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破訥沙二首(唐·李益)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度破訥沙二首(唐·李益)
七言絕句 押支韻
七言絕句 押支韻
題注: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訥沙
眼見風來沙旋移,經年不省草生時。
莫言②塞北無春到①,總有春來何處知。
莫言②塞北無春到①,總有春來何處知。
評注
《唐詩鑒賞辭典》:
破訥沙頭雁正飛, 鸊鵜泉上戰初歸。
平明日出東南地, 滿磧寒光生鐵衣。
詩題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訥沙」。據說唐代豐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鵜泉號稱最大。唐憲宗元和初,回鶻曾以騎兵進犯,與鎮武節度使駐兵在此交戰。詩當概括了這樣的歷史內容。「破訥沙」系沙漠譯名,亦作「普納沙」(《新唐書·地理志七》)。
前兩句寫部隊凱旋度過破訥沙的情景。從三句始寫「平明日出」可知,此是黎明尚未到來。軍隊夜行,「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時而兵戈相撥,偶有錚之鳴。棲息在沙上的雁群,卻早已警覺,相喚騰空飛去。「戰初歸」乃正寫「度破訥沙」之事,「雁正飛」則是其影響所及。先寫飛雁,未見其形先聞其聲,造成先聲奪人的效果。兩句與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機杼略同,匠心偶合。不過「月黑雁飛高」用字稍刻意,烘托出單于的驚惶;「雁正飛」措詞較從容,顯示出凱旋者的氣派,彼此感情色彩不同。三句寫一輪紅日從地平線噴薄而出(因人在西北,所以見「日出東南」),在廣袤的平沙之上,行進的部隊蜿如游龍,戰士的盔甲銀鱗一般,在日照下冷光閃閃,而整個沙原上,沙礫與霜華也閃爍光芒,鮮明奪目。是一幅何等有生氣的壯觀景象!風沙迷漫的大漠上,本難見天清日麗的美景,而現在這樣的美景竟為戰士而生了。而戰士的歸來也使沙原增輝:仿佛整個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們的甲胄發出。這又是何等光輝的人物形象!這里,境與意,客觀的美景與主觀的情感得到高度統一。
清人吳喬曾說:「七絕乃偏師,非必堂堂之陣,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圍爐詩話》)此詩主要贊頌邊塞將士的英雄氣概,不寫戰斗而寫戰歸。取材上即以偏師取勝,發揮了絕句特長。通篇造境獨到,聲情激越雄健,是盛唐高唱的余響。
(周嘯天)
平明日出東南地, 滿磧寒光生鐵衣。
詩題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訥沙」。據說唐代豐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鵜泉號稱最大。唐憲宗元和初,回鶻曾以騎兵進犯,與鎮武節度使駐兵在此交戰。詩當概括了這樣的歷史內容。「破訥沙」系沙漠譯名,亦作「普納沙」(《新唐書·地理志七》)。
前兩句寫部隊凱旋度過破訥沙的情景。從三句始寫「平明日出」可知,此是黎明尚未到來。軍隊夜行,「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時而兵戈相撥,偶有錚之鳴。棲息在沙上的雁群,卻早已警覺,相喚騰空飛去。「戰初歸」乃正寫「度破訥沙」之事,「雁正飛」則是其影響所及。先寫飛雁,未見其形先聞其聲,造成先聲奪人的效果。兩句與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機杼略同,匠心偶合。不過「月黑雁飛高」用字稍刻意,烘托出單于的驚惶;「雁正飛」措詞較從容,顯示出凱旋者的氣派,彼此感情色彩不同。三句寫一輪紅日從地平線噴薄而出(因人在西北,所以見「日出東南」),在廣袤的平沙之上,行進的部隊蜿如游龍,戰士的盔甲銀鱗一般,在日照下冷光閃閃,而整個沙原上,沙礫與霜華也閃爍光芒,鮮明奪目。是一幅何等有生氣的壯觀景象!風沙迷漫的大漠上,本難見天清日麗的美景,而現在這樣的美景竟為戰士而生了。而戰士的歸來也使沙原增輝:仿佛整個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們的甲胄發出。這又是何等光輝的人物形象!這里,境與意,客觀的美景與主觀的情感得到高度統一。
清人吳喬曾說:「七絕乃偏師,非必堂堂之陣,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圍爐詩話》)此詩主要贊頌邊塞將士的英雄氣概,不寫戰斗而寫戰歸。取材上即以偏師取勝,發揮了絕句特長。通篇造境獨到,聲情激越雄健,是盛唐高唱的余響。
(周嘯天)
其二(唐·李益)
七言絕句 押微韻
七言絕句 押微韻
破訥沙頭雁正飛,鸊鵜泉上戰初歸。
平明日出東南地,滿磧寒光生鐵衣。
平明日出東南地,滿磧寒光生鐵衣。
評注
《批點唐音》:
不見此景,安得此言?
《越縵堂讀書簡端記》:此(按指《聽曉角》)與《暖川》及《度破訥沙》兩首,又所謂「積健為雄」者。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誠非身親其景,不能為此言。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重題膠州行臺二首(明·薛瑄)
- 重題自畫小景贈戴子文去畫時四十年矣(明·居節)
- 重題薔薇(唐·皮日休)
- 重題虛白道院(元末明初·藍仁)
- 重題西明寺牡丹(唐·白居易)
- 重題鄭氏東亭(唐·杜甫)
- 重題郭文廟(宋·釋文珦)
- 重題釣臺(宋·吳錫疇)
- 重題釣臺(宋·方岳)
- 重題間字韻(宋·劉攽)
- 重題陳漢卿貧亦好齋(宋·許及之)
- 重題隗臺玄都觀壁(元·耶律鑄)
- 重題飛云巖(清·姚學塽)
- 重題黃伯原友鶴軒(明·鄧雅)
- 重題黃鶴樓(宋·柴望)
- 重題(唐·李德裕)
- 重題(唐·杜甫)
- 重題(唐·白居易)
- 重題(唐·白居易)
- 重題(明·王彥泓)
- 重題(明·王汝玉)
- 重題(明·鄧雅)
- 重餞李九時毅賦得南樓月(元·揭傒斯)
- 重餞趙信州分韻得寢字(宋·劉克莊)
- 野中別友(元末明初·甘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