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鬼謠/摸魚兒(宋·辛棄疾)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山鬼謠/摸魚兒(宋·辛棄疾)
序:兩巖有石狀怪甚,取離騷九歌名曰山鬼,因賦摸魚兒,改今名
問何年,此山來此,西風落日無語。
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
溪上路。
算只有、紅塵不到今猶古。
一杯誰舉。
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鳥覆杯去。
須記取。
昨夜龍湫風雨。
門前石浪掀舞。
四更山鬼吹燈嘯,驚倒世間兒女。
依約處。
還問我、清游杖屨公良苦。
神交心許。
待萬里攜君,鞭笞鸞鳳,誦我遠游賦。
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
溪上路。
算只有、紅塵不到今猶古。
一杯誰舉。
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鳥覆杯去。
須記取。
昨夜龍湫風雨。
門前石浪掀舞。
四更山鬼吹燈嘯,驚倒世間兒女。
依約處。
還問我、清游杖屨公良苦。
神交心許。
待萬里攜君,鞭笞鸞鳳,誦我遠游賦。
評注
作者閑居帶湖時,常到博山游覽。雨巖在博山之隈,風景絕佳。據題注,「雨巖有石,狀怪甚」,詞人借用了屈原《九歌》中的「山鬼」名,而將這首詞的詞牌名由《摸魚兒》改為《山鬼謠》了。
這首詞寫得詭異奇特,與石之「怪甚」十分相稱。
上闋頭二句「問何年,此山來此?」著一「來」字便把偌大一座博山擬人化了。從歷史長河中來看,這座山當有形成的日期,但在科學知識不發達的古代,誰能解答這個問題呢?提問的對象,并不確指,又巧妙地以「西風落日無語」作答,使渺茫的太古融入了瑟瑟西風、奄奄落日之中,竟不能夠究潔。既渲染了冷峻陰森的氣氛,又引起日落后神秘可怖的懸想。究詰既無所得,所以緊接著便以猜度之詞說 :「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伏羲」即太昊。《白虎通·號》:「三皇者,何謂也?謂伏羲、神農、燧人也。」傳說伏羲始畫八卦,造書契,揭開了人類文明史的第一頁。《列子·天瑞》:「太初者,氣之始也」;《易》「易有太極 」疏云:「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 。」說這怪石早于伏羲,實際上便把近在眼前的怪石寫得超越千古,無與倫比。這是從縱的方面來寫的。「溪上路,算只有,紅塵不到今猶古」,則是從眼前的景物照應遠古寫的。空山無人,溪水清澈,緣溪而行,一塵不染。人間雖然經歷了滄桑,但這兒依然「紅塵不到 」,只此才與太古相似。既突出了雨巖環境的無比幽靜,又透露了詞人對紛擾、齷齪現實的厭惡。詞人獨游雨巖的詞作,大多抒發了知音難遇的感慨。空山獨酌,孤寂可知,「一杯誰舉」,與之相對者唯有此一塊巨石。然而「崔嵬未起,山鳥覆杯去」,巨石不能與我共飲,酒杯卻又被山鳥打翻了。巨石不起,是無情之物體;而山鳥覆杯,是無心呢?還是有意呢?還或許是精靈所使吧?或真或幻把「山鬼」之靈從無寫到有。由此可見,山鳥的插曲,正是人、物交感的契機。妙在寫得空靈,猶如山鳥之去,無跡可尋。
如果說上闋寫極靜的意境,那么下闋就寫了極動的景象:龍潭風雨,足以驚人;長達三十馀丈的巨石,然被掀而舞 ,就更加駭人了 。繼之「四更山鬼吹燈嘯 」,能不「驚倒世間兒女」嗎?如此層層渲染,步步推進,直到「山鬼」出場,真令人驚心動魄。詞人對于雨巖之夜的描繪如此筆酣墨飽,顯然快意于這種景象的思想感情。龍潭的風雨,石浪的掀舞,山鬼的呼嘯,其勢足以沖破如磐夜氣,其力足以震撼渾渾噩噩的心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驚倒世間兒女」有什么不好!在這里 ,詞人長期被壓抑被鉗制的心聲,突然爆發出最激越的聲響!可知以怪石為知己,不僅在于它遠古荒忽,閱盡滄桑,而且更在于它驚世絕俗,能使人在精神上受到震動。詞人與之相通者,大概就在這里吧!我以石為知己,石亦以我為知己,所以接著說「依約處 ,還問我 :清游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許。」這個「苦」字語意雙關,既是說登山涉水之勞,也是說內心之苦,知己難得,人間難求,既「神交心許 」,便深合默契,難分難解,所以最后說「待萬里攜君,鞭苔鸞鳳,誦我《遠游》賦 」,從橫的空間展示了廣闊的天地 。韓愈《酬盧給事曲江荷花引見寄》詩云 :「上界真人足官府,豈如散仙鞭笞鸞鳳終日相追陪 。」詞人要攜帶「山鬼 」,駕馭鸞鳳,云游萬里了 。《遠游》是《楚辭 》中的篇名 。詞人在這里說「誦我《遠游》賦 」,主要是表明他追求屈原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屈原內心的苦悶是與追求理想的渴望交織在一起的,辛詞的用意亦在于此。
這首詞把寫景合詠物揉合在一起來抒情言態。由于寓意深刻,感情熾熱,形象生動,滲透著對國家興亡和作者本人身世的感慨,所以讀后感到有一種扣人心弦的藝術魅力。元人劉敏中曾寫過一首《泌園春·號太初石為蒼然 》④,顯然摹仿本詞。這說明《山鬼謠》一詞,對后世也是有一定影響的。
這首詞寫得詭異奇特,與石之「怪甚」十分相稱。
上闋頭二句「問何年,此山來此?」著一「來」字便把偌大一座博山擬人化了。從歷史長河中來看,這座山當有形成的日期,但在科學知識不發達的古代,誰能解答這個問題呢?提問的對象,并不確指,又巧妙地以「西風落日無語」作答,使渺茫的太古融入了瑟瑟西風、奄奄落日之中,竟不能夠究潔。既渲染了冷峻陰森的氣氛,又引起日落后神秘可怖的懸想。究詰既無所得,所以緊接著便以猜度之詞說 :「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伏羲」即太昊。《白虎通·號》:「三皇者,何謂也?謂伏羲、神農、燧人也。」傳說伏羲始畫八卦,造書契,揭開了人類文明史的第一頁。《列子·天瑞》:「太初者,氣之始也」;《易》「易有太極 」疏云:「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 。」說這怪石早于伏羲,實際上便把近在眼前的怪石寫得超越千古,無與倫比。這是從縱的方面來寫的。「溪上路,算只有,紅塵不到今猶古」,則是從眼前的景物照應遠古寫的。空山無人,溪水清澈,緣溪而行,一塵不染。人間雖然經歷了滄桑,但這兒依然「紅塵不到 」,只此才與太古相似。既突出了雨巖環境的無比幽靜,又透露了詞人對紛擾、齷齪現實的厭惡。詞人獨游雨巖的詞作,大多抒發了知音難遇的感慨。空山獨酌,孤寂可知,「一杯誰舉」,與之相對者唯有此一塊巨石。然而「崔嵬未起,山鳥覆杯去」,巨石不能與我共飲,酒杯卻又被山鳥打翻了。巨石不起,是無情之物體;而山鳥覆杯,是無心呢?還是有意呢?還或許是精靈所使吧?或真或幻把「山鬼」之靈從無寫到有。由此可見,山鳥的插曲,正是人、物交感的契機。妙在寫得空靈,猶如山鳥之去,無跡可尋。
如果說上闋寫極靜的意境,那么下闋就寫了極動的景象:龍潭風雨,足以驚人;長達三十馀丈的巨石,然被掀而舞 ,就更加駭人了 。繼之「四更山鬼吹燈嘯 」,能不「驚倒世間兒女」嗎?如此層層渲染,步步推進,直到「山鬼」出場,真令人驚心動魄。詞人對于雨巖之夜的描繪如此筆酣墨飽,顯然快意于這種景象的思想感情。龍潭的風雨,石浪的掀舞,山鬼的呼嘯,其勢足以沖破如磐夜氣,其力足以震撼渾渾噩噩的心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驚倒世間兒女」有什么不好!在這里 ,詞人長期被壓抑被鉗制的心聲,突然爆發出最激越的聲響!可知以怪石為知己,不僅在于它遠古荒忽,閱盡滄桑,而且更在于它驚世絕俗,能使人在精神上受到震動。詞人與之相通者,大概就在這里吧!我以石為知己,石亦以我為知己,所以接著說「依約處 ,還問我 :清游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許。」這個「苦」字語意雙關,既是說登山涉水之勞,也是說內心之苦,知己難得,人間難求,既「神交心許 」,便深合默契,難分難解,所以最后說「待萬里攜君,鞭苔鸞鳳,誦我《遠游》賦 」,從橫的空間展示了廣闊的天地 。韓愈《酬盧給事曲江荷花引見寄》詩云 :「上界真人足官府,豈如散仙鞭笞鸞鳳終日相追陪 。」詞人要攜帶「山鬼 」,駕馭鸞鳳,云游萬里了 。《遠游》是《楚辭 》中的篇名 。詞人在這里說「誦我《遠游》賦 」,主要是表明他追求屈原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屈原內心的苦悶是與追求理想的渴望交織在一起的,辛詞的用意亦在于此。
這首詞把寫景合詠物揉合在一起來抒情言態。由于寓意深刻,感情熾熱,形象生動,滲透著對國家興亡和作者本人身世的感慨,所以讀后感到有一種扣人心弦的藝術魅力。元人劉敏中曾寫過一首《泌園春·號太初石為蒼然 》④,顯然摹仿本詞。這說明《山鬼謠》一詞,對后世也是有一定影響的。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同唐榮夫大行人余宗周侍御過馬文明中舍西軒(明·林光)
- 同唐須竹游馺閣巖(明末清初·王夫之)
- 同商少峰大司成候駕幸沙河(明·黎瞻)
- 同善之仲實無逸共賦雪中香亭(宋末元初·陸文圭)
- 同善之仲實無逸游飲夜歸分韻得星字(宋末元初·陸文圭)
- 同善鄰須識游玉簾泉(明·釋函是)
- 同喻如尋曾湛師黎務光王人土山館(明·釋今嚴)
- 同喻景山游月湖(宋·陳宓)
- 同喻邦相別駕話舊作(明·胡應麟)
- 同器之游大宋陂值雨(宋·張耒)
- 同器之過金山奉寄兼呈潛道(宋·王安國)
- 同四兄七弟泛舟海上望西樵(明·區大相)
- 同四兄詠梅寄七弟(明·區大相)
- 同四家兄謝孝兼汪處士對菊席上作(明·區大相)
- 同國子司業王士能監丞滕仲禮謁南城文廟觀周(元·陳孚)
- 同圣俞十二月十三日喜雪(宋·劉敞)
- 同圣俞寄金山曇頻次韻(宋·劉敞)
- 同圣功南園探春(宋·吳則禮)
- 同圣民圍棋釣魚(宋·劉敞)
- 同圣民過楊之美聽琵琶女奴彈啄木曲觀諸公所(宋·司馬光)
- 同地歌(宋·徐照)
- 同坐客賦席上牡丹酴醾海棠(宋·李彌遜)
- 同坰寄黃濟川五首(宋·吳則禮)
- 同士會兄入南屏山訪大恒讓山兩和尚遂宿讓公(清·王汝璧)
- 同士則游西湖(宋·韓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