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其三 閨思(宋·史達祖)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臨江仙 其三 閨思(宋·史達祖)
愁與西風應有約,年年同赴清秋。
舊游簾幕記揚州。
一燈人著夢,雙燕月當樓。
羅帶鴛鴦塵暗澹,更須整頓風流。
天涯萬一見溫柔。
瘦應因此瘦,羞亦為郎羞。
舊游簾幕記揚州。
一燈人著夢,雙燕月當樓。
羅帶鴛鴦塵暗澹,更須整頓風流。
天涯萬一見溫柔。
瘦應因此瘦,羞亦為郎羞。
評注
①澹:「淡」的異體字。
②風流:這里指風韻。
【評解】
這是一首閨中懷人詞。上片寫年年清秋,愁與西風俱來。
「一燈人著夢,雙燕月當樓」,寫出了閨中人孤獨寂寞的境況。
下片言「羅帶鴛鴦,塵灰暗淡。」睹物思人,不勝感懷。「瘦應因此瘦,羞亦為郎羞」,寫盡閨中相思之苦。全詞抒情委婉,工麗別致。
【集評】
姜夔《梅溪詞序》(《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七引):梅溪詞奇秀清逸,有李長吉之韻,蓋能融情景于一家,會句意于兩得。
王士禛《花草蒙拾》:宋南渡后,梅溪、白石、竹屋、夢窗諸子,極妍盡態,反有秦、李未列者。雖神韻天然處或減,要自令人有觀止之嘆,正如唐絕句,至晚唐劉賓客、
杜京兆,妙處反進青蓮、龍標一塵。
②風流:這里指風韻。
【評解】
這是一首閨中懷人詞。上片寫年年清秋,愁與西風俱來。
「一燈人著夢,雙燕月當樓」,寫出了閨中人孤獨寂寞的境況。
下片言「羅帶鴛鴦,塵灰暗淡。」睹物思人,不勝感懷。「瘦應因此瘦,羞亦為郎羞」,寫盡閨中相思之苦。全詞抒情委婉,工麗別致。
【集評】
姜夔《梅溪詞序》(《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七引):梅溪詞奇秀清逸,有李長吉之韻,蓋能融情景于一家,會句意于兩得。
王士禛《花草蒙拾》:宋南渡后,梅溪、白石、竹屋、夢窗諸子,極妍盡態,反有秦、李未列者。雖神韻天然處或減,要自令人有觀止之嘆,正如唐絕句,至晚唐劉賓客、
杜京兆,妙處反進青蓮、龍標一塵。
史達祖的這首《臨江仙》一詞選自《歷代詩余》卷三十八,這是一首借景詠人的詞。上片寫秋士善懷,因秋懷人;下片緊承雙燕,從對方著筆,是男方想象中的情景。從對方對自己的相思,寫出自己對對方的深情厚意。
頭兩句造語極為雋永巧妙。不說因秋生愁,而說西風約愁赴秋。皇甫冉「暝色赴春愁」(《歸渡洛水》),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詠懷古跡》)皆善用「赴」字。這兩句說愁與西風就象有了心靈感應一樣,一年一度如約趕到秋天去。這樣來表現「秋士悲」這一傳統主題,不僅標新立異,給人以獨特的感受,而且語言樸實,不流于纖巧,達到了格高意新的境界。
第三句至上片末,用逆筆追寫愁的由來。舊游揚州,牽人魂夢。揚州,風月之地。杜牧《贈別》詩云:「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蘇軾《和趙郎中見戲》詩:「燕子人亡三百秋,卷簾那復似揚州?」簾幕,成了揚州的象征。著夢,猶言入夢。燈光引人入夢。一覺醒來,皓月當空,看到的是乳燕雙棲,想到的是燕雙人獨,心里徒生悲傷。「一燈 」二句,傳達出秋夜獨處、醒夢無時、對月懷人的愁苦神情。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同是夢后醒來突見雙燕最難為懷的愁苦之情,彼言春恨,此寫秋愁,共以境界傳意,可稱珠連璧合。
下片就上片撲朔迷離的夢境和夢覺所見的月中雙燕,展開聯想的翅膀,轉入遐思。羅帶鴛鴦,即鴛鴦繡帶,一種繡有鴛鴦圖案的合歡帶 。江總《 雜曲》:「合歡錦帶鴛鴦鳥,同心綺袖連理枝 。」看見繡帶上的鴛鴦,自然會引起閨思,從而發出「更須整頓風流」這句心靈深處的獨白。「整頓」,猶言修飾,是承上句 「塵暗淡」說的。羅帶生塵,可見久不整頓了,這里有「 豈無膏沐,誰適為容」的感慨。「更須」是就下句「萬一重見」說的。萬一重見,引起了更須整頓的心理活動,這里有「女為悅己者容」的意思。由羅帶引起的內心活動是復雜的:無法重見,卻又希望重見,直到萬一重見的各種想法,一齊涌上心來。這就非常細膩地刻畫出了閨情。結尾二句,尤為纏綿悱惻。元稹《鶯鶯傳 》載鶯鶯詩云:「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瘦」是由羅帶感到的,「瘦應緣此瘦」,寫出了相愛之深,不惜為郎憔悴,表現了對愛情的執著追求。「 羞 」是由萬一見想起的,「羞亦為郎羞」,這里既有對青衫憔悴的同情,也有對紅袖飄零的自責,反映了作者內心世界的復雜,表現了對不幸身世的感慨。下片結構巧妙,脈絡細密,句句關聯,字字映帶,一環扣一環,使言情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前人論白石、梅溪、碧山、玉田四家詞,曾以味厚、情深、品高、氣靜評說他們在藝術上的共同造詣(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八)。這首小令,「節短韻長,其情乃深」的藝術特色,尤為突出。寫自己,則顛倒夢魂,棲情雙燕;寫對方,則綿綿情思,化為癡想。或借外物詠懷,或直探心靈的奧秘,感情真摯強烈,蘊藉含蓄,發展了五代、北宋以來婉約詞風,很有深度 。而深情又是通過千錘百煉的語言來完成的,這正是張镃在《梅溪詞序》里說的「辭情俱到」的意境。
頭兩句造語極為雋永巧妙。不說因秋生愁,而說西風約愁赴秋。皇甫冉「暝色赴春愁」(《歸渡洛水》),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詠懷古跡》)皆善用「赴」字。這兩句說愁與西風就象有了心靈感應一樣,一年一度如約趕到秋天去。這樣來表現「秋士悲」這一傳統主題,不僅標新立異,給人以獨特的感受,而且語言樸實,不流于纖巧,達到了格高意新的境界。
第三句至上片末,用逆筆追寫愁的由來。舊游揚州,牽人魂夢。揚州,風月之地。杜牧《贈別》詩云:「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蘇軾《和趙郎中見戲》詩:「燕子人亡三百秋,卷簾那復似揚州?」簾幕,成了揚州的象征。著夢,猶言入夢。燈光引人入夢。一覺醒來,皓月當空,看到的是乳燕雙棲,想到的是燕雙人獨,心里徒生悲傷。「一燈 」二句,傳達出秋夜獨處、醒夢無時、對月懷人的愁苦神情。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同是夢后醒來突見雙燕最難為懷的愁苦之情,彼言春恨,此寫秋愁,共以境界傳意,可稱珠連璧合。
下片就上片撲朔迷離的夢境和夢覺所見的月中雙燕,展開聯想的翅膀,轉入遐思。羅帶鴛鴦,即鴛鴦繡帶,一種繡有鴛鴦圖案的合歡帶 。江總《 雜曲》:「合歡錦帶鴛鴦鳥,同心綺袖連理枝 。」看見繡帶上的鴛鴦,自然會引起閨思,從而發出「更須整頓風流」這句心靈深處的獨白。「整頓」,猶言修飾,是承上句 「塵暗淡」說的。羅帶生塵,可見久不整頓了,這里有「 豈無膏沐,誰適為容」的感慨。「更須」是就下句「萬一重見」說的。萬一重見,引起了更須整頓的心理活動,這里有「女為悅己者容」的意思。由羅帶引起的內心活動是復雜的:無法重見,卻又希望重見,直到萬一重見的各種想法,一齊涌上心來。這就非常細膩地刻畫出了閨情。結尾二句,尤為纏綿悱惻。元稹《鶯鶯傳 》載鶯鶯詩云:「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瘦」是由羅帶感到的,「瘦應緣此瘦」,寫出了相愛之深,不惜為郎憔悴,表現了對愛情的執著追求。「 羞 」是由萬一見想起的,「羞亦為郎羞」,這里既有對青衫憔悴的同情,也有對紅袖飄零的自責,反映了作者內心世界的復雜,表現了對不幸身世的感慨。下片結構巧妙,脈絡細密,句句關聯,字字映帶,一環扣一環,使言情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前人論白石、梅溪、碧山、玉田四家詞,曾以味厚、情深、品高、氣靜評說他們在藝術上的共同造詣(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八)。這首小令,「節短韻長,其情乃深」的藝術特色,尤為突出。寫自己,則顛倒夢魂,棲情雙燕;寫對方,則綿綿情思,化為癡想。或借外物詠懷,或直探心靈的奧秘,感情真摯強烈,蘊藉含蓄,發展了五代、北宋以來婉約詞風,很有深度 。而深情又是通過千錘百煉的語言來完成的,這正是張镃在《梅溪詞序》里說的「辭情俱到」的意境。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食鵝梨三首(宋·劉子翚)
- 食鷓鴣(宋·楊萬里)
- 食鹿肉謝正仲見饋(宋·舒岳祥)
- 食黃瓜二章,章五句(元·劉鶚)
- 食黍行(宋·王安石)
- 食齏有作(宋·曹勛)
- 食齏(宋·陳與義)
- 食(明·郭之奇)
- 食(明·郭之奇)
- 饗余庵竹石(明·鄭文康)
- 饗(明·世宗肅皇帝)
- 餐冰齋謾題(明·范景文)
- 餐氣(明·孫一元)
- 餐秀軒(金·王渥)
- 餐荔次韻(明·區越)
- 餐菊花歌(宋末元初·鄭思肖)
- 餐菊(明·李孫宸)
- 餐菊(明·梁以壯)
- 餐雪轆轤體(宋·方岳)
- 餐霜醒酒(宋·楊萬里)
- 餐霞吟(清末民國初·康有為)
- 餐露一首(明·黃省曾)
- 饑不從虎食行(元末明初·楊維楨)
- 饑烏詞(宋·張耒)
- 饑烏(明·歐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