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原詩三十二首 東高山(宋·王十朋)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左原詩三十二首 東高山(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先韻
七言絕句 押先韻
題注:左原有四高山,在乙、辛、丁、癸之位,術者目為四貴人。東山最高,上有五峰、其一曰宋家尖也。
峰頭日出已停午,山半云橫疑在天。
要使名如越山重,直須人似謝公賢①。
要使名如越山重,直須人似謝公賢①。
其二 西高山(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歌韻
七言絕句 押歌韻
題注:西高山者,數峰稠疊,前山如幾,俗謂西山平,最高處謂之杜鵑花尖。西山峰巒最多,術者謂之旌節山
壓頂花枝紅欲燎,導前旌節鬧如訶。
倚窗拄頰時時好,何止朝來爽氣多。
倚窗拄頰時時好,何止朝來爽氣多。
其三 南高山(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東韻
七言絕句 押東韻
題注:山在縣治東北。俗呼縣后山,夜聞更鼓聲。間有地,名小雁蕩
山后風來聞縣鼓,蕩中秋至集賓鴻。
我歸種菊東籬下,長在悠然眼界中。
我歸種菊東籬下,長在悠然眼界中。
其四 北高山(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刪韻
七言絕句 押刪韻
題注:予家之后山也。左原之山,惟此山最奇秀,翼然如翔舞狀,上有尖峰
群山如囿秀回環,秀拔群山是北山。
我恐山中猿鶴怨,移文未至已先還。
我恐山中猿鶴怨,移文未至已先還。
其五 龜山(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庚韻
七言絕句 押庚韻
題注:俗呼橫嶼,術者謂真得龜形
眾山環繞一山橫,形似真龜勢欲行。
不向九江資納錫,臨溪曳尾自全生。
不向九江資納錫,臨溪曳尾自全生。
其六 臥虎山(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東韻
七言絕句 押東韻
題注:在原之水原作冰,據四庫本改口,形如臥虎。舊有淫祠,俗呼廟山
昂然虎踞一原東,回首眈眈氣象雄。
不放眾山隨逝水,溪頭高臥自威風。
不放眾山隨逝水,溪頭高臥自威風。
其七 梅溪(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麻韻
七言絕句 押麻韻
題注:在北高山之陽,去孝感井二十步,溪至小,以井為原(雍正本作源)家其北。溪之南有水如帶,通謂之梅溪。溪名舊矣,莫知所自,予植梅以實之
我向梅花溪上家,幾看清淺浸橫斜。
手栽木已如人老,雪鬢蕭疏對雪花。
手栽木已如人老,雪鬢蕭疏對雪花。
其八 楊溪(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尤韻
七言絕句 押尤韻
題注:梅溪東流四十五步,合原中數水而為楊溪。溪稍大,楊氏世居焉,故以姓得名
一澗泓澄會眾流,脈分俄類婺溪頭①。
臨溪更種青青木,故事端同柳柳州。
臨溪更種青青木,故事端同柳柳州。
其九 戲綵巖(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侵韻
七言絕句 押侵韻
題注:原之西山有巖如屏,上有尖峰,俗曰白巖,然巖色闌斑如施五采,故以戲綵易之
煙霞屏障列西岑,戲綵標名自始今。
我過巖前每流涕,斑衣空有老萊心。
我過巖前每流涕,斑衣空有老萊心。
其十 杜鵑巖(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微韻
七言絕句 押微韻
題注:在(原作有,據四庫本改)戲綵巖之東,巖頂稍平,上多杜鵑花,故以花得名。予家寒食、九日,必登是巖
游宦三年樂事違,巖花笑我鳥催歸。
歸來又被巖花笑,笑我登巖何太稀①。
歸來又被巖花笑,笑我登巖何太稀①。
其一十一 棋盤巖(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支韻
七言絕句 押支韻
題注:杜鵑巖之北
杜鵑巖北一拳石,石面平平堪弈棋。
路僻山深罕人到,爛柯仙客未應知。
路僻山深罕人到,爛柯仙客未應知。
其一十二 撒水巖(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真韻
七言絕句 押真韻
題注:在戲綵巖之北
龍臥靈湫志未伸,時時噴水撒行人。
雖然未救蒼生旱,聊欲澄清世上塵。
雖然未救蒼生旱,聊欲澄清世上塵。
其一十三 松羅巖(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灰韻
七言絕句 押灰韻
題注:在原之西北,有山隔之,四面壁立,可梯而登,上平,北有水可汲,能容數百人,產松羅木,因以得名。建炎間,有謀避難是巖者,予嘗往觀之非活路也
插天萬仞絕攀躋,巖頂松羅不是栽。
廊廟須材作梁棟,人間斤斧可能來。
廊廟須材作梁棟,人間斤斧可能來。
其一十四 障巖(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陽韻
七言絕句 押陽韻
題注:在戲綵巖之北,壁立如障,其色青黑,有石方而直,聳而有棱,長者數尺,可植庭宇間
巖如法吏面清泠,石似端人真直方。
誰解移茲障邊境,犬羊安敢肆猖狂。
誰解移茲障邊境,犬羊安敢肆猖狂。
其一十五 人面巖(在原之西)(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侵韻
七言絕句 押侵韻
看盡人間古與今,蒼顏一任蘚苔侵。
豈惟有面如人面,更喜無心似獸心。
豈惟有面如人面,更喜無心似獸心。
其一十六 天柱巖(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豪韻
七言絕句 押豪韻
題注:有二,一在三井之北,一在松羅巖之側
雁山一柱插云霄,三井松羅柱亦高。
蓬蓽深懷杞人念,擎天端賴柱堅牢。
蓬蓽深懷杞人念,擎天端賴柱堅牢。
其一十七 幞頭巖(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尤韻
七言絕句 押尤韻
題注:在原之西北,地名鳥(四庫本作烏)石頭田間
鬧處身宜及早抽,山林遲我掛冠游。
不須花里尋腰帶,且向田間置幞頭。
不須花里尋腰帶,且向田間置幞頭。
其一十八 宋家尖(在東高山)(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鹽韻
七言絕句 押鹽韻
皇恩西被復東漸,四海蒼生盡仰瞻。
畎畝微臣尤戴宋,結廬長向此峰尖。
畎畝微臣尤戴宋,結廬長向此峰尖。
其一十九 小雁蕩(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歌韻
七言絕句 押歌韻
題注:在原之南山,以雁得名,曰小者,以別大雁蕩
歸雁行飛集澗阿,不貪江海稻粱多。
峰頭一蕩雖然小,飲啄猶堪避網羅。
峰頭一蕩雖然小,飲啄猶堪避網羅。
其二十 左嶺(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尤韻
七言絕句 押尤韻
題注:在原之南山
北望吾廬山最好,南通蕭寺境逾幽①。
白云夜向原中宿,幾度隨人過嶺頭。
白云夜向原中宿,幾度隨人過嶺頭。
其二十一 左湖(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虞韻
七言絕句 押虞韻
題注:在原之東,又東曰湖邊
漁樵欸乃日相呼,舟楫生涯在畫圖。
我與漁樵同隱逸,不須乞作自家湖。
我與漁樵同隱逸,不須乞作自家湖。
其二十二 莼湖(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東韻
七言絕句 押東韻
題注:在楊溪之南,吾鄉無莼菜,獨此有之。此詩乃舊日作
水晶銀線滿湖中①,遙與吳江氣象同。
我輩他年厭游宦,思歸應不待秋風。
我輩他年厭游宦,思歸應不待秋風。
其二十三 南瀑布(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尤韻
七言絕句 押尤韻
題注:在南山之下,上接小雁蕩
飛瀑來從小雁蕩,靈源頗類大龍湫。
矩羅尊者不須占,乞與山翁取次游。
矩羅尊者不須占,乞與山翁取次游。
其二十四 北瀑布(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真韻
七言絕句 押真韻
題注:在原之西北山腰間,俗名主潭
茲潭誰主復誰賓,清世寧容有隱淪。
獨我山林養衰病,不妨來作主潭人。
獨我山林養衰病,不妨來作主潭人。
其二十五 嘶水澗(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庚韻
七言絕句 押庚韻
題注:原之南有左嶺水,北流入于原中,水善嘶,晴而嘶則雨,雨嘶則霽。水忽鳴忽止(原作上,據四庫本改曰嘶)
嶺頭寒澗遠無聲,夜靜風恬忽自鳴。
山水有靈人不識,老農常用卜陰晴。
山水有靈人不識,老農常用卜陰晴。
其二十六 雁潭(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真韻
七言絕句 押真韻
題注:原之西南三井山之下,吾先人九日嘗集賓朋于此,因命是名
九日登臨澗水濱,蕩中征雁亦來賓。
如今雁至應相感,不見名潭舊主人。
如今雁至應相感,不見名潭舊主人。
其二十七 三井(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文韻
七言絕句 押文韻
題注:原之西南,山路崖險,人跡罕到。予宣和辛丑春從先祖先人避寇是山,凡三宿。見溪潭多游魚,俗傳井舊有龍
源泉高似銀河落,石井泓然鼎足分。
聞說井中魚已化,定從三級上青云。
聞說井中魚已化,定從三級上青云。
其二十八 孝感井(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魚韻
七言絕句 押魚韻
題注:予家有井稍大,俗稱大井王家。宣和壬寅秋,先祖有疾,思鯽魚,時暑不可致,先人釣于井而得之。井素無魚,蓋孝感也。張大猷秘書挽先人詩云:玄鯽隨鉤誠養親。張后為工部尚書
綸竿臨井重欷歔,誠感幽潛遂獲魚。
解①道隨鉤得玄鯽,秘書好句實堪書。
解①道隨鉤得玄鯽,秘書好句實堪書。
其二十九 白巖庵(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先韻
七言絕句 押先韻
題注:在白巖之東,吾祖舍山歸明慶院而立是庵。四山環合,形如蟠龍,前到南高山,形如舞鳳
飛鳳吹歸思竹實①,蟠龍高臥戀山泉。
吾家松槚今三世,僧舍鐘魚已百年②。
吾家松槚今三世,僧舍鐘魚已百年②。
其三十 賈公庵(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陽韻
七言絕句 押陽韻
題注:在南高山之下,司理賈公葬其母兄嫂于此,筑庵命僧守之。賈公名如規,字元范
賈公名德重吾鄉,慈母難兄窆此崗。
手種松楸及因果,青山流水共高長。
手種松楸及因果,青山流水共高長。
其三十一 如在亭(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真韻
七言絕句 押真韻
題注:先人葬大父母于東山,立亭以亭之,(四庫本作于其旁)有詩云:入堂無復見雙親,建此來寧似在神。先人附葬其側,某名其亭曰如(原缺,據四庫本補)在,采詩中語也
東山一到一沾巾,記得先人昔念親。
強把茲亭號如在,松悲柏慘見無因。
強把茲亭號如在,松悲柏慘見無因。
其三十二 如存亭(宋·王十朋)
七言絕句 押元韻
七言絕句 押元韻
題注:原作在,據四庫本改
先妣墳亭,在白巖庵
先妣墳亭,在白巖庵
北堂猶綠舊時萱,寒暑無繇復凊溫。
戲綵巖邊白云下,慈顏彷佛尚如存。
戲綵巖邊白云下,慈顏彷佛尚如存。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行甫載酒為別(宋·韓淲)
- 行田登海口盤嶼山詩(南北朝·謝靈運)
- 行田至荊山嶺下作(清·厲鶚)
- 行田舍(宋·沈遼)
- 行田詩(唐·張又新)
- 行田間見新秧作(宋·林希逸)
- 行田(宋·方岳)
- 行界牌源道次小憩民舍(元·柳貫)
- 行登新現潭(宋·唐仲友)
- 行省樹下(明·李夢陽)
- 行石林蒼莽間頗多幽致有思歸隱(宋·釋文珦)
- 行秀壁道中(明·區懷瑞)
- 行窩吟(宋·釋文珦)
- 行童搬土(宋·釋印肅)
- 行簡以曾守韻見貽復和一篇(宋·沈與求)
- 行簡初授拾遺同早朝入閤因示十二韻(唐·白居易)
- 行簡用前韻見貽復和酬之(宋·沈與求)
- 行簡釋奠學宮登北城眺覽有詩嘗次其韻再和二(宋·沈與求)
- 行素齋詩為韓性孜賦(元·凌云翰)
- 行素齋(明·龔敩)
- 行素軒(元末明初·丁鶴年)
- 行素軒(明·梁蘭)
- 行素軒(明·王汝玉)
- 行素長老請自贊(宋·釋廣聞)
- 行經傍羅江懷寄黃費二太史(明·嚴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