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至韶州先寄張端公使君借圖經(唐·韓愈)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將至(一作入)韶州先寄張端公使君借圖經(唐·韓愈)
七言絕句 押寒韻
七言絕句 押寒韻
曲江山水聞來久,恐不知名訪倍①難。
愿借圖經將入界,每逢佳處便開看。
愿借圖經將入界,每逢佳處便開看。
評注
《韶關報》:
韓愈重來粵北多遺篇
作者:謝健朝
唐代文學家韓愈,大歷年間(公元766—779年),其長兄韓會被貶韶州刺史,韓愈隨兄南下,那時,他才十歲。兩年后,其兄病故,韓愈隨嫂鄭氏返河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關中地區大旱失收,民不聊生,其時,唐德宗不準減免租稅,身為監察御吏的韓愈即上疏為民請命。因措詞激烈,觸怒皇帝,結果被貶連州為陽山縣令。韓愈重來粵北,入境先問俗——向張公使君借閱《韶州圖經》(早期地方志書),即興作詩云:
曲江山水聞來久,恐未知名訪信難。
愿借圖經將入界,亦逢佳處便開看。
可見,韓愈欲先知地方疆域沿革、民俗風物、山川地貌等情況,以便日后盡「守土者之責」。韓愈在陽山有惠政,但史籍無詳細記載,只說他「有愛在民」,「民生子且字其姓」。
今陽山縣城尚存他當年垂釣之處所,稱「韓文公釣魚臺」,北面山崖石壁上有他的題字,叫「賢令山」。這也許是「有愛在民」的根據和后人對他敬仰的佐證吧?他在陽山很注重地方史志,常常把志乘作為教科書,故有「韓愈過嶺,先借《韶州圖經》」的佳話。他重來粵北多遺篇,有《燕喜亭記》、 《宿龍宮灘詩》、《貞女峽》、 《游同官峽》、 《別知賦》、 《送區冊序》、 《衙齋有懷》和《湟水答張十一功曹》等。 (載1986。12。20《韶關報》)
作者:謝健朝
唐代文學家韓愈,大歷年間(公元766—779年),其長兄韓會被貶韶州刺史,韓愈隨兄南下,那時,他才十歲。兩年后,其兄病故,韓愈隨嫂鄭氏返河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關中地區大旱失收,民不聊生,其時,唐德宗不準減免租稅,身為監察御吏的韓愈即上疏為民請命。因措詞激烈,觸怒皇帝,結果被貶連州為陽山縣令。韓愈重來粵北,入境先問俗——向張公使君借閱《韶州圖經》(早期地方志書),即興作詩云:
曲江山水聞來久,恐未知名訪信難。
愿借圖經將入界,亦逢佳處便開看。
可見,韓愈欲先知地方疆域沿革、民俗風物、山川地貌等情況,以便日后盡「守土者之責」。韓愈在陽山有惠政,但史籍無詳細記載,只說他「有愛在民」,「民生子且字其姓」。
今陽山縣城尚存他當年垂釣之處所,稱「韓文公釣魚臺」,北面山崖石壁上有他的題字,叫「賢令山」。這也許是「有愛在民」的根據和后人對他敬仰的佐證吧?他在陽山很注重地方史志,常常把志乘作為教科書,故有「韓愈過嶺,先借《韶州圖經》」的佳話。他重來粵北多遺篇,有《燕喜亭記》、 《宿龍宮灘詩》、《貞女峽》、 《游同官峽》、 《別知賦》、 《送區冊序》、 《衙齋有懷》和《湟水答張十一功曹》等。 (載1986。12。20《韶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