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七言絕句 押真韻
七言絕句 押真韻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評注
《唐人絕句精華》:
此寫兒童情態亦自生動。
《唐詩鑒賞辭典》: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很少,因而顯得可貴。一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重在傳神。「綸」是釣絲,「垂綸」即題目中的「垂釣」,也就是釣魚。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發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側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這也可以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地專心致志于釣魚的情景。「莓苔」,泛指貼著地面生長在陰濕地方的低等植物,從「莓苔」不僅可以知道小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在陽光罕見人跡罕到的所在,更是一個魚不受驚、人不暴曬的頗為理想的釣魚去處,為后文所說「怕得魚驚不應人」做了鋪墊。「草映身」,也不只是在為小兒畫像,它在結構上,對于下句的「路人借問」還有著直接的承接關系──路人之向他打問,就因為看得見他。
后兩句中「遙招手」的主語還是小兒。他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答話,是害怕把魚驚散。他的動作是「遙招手」,說明他對路人的問話并非漠不關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樣向「路人」低聲耳語,那是讀者想象中的事,詩人再沒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說明了「遙招手」的原因以后,詩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過以上的簡略分析可以看出,前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體態,但「側坐」與「莓苔」又不是單純的描狀寫景之筆;后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繪動作的生動的筆墨。不失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描寫兒童的佳作。
(陳志明)
后兩句中「遙招手」的主語還是小兒。他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答話,是害怕把魚驚散。他的動作是「遙招手」,說明他對路人的問話并非漠不關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樣向「路人」低聲耳語,那是讀者想象中的事,詩人再沒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說明了「遙招手」的原因以后,詩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過以上的簡略分析可以看出,前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體態,但「側坐」與「莓苔」又不是單純的描狀寫景之筆;后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繪動作的生動的筆墨。不失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描寫兒童的佳作。
(陳志明)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日出處(清·洪亮吉)
- 日出引(宋·曹勛)
- 日出扶桑(明·胡奎)
- 日出曲(明末清初·屈大均)
- 日出柳樹東哀劉先生也先生字環翁登進士第授(元·黃玠)
- 日出照高樹(明·胡翰)
- 日出行(元·虞集)
- 日出行(南北朝·蕭總)
- 日出行(唐·李賀)
- 日出行(宋·曹勛)
- 日出行(明·張紳)
- 日出行(清·張廷壽)
- 日出齊化門(都城東出南頭第一門)(元·宋褧)
- 日出(宋·孔平仲)
- 日出(宋·楊萬里)
- 日出(宋·裘萬頃)
- 日前與是務齋主叩石山人小酌言談甚歡今日河(當代·吳金水)
- 日前頗悶賦眼花耳熱之句自遣未成今軍持兄攜(當代·王引)
- 日升歌(魏晉·傅玄)
- 日升霞舉詩為邑侯裒谷孫公覽揆而賦也侯以壬(明·張萱)
- 日午(元末明初·郭鈺)
- 日午(宋·楊萬里)
- 日華書自通州來言其同僚多唱酬(宋·袁說友)
- 日華川上動(唐·石殷士)
- 日南至(元·耶律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