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宋·歐陽修)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臨江仙(宋·歐陽修)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
小樓西角斷虹明。
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
涼波不動簟紋平。
水精雙枕,畔有墮釵橫。
小樓西角斷虹明。
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
涼波不動簟紋平。
水精雙枕,畔有墮釵橫。
評注
此詞寫夏日傍晚,陣雨已過、月亮升起后樓外樓內的景象,幾乎句句寫景,而情盡寓其中。
柳在何處 ,詞人不曾「交待」,然而無論遠近,雷則來自柳的那一邊 ,雷為柳隔 ,音量減小,故曰「輕雷」,隱隱隆隆之致,反異于當頭霹靂。雷在柳外,而雨到池中,池水雨水難分彼此。雨來池上,雷已先止,唯聞沙沙颯颯,原來是「 雨聲滴碎荷聲」。
奇不在兩個「 聲 」字疊用。奇在雨聲之外,又有荷聲。荷聲乃其葉蓋之聲。又著「碎」字,蓋為輕雷疏雨,雨本一陣,而因荷承,聲聲清晰。
雨本不猛,旋即放晴故曰「小樓西角斷虹明」。
斷虹一彎,忽現云際,則晚晴之美,無以復加處又加一重至美。
又只下一「明」字,而斷虹之美,斜陽之美,雨后晚晴的碧空如洗之美,被此一「明」字寫盡,因為它表現了極其豐富的光線、色彩、時間,境界深遠。
斷虹現于小樓西角。由此引出上片聞雷聽雨之人。其人獨倚畫闌,領此極美的境界,久久不曾離去,一直到天邊又見了一鉤新月,宛宛而現。「月華生」三字 ,繼「 斷虹明」三字,美上增美,其筆致溫麗明妙,匪夷所思。
下片繼月華生而再進一層,寫到闌干罷倚,人歸簾下,夜深了。涼波比簟紋,已妙極,又下「不動」字,下「平」字 ,寫透靜處生涼之境 。水晶枕,加倍渲染畫棟玉鉤,是以精美華麗之物寫理想的人間境界。而結以釵橫,則寫出夏夜人不寐的情狀。
柳在何處 ,詞人不曾「交待」,然而無論遠近,雷則來自柳的那一邊 ,雷為柳隔 ,音量減小,故曰「輕雷」,隱隱隆隆之致,反異于當頭霹靂。雷在柳外,而雨到池中,池水雨水難分彼此。雨來池上,雷已先止,唯聞沙沙颯颯,原來是「 雨聲滴碎荷聲」。
奇不在兩個「 聲 」字疊用。奇在雨聲之外,又有荷聲。荷聲乃其葉蓋之聲。又著「碎」字,蓋為輕雷疏雨,雨本一陣,而因荷承,聲聲清晰。
雨本不猛,旋即放晴故曰「小樓西角斷虹明」。
斷虹一彎,忽現云際,則晚晴之美,無以復加處又加一重至美。
又只下一「明」字,而斷虹之美,斜陽之美,雨后晚晴的碧空如洗之美,被此一「明」字寫盡,因為它表現了極其豐富的光線、色彩、時間,境界深遠。
斷虹現于小樓西角。由此引出上片聞雷聽雨之人。其人獨倚畫闌,領此極美的境界,久久不曾離去,一直到天邊又見了一鉤新月,宛宛而現。「月華生」三字 ,繼「 斷虹明」三字,美上增美,其筆致溫麗明妙,匪夷所思。
下片繼月華生而再進一層,寫到闌干罷倚,人歸簾下,夜深了。涼波比簟紋,已妙極,又下「不動」字,下「平」字 ,寫透靜處生涼之境 。水晶枕,加倍渲染畫棟玉鉤,是以精美華麗之物寫理想的人間境界。而結以釵橫,則寫出夏夜人不寐的情狀。
其二(宋·歐陽修)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
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
孤城寒日等閑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
孤城寒日等閑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送江南景喜上人(宋·饒節)
- 送江南杭簡夫之肇慶(明·何絳)
- 送江南運使張傳度支(宋·范仲淹)
- 送江南聞秘校(宋·衛博)
- 送江卿知徐州(宋·強至)
- 送江參軍還金陵(明·佘翔)
- 送江叔源除太府丞柯山需次(宋·李洪)
- 送江右李大捷震寰之任海川(明·張嗣綱)
- 送江君一桂之廣右太平守(明·湛若水)
- 送江城尹黃時簡(明·朱浙)
- 送江墨莊(宋·趙汝騰)
- 送江天多之淮東梁縣迎先尉公柩兼陳言行省二(宋·汪炎昶)
- 送江太守兵備三吳(明·徐熥)
- 送江太守還柳州(明末清初·屈大均)
- 送江子宜赴京二首(明·陶安)
- 送江子恭(宋·白玉蟾)
- 送江子我歸嚴陵(宋·張元干)
- 送江子(宋·周紫芝)
- 送江季恭(宋·陳師道)
- 送江學士東之還蜀(明·戴縉)
- 送江學士睦州通判(宋·梅堯臣)
- 送江寧彭給事赴闕(宋·王安石)
- 送江寧監軍李舍人歸闕(宋·胡宿)
- 送江寧相公(宋·夏竦)
- 送江寧知府林公修撰十韻律(宋·劉季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