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涼(唐·韓偓)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已涼(唐·韓偓)
七言絕句 押支韻
七言絕句 押支韻
碧闌干外繡①簾垂,猩血③屏風畫折②枝。
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評注
《唐賢小三昧集續集》:
中具多少情事,妙在不明說,令人思時得之。
《隨園詩話》:人問:詩要耐想,如何而耐人想?余應之曰:「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狎客淪亡麗華死,他年江令獨來時」……皆耐想也。《精選評注五朝詩學津梁》;句法整齊。
《唐詩三百首》:通首布景,并不露情思,而情愈深遠。
《王闿運手批唐詩選》:龍須席上加方錦褥,是「已涼」也;然不必詠。
《詩境淺說續編》:由闌干、繡簾而至錦褥,迤邐寫來,純是景物,而景中有人。麗不傷雅,《香奩集》中雋詠也。
《唐人絕句精華》:《已涼》一首如工筆仕女圖,古今傳誦以此。
《唐詩鑒賞辭典》:韓偓《香奩集》里有許多反映男女情愛的詩歌,這是最為膾炙人口的一篇。其好處全在于藝術構思精巧,筆意含蓄。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間華麗精致的臥室。鏡頭由室外逐漸移向室內,透過門前的闌干、當門的簾幕、門內的屏風等一道道阻障,聚影在那張鋪著龍須草席和織錦被褥的八尺大床上。房間結構安排所顯示出的這種「深而曲」的層次,分明告訴我們,這是一位貴家少婦的金閨繡戶。
布局以外,景物吸引我們視線的,還有它那斑駁陸離、秾艷奪目的色彩。翠綠的欄檻,猩紅的畫屏,門簾上的彩繡,被面的錦緞光澤,合組成一派旖旎溫馨的氣象,不僅增添了臥室的華貴勢派,還為主人公的閨情綺思創造了合適的氛圍。
主人公始終沒有露面,她在做什么、想什么也不得而知。但朱漆屏面上雕繪著的折枝圖,卻不由得使人生發起「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無名氏《金縷衣》)的意念。面對這幅畫圖,我們的主人公難道不會有感于自己的逝水流年,而將大好青春同畫中鮮花聯系起來加以比較、思索嗎?更何況而今又到了一年當中季節轉換的時候。門前簾幕低垂,簟席上添加被褥,表明暑熱已退,秋涼方降。這樣的時刻最容易勾起人們對光陰消逝的感觸,在我們的主人公的心靈上又將激起怎樣的波瀾呢?詩篇結尾用重筆點出「已涼天氣未寒時」的時令變化,當然不會出于無意。配上床席、錦褥的暗示以及折枝圖的烘托,主人公在深閨寂寞之中渴望愛情生活的情懷,也就隱約可見了。
通篇沒有一個字涉及「情」,甚至沒有一個字觸及「人」,純然借助環境景物來點染人的情思,供讀者玩索。象這樣命意曲折、用筆委婉的情詩,在唐人詩中還是不多見的。小詩《已涼》之所以傳誦至今,原因或許就在于此。
(陳伯海)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間華麗精致的臥室。鏡頭由室外逐漸移向室內,透過門前的闌干、當門的簾幕、門內的屏風等一道道阻障,聚影在那張鋪著龍須草席和織錦被褥的八尺大床上。房間結構安排所顯示出的這種「深而曲」的層次,分明告訴我們,這是一位貴家少婦的金閨繡戶。
布局以外,景物吸引我們視線的,還有它那斑駁陸離、秾艷奪目的色彩。翠綠的欄檻,猩紅的畫屏,門簾上的彩繡,被面的錦緞光澤,合組成一派旖旎溫馨的氣象,不僅增添了臥室的華貴勢派,還為主人公的閨情綺思創造了合適的氛圍。
主人公始終沒有露面,她在做什么、想什么也不得而知。但朱漆屏面上雕繪著的折枝圖,卻不由得使人生發起「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無名氏《金縷衣》)的意念。面對這幅畫圖,我們的主人公難道不會有感于自己的逝水流年,而將大好青春同畫中鮮花聯系起來加以比較、思索嗎?更何況而今又到了一年當中季節轉換的時候。門前簾幕低垂,簟席上添加被褥,表明暑熱已退,秋涼方降。這樣的時刻最容易勾起人們對光陰消逝的感觸,在我們的主人公的心靈上又將激起怎樣的波瀾呢?詩篇結尾用重筆點出「已涼天氣未寒時」的時令變化,當然不會出于無意。配上床席、錦褥的暗示以及折枝圖的烘托,主人公在深閨寂寞之中渴望愛情生活的情懷,也就隱約可見了。
通篇沒有一個字涉及「情」,甚至沒有一個字觸及「人」,純然借助環境景物來點染人的情思,供讀者玩索。象這樣命意曲折、用筆委婉的情詩,在唐人詩中還是不多見的。小詩《已涼》之所以傳誦至今,原因或許就在于此。
(陳伯海)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十月率室人及兒子邦直女荃視長女疾于廬山之(清末近現代初·陳曾壽)
- 十月白牡丹,郢中孫氏家植也(元·范梈)
- 十月能靜飲于海棠花下唐同知適至因言昔在漢(宋末元初·牟巘)
- 十月苦蠅二首(宋·陸游)
- 十月菊上蜂(宋·梅堯臣)
- 十月菊 其一(宋·潘牥)
- 十月菊 其二(宋·潘牥)
- 十月菊得深字(金·趙秉文)
- 十月菊(宋·張镃)
- 十月菊(宋·陳宓)
- 十月菊(明·王縝)
- 十月虜警書事三首(明·歐大任)
- 十月袁浦道中(清·張僖)
- 十月見桃花(清·李柱)
- 十月見桃(宋·趙葵)
- 十月見菊二首(宋·趙蕃)
- 十月見菊(宋·趙葵)
- 十月見蟢子戲成(元·魏初)
- 十月誕辰內殿宴群臣效柏梁體聯句(唐·李顯)
- 十月辭(明·李昱)
- 十月過鳳山舟回入項王祠用前韻(宋·周文璞)
- 十月過昭覺庭梅蕭然已動人意因作二十八字(宋·李燾)
- 十月返湖廬(清末近現代初·陳曾壽)
- 十月郊行(明·李昱)
- 十月聞雷(明·貝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