顏色,或白亦或黃。
黑奴汝所知,汝曾至南荒。
昔有女王國,曾封親魏王。
文身易斷發,鱗介被冠裳。
自我豎降幡,亦附強國強。
汝弟捧地球,手指海中央。
區區黑子大,胡為戰則贏?
汝母口誦經,佛國今何方?
如何伏魔者,怒目無金剛?
聰明汝勝母,書付汝參詳。
慎勿給人看,看則疑荒唐。
蹇人欲上天,引手能扶將。
指揮十字架,閃閃碧眼光。
土人手執棰,驅之如虎狼。
蘇州大都會,新辟通商場。
蜃氣噓作樓,馬鬣化為墻。
行有女歐絲,條條出空桑。
載我金錢去,百帆復千箱。
我奉大府檄,奔走吳之江。
一月三往來,往來趁夜航。
彼酋領事官,時時從商量。
喜則軒眉笑,怒或虬髯張。
豈免斗唇舌,時復攄肝腸。
世人別顏色,或白亦或黃。
黑奴汝所知,汝曾至南荒。
昔有女王國,曾封親魏王。
文身易斷發,鱗介被冠裳。
自我豎降幡,亦附強國強。
汝弟捧地球,手指海中央。
區區黑子大,胡為戰則贏?
汝母口誦經,佛國今何方?
如何伏魔者,怒目無金剛?
聰明汝勝母,書付汝參詳。
慎勿給人看,看則疑荒唐。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諸城道中(明·趙完璧)
- 諸城黃來公過訪談地理(清·法若真)
- 諸太史邀餞席上留別(明·歐大任)
- 諸奚續采菡萏助華增艷感而再賦三律(明·郭之奇)
- 諸子不善騎驢每易失足作此嘲之(明·釋今無)
- 諸子會課(清·徐志巖)
- 諸子佛山聚,寤堂醉,次日未醒。別后,飛飛(當代·張月宇)
- 諸子作病僧詩予以為非有道之病僧光半因請予(明·釋今無)
- 諸子侄入塾,題書齋南壁。并奉正楊明浦先生(清·林占梅)
- 諸子同過草堂喜而有作四首(清末民國初·林朝崧)
- 諸子夜集因寄長庚(明·宗臣)
- 諸子夜集方丈(明·釋函是)
- 諸子夜集(明·宗臣)
- 諸子將筑室以畫圖相示三首(宋·蘇轍)
- 諸子約以各自網名中某字為韻賦『梅雨』予拈(當代·陳忠平)
- 諸子聚飲吾病初愈不意大醉煩無雙二兄送歸醒(當代·張月宇)
- 諸子過集(明·釋函可)
- 諸子送予江門口占慰別(明·釋函是)
- 諸子邀游厓門詩以謝之(明·釋函是)
- 諸子飲落霞峰聊賦紀事(明·伍瑞隆)
- 諸孫(明·張弼)
- 諸季招客游東山置酒賦詩以病不果往次其韻(宋·李綱)
- 諸季邀德久申伯同游鼓山靈源洞仆以病不果往(宋·李綱)
- 諸官游招隱寺(唐·王昌齡)
- 諸客過集同送舍弟之東明(明·區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