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蔡州三首(唐·劉禹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平蔡州三首(唐·劉禹錫)
引用典故:飛將
蔡州城中眾心死,妖星夜落照壕(一作河)水。
漢家飛將下天來,馬箠一揮門洞開。
賊徒崩騰望旗拜,有若群蟄驚春雷。
狂童面縛登檻車,太白(一作大帛)夭矯垂捷書。
相公從容來鎮撫,常侍郊迎負文弩。
四人歸業閭里閑,小兒跳浪(一作踉跳)健兒舞。
漢家飛將下天來,馬箠一揮門洞開。
賊徒崩騰望旗拜,有若群蟄驚春雷。
狂童面縛登檻車,太白(一作大帛)夭矯垂捷書。
相公從容來鎮撫,常侍郊迎負文弩。
四人歸業閭里閑,小兒跳浪(一作踉跳)健兒舞。
評注
《唐詩觀瀾集》:
「漢家飛將下天來,馬箠一揮門洞開。賊徙崩騰望旗拜,有若群蟄驚春雷。」云垂海立,筆勢崢嶸。
《網師園唐詩箋》:突兀,亦似從天外飛來(首四句下)。
《石洲詩話》:「漢家飛將下天來,馬箠一揮門洞開」,亦確足李怨夜半入蔡真情事。下轉入「從容鎮撫」,歸到「相公」,正復得體。
《唐詩鑒賞辭典》:汝南晨雞喔喔鳴, 城頭鼓角音和平。
路旁老人憶舊事, 相與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淚前致辭: 「官軍入城人不知。
忽驚元和十二載, 重見天寶承平時。」
元和十二年(817),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軍雪夜襲破蔡州,活捉了割據抗命的淮西藩帥吳元濟。劉禹錫滿懷激情地寫作此詩,熱烈贊頌這一重大勝利。
蔡州,天寶時為汝南郡。首句用「汝南」而不用「蔡州」,正好化用古樂府《雞鳴歌》成句:「東方欲明星爛爛,汝南晨雞登壇喚」,句中「汝南」兩字仿佛專為此詩而設,信手拈來,可謂一巧;平蔡之役原是雪夜奇襲,正好至翌日晨雞啼鳴而奏功,二巧;雄雞一唱天下白,隱含官軍克復蔡州城、人民重見天日之意,首句因而具備興句的性質,三巧。細繹詩意,其地、其時、其事無一不巧,可謂巧合無垠,深切樂府神理而又全不著痕跡。次句「城頭鼓角」四字說到了平蔡州的戰事。這次戰役是奇襲,判軍猝不及防,在睡夢中就被解除了武裝,敵我雙方沒有經過激烈的廝殺,而李愬又極富于指揮才能,城破以后號令嚴明,一無所犯,所以連善悲的鼓角聲聽起來也覺得十分「和平」了。開頭兩句用常語寫奇襲,而務于字外著力,看似平易,其實筆運千鈞,而又能舉重若輕,不同凡響。淮西藩帥判亂達三十多年之久,唐王朝發動多次征討,都以損兵折將告終。李愬出敵不意,攻其不備,一舉平蔡。按照常情,「攻城以戰,殺人盈城」,平蔡之戰,卻幾乎是兵不血刃,簡直是個奇跡。劉禹錫不去正面描寫奇襲的險艱,也不去正面描寫李愬的智勇,而是竭力渲染蔡州凌晨雄雞報曉、鼓角不悲的和平氣氛。這樣寫,把神奇包含在平凡之中,不著「奇」字而奇跡愈顯,取徑之曲,全在借端托寓。《藝概·詩概》所謂「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如睹影知竿乃妙」,這兩句適足以當之。
接下來兩句用速寫手法,表現人民對于平叛事業的擁護。說「道旁」而不說「道中」,是暗示讀者,「道中」正有大隊官軍在行進。「憶舊事」實際上是一種對比。蔡州老人看到路上一隊隊雄赳赳的官軍,引起了深沉的回憶。他見過天寶盛世,享受過國家統一的太平,也經歷過安史之亂后,蔡州淪為叛軍巢穴的痛苦。「憶舊事」,到「皆涕零」,深刻揭示了人民對于國家統一的熱烈向往,和平蔡之役的重大意義。
詩的后四句敘老人語,「官軍入城人不知」一句與開頭兩句相關合,盛贊李愬用兵如神。最后兩句為喜極之語。從天寶末到元和十二載,已有六十多年之久,歷史即將翻過這黑暗的一頁,老人于遲暮之年而出乎意外地睹此快事,頓覺無比欣慰、滿眼光明,對國家的中興充滿著希望。至此,全詩主旨順勢托出,一筆作頌,一筆作收,流吐毫不費力,而不盡之意,仍在篇外。詩中特別標明「元和十二載」,是出于詩人精心安排,他要用史筆將這一重大事件著之竹帛,流傳千古。
這詩寫得通俗易懂、流走飛動,而又不失之淺近。既平易流暢而又精煉,顯示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才能。清人翁方綱說,劉禹錫此詩「以《竹枝》歌謠之調而造老杜詩史之地位」(《石洲詩話》卷二),一語道出了它的藝術價值。
(吳汝煜)
路旁老人憶舊事, 相與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淚前致辭: 「官軍入城人不知。
忽驚元和十二載, 重見天寶承平時。」
元和十二年(817),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軍雪夜襲破蔡州,活捉了割據抗命的淮西藩帥吳元濟。劉禹錫滿懷激情地寫作此詩,熱烈贊頌這一重大勝利。
蔡州,天寶時為汝南郡。首句用「汝南」而不用「蔡州」,正好化用古樂府《雞鳴歌》成句:「東方欲明星爛爛,汝南晨雞登壇喚」,句中「汝南」兩字仿佛專為此詩而設,信手拈來,可謂一巧;平蔡之役原是雪夜奇襲,正好至翌日晨雞啼鳴而奏功,二巧;雄雞一唱天下白,隱含官軍克復蔡州城、人民重見天日之意,首句因而具備興句的性質,三巧。細繹詩意,其地、其時、其事無一不巧,可謂巧合無垠,深切樂府神理而又全不著痕跡。次句「城頭鼓角」四字說到了平蔡州的戰事。這次戰役是奇襲,判軍猝不及防,在睡夢中就被解除了武裝,敵我雙方沒有經過激烈的廝殺,而李愬又極富于指揮才能,城破以后號令嚴明,一無所犯,所以連善悲的鼓角聲聽起來也覺得十分「和平」了。開頭兩句用常語寫奇襲,而務于字外著力,看似平易,其實筆運千鈞,而又能舉重若輕,不同凡響。淮西藩帥判亂達三十多年之久,唐王朝發動多次征討,都以損兵折將告終。李愬出敵不意,攻其不備,一舉平蔡。按照常情,「攻城以戰,殺人盈城」,平蔡之戰,卻幾乎是兵不血刃,簡直是個奇跡。劉禹錫不去正面描寫奇襲的險艱,也不去正面描寫李愬的智勇,而是竭力渲染蔡州凌晨雄雞報曉、鼓角不悲的和平氣氛。這樣寫,把神奇包含在平凡之中,不著「奇」字而奇跡愈顯,取徑之曲,全在借端托寓。《藝概·詩概》所謂「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如睹影知竿乃妙」,這兩句適足以當之。
接下來兩句用速寫手法,表現人民對于平叛事業的擁護。說「道旁」而不說「道中」,是暗示讀者,「道中」正有大隊官軍在行進。「憶舊事」實際上是一種對比。蔡州老人看到路上一隊隊雄赳赳的官軍,引起了深沉的回憶。他見過天寶盛世,享受過國家統一的太平,也經歷過安史之亂后,蔡州淪為叛軍巢穴的痛苦。「憶舊事」,到「皆涕零」,深刻揭示了人民對于國家統一的熱烈向往,和平蔡之役的重大意義。
詩的后四句敘老人語,「官軍入城人不知」一句與開頭兩句相關合,盛贊李愬用兵如神。最后兩句為喜極之語。從天寶末到元和十二載,已有六十多年之久,歷史即將翻過這黑暗的一頁,老人于遲暮之年而出乎意外地睹此快事,頓覺無比欣慰、滿眼光明,對國家的中興充滿著希望。至此,全詩主旨順勢托出,一筆作頌,一筆作收,流吐毫不費力,而不盡之意,仍在篇外。詩中特別標明「元和十二載」,是出于詩人精心安排,他要用史筆將這一重大事件著之竹帛,流傳千古。
這詩寫得通俗易懂、流走飛動,而又不失之淺近。既平易流暢而又精煉,顯示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才能。清人翁方綱說,劉禹錫此詩「以《竹枝》歌謠之調而造老杜詩史之地位」(《石洲詩話》卷二),一語道出了它的藝術價值。
(吳汝煜)
其二(唐·劉禹錫)
汝南晨雞喔喔鳴,城頭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憶舊事,相與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①前致辭,官軍入城人不知。
忽驚元和十二載,重②見天寶承平時。
路傍老人憶舊事,相與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①前致辭,官軍入城人不知。
忽驚元和十二載,重②見天寶承平時。
評注
《唐詩紀事》:
夢得曰:柳八駁韓十八《平淮西碑》云:「‘左餐右粥’,何如我《平淮西稚》云‘仰父俯子’?韓碑兼有帽子,使我為之,便說用兵伐叛矣。」韓《碑》柳《雅》,余為詩云:「城中晨雞喔喔鳴,城中鼓角聲和平。」美愬之入蔡城也,須臾之間,賊無覺者。又落句云:「始千元和十二載,四海重見升平時。」以見平淮之年云。
《苕溪漁隱叢話》:《隱居詩話》云:人豈不自知邪?及自爰其文章,乃更大謬,何也?劉禹錫詩固有好處,及自稱《平淮西》詩云「城中喔喔晨雞鳴,城頭鼓角聲和平」為盡李愬之美,又云「始知元和十四載,四海重見升平年」為盡憲宗之美。無不知此兩聯為何等語也。
《載酒園詩話》:前二句言兵不血刃、兇渠就縛之易,未見蔡人慶幸之意。雖高文典冊不及柳州二《雅》,徑凈流動則過之,夢得自負亦不謬。《隱居詩話》乃云:「起結網聯,不知為何說。」何異盲者照鏡耶?
《唐詩別裁》:《紀事》語不足憑,究之柳雅劉詩,遠遜韓碑,李義山詩可也而證也。
《石洲詩話》:劉賓客自稱其《平蔡州》詩「城中晨雞喔喔鳴,城頭鼓角聲和平」云云,意欲駕于韓《碑》、柳《雅》。此詩誠集中高作也。首句「城中」作「汝南」,古《雞鳴歌》云:「東方欲明星爛爛,汝南鉍雞登壇喚。」蔡州,即汝南地。但曰「晨雞」,自是用樂府語。而「城中」、「城頭」,兩兩唱起,不但于官軍入城事醒切,抑且深合樂府神理,似不必明出「汝南」,而后覺其用事也。末句「忽驚元和十二載」,更妙。此以《竹枝》歌謠之調,而造老杜詩史之地位,正與「大歷三年調玉燭」二句近似。此由神到,不可強也。
《網師園唐詩箋》:倒從亂平后說入,章法句法,無不警拔(「汝南晨雞」二句下)。
其三(唐·劉禹錫)
引用典故:失匕箸
九衢車馬渾渾流,使臣來獻淮西囚。
四夷聞風失匕箸①,天子受賀登高樓。
妖童擢發不足數,血污城西一抔土。
南峰②無火楚澤閑,夜行不鎖穆陵關。
策勛禮畢天下泰,猛士按劍看恒山③。
四夷聞風失匕箸①,天子受賀登高樓。
妖童擢發不足數,血污城西一抔土。
南峰②無火楚澤閑,夜行不鎖穆陵關。
策勛禮畢天下泰,猛士按劍看恒山③。
評注
《唐詩別裁》:
時唯常山不庭(末句下)。
《石洲詩話》:敘淮西詩,當以此詩(按指《平蔡州》三首)為第一。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唐生能視手文乞詩戲贈之(宋·釋德洪)
- 唐申擬古(清·李長霞)
- 唐登封臺在日觀峰西薄暮投宿夜登峰頂觀日出(清·嚴長明)
- 唐相二絕(宋·蘇轍)
- 唐石雪中(宋·朱熹)
- 唐磐石五世兄話別(明·黃公輔)
- 唐秀才贈端州紫石硯以詩答之(唐·劉禹錫)
- 唐秘書省書目石刻(宋·李復)
- 唐穆宗(宋·金朋說)
- 唐竹卿道士相過(宋末元初·黃庚)
- 唐簿得獎(明·徐渭)
- 唐給事中挽詩(明·羅玘)
- 唐臣滿月洗兒索詩故賦(金末元初·李俊民)
- 唐臣滿月洗兒索詩故賦(金末元初·李俊民)
- 唐舍人挽詞(宋·樓鑰)
- 唐荔園(清·阮元)
- 唐虞世南書夫子廟堂碑(清·李宗瀚)
- 唐虞吟(宋·邵雍)
- 唐虞門 再吟(唐·周曇)
- 唐虞門 唐堯(唐·周曇)
- 唐虞門 舜妃(唐·周曇)
- 唐虞門 虞舜(唐·周曇)
- 唐虞(宋·陸游)
- 唐衢墓(唐·無名氏)
- 唐衣二首(宋·劉克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