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唐·韓愈)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唐·韓愈)
  七言律詩 押先韻  
題注:湘,愈侄十二郎之子,登長慶三年進士第。
引用典故:九重天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評注
《艇齋詩話》
韓退之「雪擁藍關」,「馬不前」三字出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驅馬涉陰山,山高馬不前」。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
一、二不對也,然為「朝」字與「夕」字對,「奏」字與「貶」字對,「一封」、「九重」字與「八千」字對,「天」字與「潮州」、「路」字對,于是誦之,遂覺極其激昂。誰謂先生起衰之功止在散行文字!才奏便貶,才貶便行,急承三、四一聯,老臣之誠悃,大臣之豐裁,千載如今日(首四句下)。五、六非寫秦嶺云、藍關雪也,一句回顧,一句前瞻,恰好逼出「瘴江邊」三字。蓋君子誠幸時死得其所,即刻刻是死所,收骨江邊,正復快語。安有諫迎怫骨韓文公肯作「家何在」婦人之聲哉(末四句下)!金雍按:唐人加意作五六,總為眼光在七八耳。干遍吟此,便知《列仙傳》胡說可恨。
《義門讀書記》
安溪云:妙在許大題目,而以「除弊事」三字了卻。結句即是不肯自毀其道以從于邪之意,非怨懟,亦非悲傷也。
《榕村詩選》
《佛骨表》孤映千古,而此詩配之。
《韓柳詩選》
情極凄感,不長忠愛,此種詩何減《風》、《騷》遺意?
《瀛奎律髓匯評》
紀昀曰:語極凄切,卻不衰颯。三、四是一篇之骨,末二句即歸繳此意。
《小清華園詩談》
怨詩如「冉冉孤生竹」,比之《綠衣》,似不減其敦厚。尤妙在許大題目,而以「除弊事」三字了卻。……李義山之「曾共山翁把酒時……」(《九日》),皆能寓悲涼于蘊藉。然不如韓昌黎之「一封朝奏九重天……」,雖不無怨意,而終無怨辭,所以為有德之言也。
《詩式》
憲宗迎佛骨入內,昌黎上表切諫,憲宗怒,貶昌黎為潮州刺史。發句即本此。頷聯上句承發句上句,言諫迎佛骨也;下句承發句下句,言貶潮州也。頸聯切途中,分寫景,情兼者也。落句對湘語。[品]雄健。
《韓詩臆說》
時未離秦境,而語已及此,其感深矣(末句下)。
《唐宋詩舉要》
吳曰:大氣盤旋,以文章之法行之,然已開宋詩一派矣(「欲為圣朝」二句下)。凄惻,何義門曰:沈郁頓挫。
《詩境淺說》
昌黎文章氣節,震鑠有唐。即以此詩論,義烈之氣,擲地有聲,唐賢集中所絕無僅有。
以下資料來源未詳
(1)左遷:從前朝廷對官員的處分,降級調用。藍關:藍田關。在長安附近藍田縣境。(2)封:在此指諫書。九重天:皇帝居住的地方,借指皇帝。(3)潮陽:今廣東潮安縣。(4)圣明:皇帝,此指唐憲宗。(5)肯:豈肯。(6)秦嶺:指橫亙陜西南部的山脈。(7)瘴江:指潮州附近的韓江,是有名的瘴癘之地。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