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宋·黃庭堅)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念奴嬌(宋·黃庭堅)
序:八月十七日,同諸甥步自永安城樓,過張寬夫園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眾客。客有孫彥立,善吹笛。援筆作樂府長短句,文不加點。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
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
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
寒光零亂,為誰遍照醽醁。
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
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一作笛)。
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
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
寒光零亂,為誰遍照醽醁。
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
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一作笛)。
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評注
此詞寫于作者于紹圣元年(1094)謫居地處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賓)時。詞中以豪健的筆力,展示出作者面對人生磨難時曠達、倔強、偉岸的襟懷,表達了榮辱不縈于懷、浮沉不系于心的人生態度。整首詞筆墨酣暢淋漓,洋溢著豪邁樂觀的情緒。
開頭三句描寫開闊的遠景: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掛天,青山如黛。詞人不說「秋空凈」,而曰「凈秋空 」,筆勢飛動,寫出了煙消云散、玉宇為之澄清的動態感。「山染修眉新綠 」,寫遠山如美女的長眉,反用《西京雜記 》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的故典,已是極嫵媚之情態,而一個「染」字,更寫出了經雨水洗刷的青山鮮活的生命力。
接著寫賞月。此時的月亮是剛過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為了表現它清輝依然,詞人用主觀上的賞愛彌補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賞自然美景的娛悅心情,他接連以三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問句發問。三個問語如層波疊浪,極寫月色之美和自得其樂的騷人雅興。嫦娥駕駛玉輪是別開生面的奇想。歷來詩人筆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棲」,「嫦娥倚泣」的形象,此處作者卻把她從寂寞清冷的月宮中走出來,并興高采烈地駕駛一輪玉盤,馳騁長空。舊典翻新,非大手筆不能為也。
此下轉而寫月下游園、歡飲和聽曲之樂 。「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 」,用散文句法入詞,信筆揮灑,寫灑脫不羈的詞人,正帶著一群愉快的年輕人 ,在張園密茂的樹林中徜徉 。「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 」,離家萬里,難得有今宵開懷暢飲!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笛 !」三句把詞人豪邁激越之情推向頂峰。這三句是此詞最精彩之處 。《世說新語》記載東晉瘐亮在武昌時,于氣佳景清之秋夜,登南樓游賞,瘐亮曰 :「老子于此處興復不淺 。」老子 ,猶老夫,語氣間隱然有一股豪氣在。
作者說自己這一生走南闖北,偏是最愛聽那臨風吹奏的曲子 。「最愛臨風笛」句,雄渾瀟灑,豪情滿懷,表現出詞人處逆境而不頹唐的樂觀心情。
最后一筆帶到那位善吹笛的孫彥立:「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孫郎感遇知音,噴發奇響,那悠揚的笛聲回響不絕。
此詞以驚創為奇,其神兀傲,其氣崎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于壯闊的形象中勃發出一種傲岸不羈之氣。作者自詡本篇「或可繼東坡赤壁之歌 」,確乎道出了此詞的風格所在。詞人與蘇東坡一樣,飽經政治風雨的摧折,卻仍保持著那種倔強兀傲、曠達豪邁的個性,這一點,充分體現在他的詩詞創作中。
開頭三句描寫開闊的遠景: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掛天,青山如黛。詞人不說「秋空凈」,而曰「凈秋空 」,筆勢飛動,寫出了煙消云散、玉宇為之澄清的動態感。「山染修眉新綠 」,寫遠山如美女的長眉,反用《西京雜記 》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的故典,已是極嫵媚之情態,而一個「染」字,更寫出了經雨水洗刷的青山鮮活的生命力。
接著寫賞月。此時的月亮是剛過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為了表現它清輝依然,詞人用主觀上的賞愛彌補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賞自然美景的娛悅心情,他接連以三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問句發問。三個問語如層波疊浪,極寫月色之美和自得其樂的騷人雅興。嫦娥駕駛玉輪是別開生面的奇想。歷來詩人筆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棲」,「嫦娥倚泣」的形象,此處作者卻把她從寂寞清冷的月宮中走出來,并興高采烈地駕駛一輪玉盤,馳騁長空。舊典翻新,非大手筆不能為也。
此下轉而寫月下游園、歡飲和聽曲之樂 。「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 」,用散文句法入詞,信筆揮灑,寫灑脫不羈的詞人,正帶著一群愉快的年輕人 ,在張園密茂的樹林中徜徉 。「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 」,離家萬里,難得有今宵開懷暢飲!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笛 !」三句把詞人豪邁激越之情推向頂峰。這三句是此詞最精彩之處 。《世說新語》記載東晉瘐亮在武昌時,于氣佳景清之秋夜,登南樓游賞,瘐亮曰 :「老子于此處興復不淺 。」老子 ,猶老夫,語氣間隱然有一股豪氣在。
作者說自己這一生走南闖北,偏是最愛聽那臨風吹奏的曲子 。「最愛臨風笛」句,雄渾瀟灑,豪情滿懷,表現出詞人處逆境而不頹唐的樂觀心情。
最后一筆帶到那位善吹笛的孫彥立:「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孫郎感遇知音,噴發奇響,那悠揚的笛聲回響不絕。
此詞以驚創為奇,其神兀傲,其氣崎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于壯闊的形象中勃發出一種傲岸不羈之氣。作者自詡本篇「或可繼東坡赤壁之歌 」,確乎道出了此詞的風格所在。詞人與蘇東坡一樣,飽經政治風雨的摧折,卻仍保持著那種倔強兀傲、曠達豪邁的個性,這一點,充分體現在他的詩詞創作中。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再次前韻(明·解縉)
- 再次前韻(近現代·馮振)
- 再次前韻(金·劉迎)
- 再次去年子中兄送黃雀不至韻(宋·周必大)
- 再次叔和兄感懷韻(清·嚴永華)
- 再次叔通來字詩字韻二首(宋·劉學箕)
- 再次周耐庵韻送之(明末清初·陳恭尹)
- 再次喜雨詩韻以表隨車之應(宋·范成大)
- 再次四言韻二首(宋·洪炎)
- 再次士特韻(宋·李處權)
- 再次外舅韻戲呈舍人叔丈(宋·許及之)
- 再次大用韻賦梅花(宋·許及之)
- 再次孔四韻寄懷元翁兄弟并致問毅甫(宋·黃庭堅)
- 再次寄肯堂韻五首(宋·陳造)
- 再次寄肯堂韻五首(宋·陳造)
- 再次壽道韻二首(元·袁泰)
- 再次常之換韻題江心寺詩(宋·許及之)
- 再次庚韻(近現代·許寶蘅)
- 再次張丞韻(宋·陳造)
- 再次徐先輩二首(宋·敖陶孫)
- 再次才夫韻二絕(宋·李流謙)
- 再次按察司題壁韻(明·江源)
- 再次敬字韻(宋·陳造)
- 再次新居韻兩首(民國末當代初·吳未淳)
- 再次春雪韻(宋·李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