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王孫(宋·李清照)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怨王孫(宋·李清照)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評注
這是一首秋景詞,詞人以其獨特的方式,細膩委婉又具體形象地傳達出一種特色鮮明的陰柔之美。
「湖上風來」句起語不俗,避開俗套。秋高氣爽,常見風平波靜,而一旦朔風初起,便會吹起悠遠的水波 ,宣告著深秋到了 ,所以說「秋己暮 」。而一句「紅稀香少 」,更通過自然界色彩和氣味的變化,進一步點染了深秋的景觀。大自然總是宜人的,深秋季節卻別有滋味,在這里,作者不說人們如何的喜愛山水,倒說「 水光山色與人親」,將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這「與人親 」,方換得人與景親,也才能真的領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 ,所以,作者所說的「說不盡、無窮好」言之有根,是從心田深處發出的真誠的贊頌之語。
下片雖然仍是對秋景色的繼續描繪,但卻不是簡單的重復。蓮實葉老、露洗蘋草,都標示著深秋的時令,人所共見,卻易于忽略,一經作者點染,便覺秋意襲人。而在沙灘上勾頭縮頸睡眠的鷗鷺等水鳥,對于早早歸去的人們頭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們的不滿。在這里,鷗鷺也人格化了,與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樣手法,但卻一反上片的山水「與人親」,而為鷗鷺對人恨,這一親一恨之間就帶給讀者以清新多樣之感,且通過人們在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層地透露出深秋的到來。
這首詞造景清新別致,描寫淚細密傳神,巧妙地運用擬人化手法,寫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尋味。
「湖上風來」句起語不俗,避開俗套。秋高氣爽,常見風平波靜,而一旦朔風初起,便會吹起悠遠的水波 ,宣告著深秋到了 ,所以說「秋己暮 」。而一句「紅稀香少 」,更通過自然界色彩和氣味的變化,進一步點染了深秋的景觀。大自然總是宜人的,深秋季節卻別有滋味,在這里,作者不說人們如何的喜愛山水,倒說「 水光山色與人親」,將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這「與人親 」,方換得人與景親,也才能真的領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 ,所以,作者所說的「說不盡、無窮好」言之有根,是從心田深處發出的真誠的贊頌之語。
下片雖然仍是對秋景色的繼續描繪,但卻不是簡單的重復。蓮實葉老、露洗蘋草,都標示著深秋的時令,人所共見,卻易于忽略,一經作者點染,便覺秋意襲人。而在沙灘上勾頭縮頸睡眠的鷗鷺等水鳥,對于早早歸去的人們頭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們的不滿。在這里,鷗鷺也人格化了,與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樣手法,但卻一反上片的山水「與人親」,而為鷗鷺對人恨,這一親一恨之間就帶給讀者以清新多樣之感,且通過人們在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層地透露出深秋的到來。
這首詞造景清新別致,描寫淚細密傳神,巧妙地運用擬人化手法,寫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尋味。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仲玉和前詩見贈因再用韻(宋·劉宰)
- 仲珍弟阻冰謝莊(元·黃玠)
- 仲瑛約余赴韶是日招同詠雩立民毅孫碩生過集(近現代·李洸)
- 仲瑛自香港攜家來訪遷者踵接余數語解之置酒(近現代·李洸)
- 仲瑛近日著粵風(近現代·李洸)
- 仲甄見和復用韻(宋·李流謙)
- 仲益以帳來且有就榻眠之句復次韻與之(宋·鄒浩)
- 仲益欲歸作此留之(宋·鄒浩)
- 仲益約游延慶不至作此戲之(宋·鄒浩)
- 仲益遽塞便門作此戲之(宋·鄒浩)
- 仲秉再用前韻為梅解嘲復和之(宋·張栻)
- 仲秋丁祭禮成分胙見及因成小詩二絕錄奉掌教(明·倪謙)
- 仲秋三日送節馬上口占別今礎四首(明·郭之奇)
- 仲秋下浣同周硯農過漱石軒看葉梅廊留飲即事(明·張拙)
- 仲秋之八日睹云臺觀沖觀大師北軒群花盛開(宋·韓琦)
- 仲秋書事十首(宋·陸游)
- 仲秋二十八大墟道中念五節再期感吟二律(明·郭之奇)
- 仲秋五日客端州承太守王公招同諸公游七星巖(明末清初·屈大均)
- 仲秋休沐日同崇文僚佐汎舟游西山即事二首(元·周伯琦)
- 仲秋八日赴洪都應試夜宿鹽堆頭(明·劉崧)
- 仲秋八日還山有作四首(明·歐大任)
- 仲秋八月與繼芳游天全亭(明·秦旭)
- 仲秋初度登太武巖,次蔡發吾韻(明末清初·盧若騰)
- 仲秋北上次武林謁大中丞滕師招飲賦謝(明·胡應麟)
- 仲秋十二夜戴公綸何龍友過宿小樓(明·李孫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