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樂天書(唐·元稹)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得樂天書(唐·元稹)
七言絕句 押魚韻
七言絕句 押魚韻
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
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
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
評注
《唐詩鑒賞辭典》:
元稹于唐憲宗元和十年(815)三月貶謫通州(州治在今四川達縣)。當年八月,他的摯友白居易也從長安貶謫江州(今江西九江)。相同的命運把兩顆心連得更緊。元稹的謫居生涯是很凄苦的。他于閏六月到達通州后,就害了一場瘧疾,差一點病死。瘴鄉獨處,意緒消沉,千里之外,唯有好朋友白居易與他互通音問。他后來寫的長詩《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的序言中,追述了通州期間與白居易的唱酬來往。序文最后說:「通之人莫可與言詩者,唯妻淑在旁知狀。」所謂「知狀」,指知道他與白氏詩信往返,互相關切的情狀。這段話,對我們理解這首詩,很有幫助。
這是一首構思奇特的小詩。題目是《得樂天書》,按說,內容當然離不開信中所言及讀信所感。但詩里所描繪的,卻不是這些,而是接信時一家人凄凄惶惶的場面。詩的第一句「遠信入門先有淚」,是說,詩人接了樂天的江州來信,讀完后淚流滿面。第二句筆鋒一轉,從妻女的反應上著筆:「妻驚女哭問何如。」詩人手持遠信,流著淚走回內室,引起了妻兒們的驚疑:接到了誰的來信,引起他如此傷心?這封信究竟帶來了什么噩耗?妻女由于困惑,發而為「驚」、為「哭」、為「問」。可她們問來問去,并沒有問出個究竟。因為,詩人這時已經傷心得不能說話了。于是,她們只好竊竊私語,猜測起來:自從來到通州,從沒見什么事使他如此激動,也從未見誰的一封來信會引得他如此傷心。夠得上他如此關心的人只有一個──白樂天!今兒這封信,八成是江州司馬白樂天寄來的了。
小詩向來以直接抒情見長,幾句話很難寫出什么情節、場面。元稹這首小詩,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寫出了場面、情節,卻不直接抒情。他在四行詩里,畫出了「妻驚女哭」的場景,描繪了「問何如」的人物對話,刻畫出了「尋常不省曾如此」的心理活動,而詩人萬端感慨,卻只凝鑄在「先有淚」三字中,此外再不多說。全詩以素描塑造形象,從形象中見深情,句句是常語,卻句句是奇語。劉熙載《藝概》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其實,用常得奇者,豈止白香山為然,香山的好友元微之,早就越過這道「重關」了。
(賴漢屏)
這是一首構思奇特的小詩。題目是《得樂天書》,按說,內容當然離不開信中所言及讀信所感。但詩里所描繪的,卻不是這些,而是接信時一家人凄凄惶惶的場面。詩的第一句「遠信入門先有淚」,是說,詩人接了樂天的江州來信,讀完后淚流滿面。第二句筆鋒一轉,從妻女的反應上著筆:「妻驚女哭問何如。」詩人手持遠信,流著淚走回內室,引起了妻兒們的驚疑:接到了誰的來信,引起他如此傷心?這封信究竟帶來了什么噩耗?妻女由于困惑,發而為「驚」、為「哭」、為「問」。可她們問來問去,并沒有問出個究竟。因為,詩人這時已經傷心得不能說話了。于是,她們只好竊竊私語,猜測起來:自從來到通州,從沒見什么事使他如此激動,也從未見誰的一封來信會引得他如此傷心。夠得上他如此關心的人只有一個──白樂天!今兒這封信,八成是江州司馬白樂天寄來的了。
小詩向來以直接抒情見長,幾句話很難寫出什么情節、場面。元稹這首小詩,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寫出了場面、情節,卻不直接抒情。他在四行詩里,畫出了「妻驚女哭」的場景,描繪了「問何如」的人物對話,刻畫出了「尋常不省曾如此」的心理活動,而詩人萬端感慨,卻只凝鑄在「先有淚」三字中,此外再不多說。全詩以素描塑造形象,從形象中見深情,句句是常語,卻句句是奇語。劉熙載《藝概》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其實,用常得奇者,豈止白香山為然,香山的好友元微之,早就越過這道「重關」了。
(賴漢屏)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至正戊戌三月卜居青巖與同志分得行字(元末明初·王祎)
- 至正戊戌九日感懷賦(元末明初·葉颙)
- 至正戊戌春季道莆過方遂初縣丞翌日至興化邑(明·林弼)
- 至正改元四月十三日戊子皇帝御龍舟幸護圣寺(元·許有壬)
- 至正改元歲辛巳正月廿八日由翰林修撰特拜宣(元·周伯琦)
-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諸子侄(元·虞集)
- 至正甲申歲,大饑,民多艱食,殍死者相望,(元·劉鶚)
- 至正甲辰九日同牛諒伊甫陳世昌彥博徐一夔大(元·周棐)
- 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憩龍淵景德禪院分韻(元·周棐)
- 至正辛丑詔加福建國王為□□□□本省官屬以(元·李士瞻)
- 至武岡望云山可愛因憶金陵東郊武岡山甚動鄉(明·顧璘)
- 至武岡(元末明初·陳秀民)
- 至武城望京師再雪(元末明初·張羽)
- 至武安(當代·伯昏子)
- 至武昌口號(明·薛瑄)
- 至武昌寄生(明·呼文如)
- 至武昌(明·史謹)
- 至武林嚴印持子岸喬梓見招聞子將從山中特至(明·黎遂球)
- 至武林邸舍(明·商家梅)
- 至水口聞必欲買舟到懷安縣(宋·趙鼎臣)
- 至水居(明·高攀龍)
- 至永和(宋·楊萬里)
- 至永州城外(宋·楊萬里)
- 至永州(元·陳孚)
- 至永平(明·釋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