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唐·杜牧)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山行(唐·杜牧)
七言絕句 押麻韻
七言絕句 押麻韻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評注
《歸田詩話》:
予為童子時,十月朝從諸長上拜南山先壟,行石磴間,紅葉交墜。先伯元范誦杜牧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之句……至今每見紅葉與飛落,輒思之。
《唐詩歸折衷》:唐云:妙在冷落中尋出佳景。
《唐三體詩評》:「白云」即是炊煙,已起「晚」字;「白」、「紅」二字,又相映發。「有人家」三字下反接「停車」,「愛」字方有力。
《磧砂唐詩》:敏曰:味此詩,似與「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后」之語同義。
《唐詩摘鈔》:次句承上「遠」字說,此未上時所見。三四則既上之景。詩中有畫,此秋山行旅圖也。
《唐詩箋注》:「霜葉紅于二月花」,真名句。詩寫山行,景色幽邃,而致也豪蕩。
《歷代詩法》:結句寫得秋光絢爛。
《唐絕詩鈔注略》:敖(英)云:次句與盧綸「幾家松火隔秋云」同意。
《詩境淺說續編》:詩人之詠及紅葉者多矣,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山好放船」等句,尤膾炙詞壇,播諸圖畫。唯杜牧詩專賞其色之艷。謂勝于春花。當風勁霜嚴之際,獨絢秋光,紅黃紺紫,諸色咸備,籠山絡野,春花無此大觀,宜司勛特賞于艷李秾桃外也。
《唐人絕句精華》:讀此可見詩人高懷逸致。霜葉勝花,常人所不易道出者。一經詩人道出,便留誦千口矣。
《唐詩鑒賞辭典》: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處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于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于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云生處有人家」,寫云,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墻。這里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這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繚繞,說明山很高。詩人用橫云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云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會有另一種景色吧?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后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后映襯,已經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
「霜葉紅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在我們面前了。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云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呢!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人沒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肝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贊歌。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致成了這艷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著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筆重寫之后,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余味無窮。
(張燕瑾)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云生處有人家」,寫云,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墻。這里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這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繚繞,說明山很高。詩人用橫云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云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會有另一種景色吧?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后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后映襯,已經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
「霜葉紅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在我們面前了。詩人驚喜地發現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云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呢!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人沒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肝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贊歌。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致成了這艷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著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筆重寫之后,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余味無窮。
(張燕瑾)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解衣(明·孫一元)
- 解警后二首(近現代·林庚白)
- 解語花·見江岸草花淡紅可愛而賦(清·黃之雋)
- 解語花·題寄虹《采菽詞》的孫女。當代女詞(近現代末當代初·劉永平)
- 解語花o和清真(清·陳匪石)
- 解語花o題美人卷子(清·彭孫遹)
- 解語花 詠柳(元末明初·劉基)
- 解語花 丁卯元夕倚清真體(近現代·吳梅)
- 解語花 上元翌夕和清真(近現代·喬大壯)
- 解語花 東湖賦蓮后五日,雙苞呈瑞。昌化史(宋·趙以夫)
- 解語花 為人題照(民國末當代初·朱庸齋)
- 解語花二首(清·蔣敦復)
- 解語花 其一 林鐘羽梅花(宋·吳文英)
- 解語花 其二 立春風雨中餞處靜(宋·吳文英)
- 解語花 吊齊女(清·沈湘云)
- 解語花 和人詠驪山溫泉(清·曹貞吉)
- 解語花 和弇州題美人捧茶(清·王士祿)
- 解語花 詠梅(清·王貞儀)
- 解語花 詠水仙同家弟作(清·曹貞吉)
- 解語花 詠焚香美人,和長卿(明·俞彥)
- 解語花 詠牡丹(清·俞繡孫)
- 解語花 詠美人捧茶,和王元美韻(清·陳維崧)
- 解語花 詠美人捧觴,和王元美韻(清·陳維崧)
- 解語花 詠美人花間影和鳳于(清·曹貞吉)
- 解語花 墻陰叢花逞麗,悠然獨賞,倚此(近現代末當代初·趙尊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