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開愁歌(唐·李賀)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開愁歌(華下作)(唐·李賀)  
引用典故:衣如飛鶉 旗亭 
秋風吹地百草乾,華容碧影生晚寒。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衣如飛鶉馬如狗,臨岐擊劍生銅吼。
旗亭下馬解秋衣,請貰宜陽一壺酒。
壺中喚天云不開,白晝萬里閑凄迷。
主人勸我養心骨,莫受俗物相填
評注
《昌谷集注》
當秋凋折,芳色易摧。年少羈遲,不禁慷慨戀壯。究竟天高難問,唯逆旅主人來相慰勉耳。
《唐詩鑒賞辭典》
這首詩在描摹客觀景物時,直接抒發了詩人愁苦憤悶的情懷,有如決堤而出的洪水,滔滔汩汩,一瀉千里。
開頭二句寫景。秋風蕭瑟,草木干枯,傍晚時分,寒氣襲人,路旁的花樹呈現出愁慘的容顏。很顯然,詩人把自己的心理因素融和在外界的景物之中,使外在景物增添了生命的光彩,帶有一種神秘的誘惑力。
三、四句寫情。秋氣肅殺,滿目蕭條,詩人觸景生情,直抒胸臆,表達了深沉的痛苦。李賀二十一歲應河南府試。初試告捷,猶如雛鷹展翅,滿以為從此便可扶搖直上,不料有人以李賀「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為由,阻撓他參加進士考試。「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正是這種抑郁悲憤心境的寫照。這里的「枯蘭」是由眼前的秋花引起的聯想,用它來形容受到沉重打擊之后憂傷絕望的「心」,奇特而又妥帖,形象鮮明,含義深厚。蘭花素雅,象征詩人高潔的胸懷;蘭花枯謝,則是他那顆被揉碎了的心的生動外現。
中間四句進一步描述詩人愁苦憤懣的情懷。「衣如飛鶉馬如狗」寫衣著和坐騎,用漫畫式的夸張手法,顯示自己窮困不堪的處境,筆墨清新,形象突出。「臨歧擊劍」句,寫行動而重在抒情。擊劍不是為了打斗,而是為了發泄心中的怨氣。「吼」字是擬物,也是擬人。劍本來是不會「吼」的,這里用猛獸的咆哮聲來比擬擊劍人心底的「怒吼」。如此輾轉寄托,把抽象的感情變成具體的物象,不斷地撼動著讀者的心靈。句首的「臨歧」二字,含有哭窮途的意思。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走哪條路好。事實上眼前沒有一條路可以通向理想境界了,這怎能不使人悲憤填膺!
「臨歧擊劍」,愁苦憤懣已極,怎樣才能解脫呢?唯一的辦法只有求救于酒,以酒澆愁。可是詩人身無分文,怎么辦呢?于是下馬脫下「秋衣」,拿到酒店換酒。這兩句進一步表現詩人窮愁潦倒的生活境況。試想,秋天的傍晚,寒氣侵膚,詩人竟在這時脫衣換酒,可見已經窮困到什么樣的地步!衣不可脫而非脫不可,酒可不喝而非喝不行,可見已經苦悶到什么樣的程度!
衣服當了,酒也喝上了,心中的愁苦是否解除了呢?沒有。「壺中喚天云不開,白晝萬里閑凄迷。」醉后呼天,天也不應,浮云蔽日,白晝如冥,看不到一點希望的光亮,怎不叫人憂心如焚!寫到這里,痛苦、絕望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結尾二句,詩意一折,寫酒店主人好言勸慰,要他注意保重身體,不要讓俗物填塞心胸。感情憤悶到了極致,語氣卻故作跌落緩和之勢,這二句,既起了點題的作用(詩題「開愁」,含有排解愁悶之意),同時深化了詩歌所表達的憤世嫉俗思想,顯得深沉有力而又回蕩多姿。
(朱世英)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