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中秋待月(唐·陸龜蒙)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中秋待月(唐·陸龜蒙)
  七言律詩 押支韻  
轉缺霜輪上轉遲,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里,漸看星澹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未似初圓欲午時。
評注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
「轉缺」,是意思已壞;「轉遲」,是意思初好。人生年過五十,偏是意思已壞,偏是意思初好,便果然有如此癡事也。好風送佳期,又妙!風之與月,曾有何與?乃為待月不到,且借風來自解。人生在不得意中,便又真有之也。「簾斜樹隔」,妙,妙!不是月來被遮,乃是月未來時先自為之清宮除道。「燭暗香殘」,妙,妙!不是真到黑暗,乃是未曾暗前先自發愿終身勿諼也。真是世間異樣筆墨(首四句下)。五、六,又妙,又妙!言極意待月卻不到,才分念月卻已來也。七、八忽作微言,言今夜是十六,前夜是十四,昨夜是十五。十六是欲減,十四是初圓,十五是及午。此三夜相去至微,粗心人萬乃不覺。然而但差一分氣候,必差一分斤兩,由辨之不早,辨此,胡可以不校耶?五、六,真出神人化妙筆,七、八,真繭絲牛毛妙理,并非筆墨之家之恒睹也(后四句下)。金雍補注:日以一日經天,故日中為午;月以一月經天,故月半為午。
《唐詩鼓吹評注》
「南箕」四句,皆「待」字意。「清涼力」,月之精魄,何人為校?今夜之月魄,欲減于初圓八分,必待月午經天,風露俱清,云霞都斂,乃始知之耳。「待」宇意得此更覺玄遠、
《東巖草堂評訂唐詩鼓吹》
朱東巖曰:此于望后待月,故首曰「轉缺」,惜之也。又曰「轉遲」,望之也。二曰「送佳期」,而先言好風者,是待月不至,反借好風自解,故曰「偏似」也。三「簾斜樹隔」,是從月未來時設想,四「燭暗香殘」,是從未曾暗前坐守。五六言專意待月,月偏來遲,偶然分念,卻已月來,皆極寫「待」字意也。七八結得極細。蓋日以日經天,敁日中為午,月以一月經天,故月半為午。「欲減」是望后,「初圓」是望前,三夜相去甚微,必待相校而始知。此真至精至微之妙理也。
《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
「轉缺」是「后」,「轉遲」是「待」也。二忽引出「好風」,而曰「偏似送佳期」,妙。未見月,先得風,正如小姐未離香閣,紅娘先斂衾攜枕而報曰「至矣,至矣」也者。三、四故作曲折,然俱是預擬之詞。「簾斜樹隔」,言雖上猶未易相親,然正妙于掩映也,故曰「情何限」。「燭暗香殘」,言欲待勢必至甚久,然誓弗忍拋棄也,故曰「坐不辭」……一結,其言至微,其義至顯。「清涼力」,「力」字妙。猶是清,猶是涼,而以既闕之月校之初圓之月,及午之月,其力減矣。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