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少年游 黃鐘(宋·周邦彥)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少年游 黃鐘(宋·周邦彥)  
南都石黛掃晴山。
衣薄耐朝寒。
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卷簾看。
而今麗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
舊賞園林,喜無風雨,春鳥報平安。
   其二(宋·周邦彥)
朝云漠漠散輕絲。
樓閣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門外燕飛遲。
而今麗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不似當時,小橋沖雨,幽恨兩人知。
評注
此詞作于元祐八年以前作者流寓荊州時。詞中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物我交融,上片情春怨別,情牽舊事,下片歌唱明媚的春光,抒發重聚的歡娛。全詞于艷情中寄身世遭遇之慨,感情極為濃烈深摯。
上片所寫乍看好象是記眼前之事,實則完全是追憶過去 ,追憶以前的戀愛故事 。「朝去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在一個逼仄的小樓上,漠漠朝云 ,輕輕細雨,雖然是在春天,便春天的景色并不秾艷。他們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相會 。「柳泣花啼 ,九街泥重,門外燕飛遲 。」三句說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 ,連燕子都因為拖著一身濕毛,飛得十分吃力 。這是門外所見景象。「泣」與「啼」,使客觀物景染上主觀情感色彩,「遲」,也是一種主觀設想。門外所見這般景象,對門內主人公之會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但故事的要點還要等到下片的末三句才說出來此即兩人在如此難堪的情況下會晤,又因為某種緣故 ,不得不分離。「小樓沖雨,幽恨兩人知 」。「小樓 」應接「樓閣」,那是兩人會晤的處所,「 雨」照應上片的「泣」、「啼」、「重」、「遲」,點明當時兩人就是沖著春雨,踏著滿街泥濘相別離的,而且點明,因為抱恨而別,在他們眼中,門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雙飛的燕子也才那么艱難地飛行。
下片由「而今」二字轉說當前,說他們現在已正式同居:「麗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這十個字,即正面風說現在和日麗,桃花明艷,他們在這樣一個美好的環境中生活在一起;同時,這十個字,又兼作比較之用 ,由眼前的景象聯想以前,并進行一番比較。
「不似當時 」,指出眼前無憂無慮在一起反倒不如當時那種緊張、凄苦、抱恨而別、彼此相思的情景來得意味深長」此詞上片抒幽憂無慮之情,下片寫男女相契的歡好,情溢于詞,韻傳字外。全詞在寫作上用了物我交融的手法,寄托身世遭遇之感。正如《文心雕龍·物色篇》所說:「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整首詞清新委婉,情致深厚,于凄馨幽怨之中,抒離合之情。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