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 江南柳(宋·張先)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憶江南 江南柳(宋·張先)
隋堤遠,波急路塵輕。
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
何況自關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城上樓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
千里伴君行。
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
何況自關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城上樓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
千里伴君行。
評注
此為送別詞。詞中未具體刻畫送別情事,而是通過古今別情來襯托一己別情,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將別情抒寫得極為深摯。全詞語言素樸明快,情調清新健康,風格別具特色。
起首一句從別路寫起。隋煬帝開通濟渠,河渠旁筑御道,栽種柳樹,是為「隋堤」。「隋堤遠,波急路塵輕」兩句是說:這是一個水陸交通要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車馬在大路上來往,揚起「路塵」;不知有多少船只揚帆東下,隨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在長堤上折柳送別,以寄深情。「隋堤」是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波急」與「路塵輕」分寫水陸行程,暗示離別,寄有別情。一個「遠」字,既刻畫出別者長路漫漫的旅愁,又刻畫送者依依目送的情態。這二句著重從眼前、從水陸兩路,橫向地展開送別圖景;第三句則著重從古往今來,縱向地展示送別情事。一個「多」字,幾乎將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正因為別情是如此普遍 ,也就容易喚起「 見人分袂亦愁生」的感受了。末句以「何況」二字造成遞進,突出個人眼前的離別情事。以上,詞人沒有具體寫到個人送別情事 ,只客觀敘寫普遍的離情 ,只是在「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觀情感。
過片轉寫別后,別時種種情事都被省略了,這里只是著重寫送者在城樓望月的情景。「斜照后」三字非虛設,它表明送者在城樓佇立的時辰之久,從日落到月出。「重望」又表明先已望過,上片「隋堤遠」數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至重望時應當是不甚分明了。
于是送者抬頭望新月,并由此而產生了一個美好的向往:「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此外與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相類,但「亭亭」二字卻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而送者的身份亦不言自明,「千里伴行」的說法更是真摯深婉。
起首一句從別路寫起。隋煬帝開通濟渠,河渠旁筑御道,栽種柳樹,是為「隋堤」。「隋堤遠,波急路塵輕」兩句是說:這是一個水陸交通要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車馬在大路上來往,揚起「路塵」;不知有多少船只揚帆東下,隨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在長堤上折柳送別,以寄深情。「隋堤」是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波急」與「路塵輕」分寫水陸行程,暗示離別,寄有別情。一個「遠」字,既刻畫出別者長路漫漫的旅愁,又刻畫送者依依目送的情態。這二句著重從眼前、從水陸兩路,橫向地展開送別圖景;第三句則著重從古往今來,縱向地展示送別情事。一個「多」字,幾乎將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正因為別情是如此普遍 ,也就容易喚起「 見人分袂亦愁生」的感受了。末句以「何況」二字造成遞進,突出個人眼前的離別情事。以上,詞人沒有具體寫到個人送別情事 ,只客觀敘寫普遍的離情 ,只是在「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觀情感。
過片轉寫別后,別時種種情事都被省略了,這里只是著重寫送者在城樓望月的情景。「斜照后」三字非虛設,它表明送者在城樓佇立的時辰之久,從日落到月出。「重望」又表明先已望過,上片「隋堤遠」數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至重望時應當是不甚分明了。
于是送者抬頭望新月,并由此而產生了一個美好的向往:「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此外與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相類,但「亭亭」二字卻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而送者的身份亦不言自明,「千里伴行」的說法更是真摯深婉。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秋水篇(明·潘榛)
- 秋水篇(明·陸深)
- 秋水芙蓉(明·李之世)
- 秋水 讀湖海樓詞(近現代·沈軼劉)
- 秋水軒行為吳僧六虛作(明末清初·陳子升)
- 秋水軒(元末明初·張昱)
- 秋水軒,為陳惟真賦(元末明初·張昱)
- 秋水閣聽客彈瑟(清·李雯)
- 秋水閣席上呈穎叔原道(宋·郭祥正)
- 秋水閣(清·秦松齡)
- 秋水鴛鴦(明·王恭)
- 秋水(宋·徐積)
- 秋水(當代·盧青山)
- 秋水(明·李應蘭)
- 秋水(明·釋今音)
- 秋水(明末清初·屈大均)
- 秋水(清·羅秀惠)
- 秋水(清·茹綸常)
- 秋水(近現代·俞長源)
- 秋水(近現代·郭風惠)
- 秋漢(明·黎延祖)
- 秋汎分韻得影字(元·張仲深)
- 秋江偈(宋·釋祖欽)
- 秋江八景 蘆葦亭(明·張寧)
- 秋江寫望(宋·林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