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息夫人(唐·王維)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息夫人(唐·王維)
  五言絕句 押元韻  
題注:(題下一有怨字,一作息媯怨,時年二十)。(《本事詩》云:「寧王宅左,有賣餅者妻,纖白明媚。王一見屬意,厚遺其夫,取之。寵惜逾等,歲馀,因問曰:‘汝復憶餅師否?’使見之,其妻注視,雙淚垂頰,若不勝情。王座客十馀人,皆當時文士,無不悽異。王命賦詩,維詩先成,座客無敢繼者。王乃歸餅師,以終其志。」)
莫以今時寵,能忘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評注
《古今詩話》
寧王憲宅左有賣餅人妻,有色。王欲之,厚遺其夫,取之,寵嬖逾等,閱歲,因問云:「尚思餅漢否?」默然不對。因呼令見,其妻注眼淚下,若不勝情。時坐客十馀,莫不凄然。王請客賦詩,王摩詁先成,詩曰:「莫以今朝寵,寧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王孟詩評》
正爾憔悴得人。顧云:只發一「楚」字,便有無窮悲怨。
《載酒園詩話》
摩詰「莫以今時寵」云云,正以詠餅師婦佳耳,若直詠息夫人,有何意味!
《唐詩箋要》
非嬉笑,非搶白,有吞有吐,擬容取心,情事宛合。
《唐賢三昧集箋注》
顧云:婉曲。
《圍爐詩話》
唐人詩意不必在題中,如右丞《息夫人怨》……使無稗說載其為寧王奪餅師妻作,后人何從知之?
《繭齋詩談》
體貼出怨婦本情,又不露出寧王之本情,真得《三百篇》法。止二十字,卻有味外味,詩之最高者。
《詩法易簡錄》
只就「不言」一事點綴之,不加評論,詩品自高。
《唐詩鑒賞辭典》
中國古典詩歌,包括唐詩在內,敘事詩很不發達。特別是近體詩,由于篇幅和格律的艱制,更難于敘事。但在唐詩發展過程中,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即其中某些小詩,雖然篇幅極為有限,卻仍企圖反映一些曲折、復雜的事件;如果對這些事件推根求源,展開聯想,則似乎要有相當篇幅的敘事詩才能敘述得了。象王維這首五絕就是這樣。
息夫人本是春秋時息國君主的妻子。公元前680年,楚王滅了息國,將她據為己有。她在楚宮里雖生了兩個孩子,但默默無言,始終不和楚王說一句話。「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說不要以為你今天的寵愛,就能使我忘掉舊日的恩情。這象是息夫人內心的獨白,又象是詩人有意要以這種弱小者的心聲,去讓那些強暴貪婪的統治者喪氣。「莫以」、「能忘」,構成一個否定的條件句,以新寵并不足以收買息夫人的心,反襯了舊恩的珍貴難忘,顯示了淫威和富貴并不能徹底征服弱小者的靈魂。「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舊恩難忘,而新寵實際上是一種侮辱。息夫人在富麗華美的楚宮里,看著本來使人愉悅的花朵,卻是滿眼淚水,對追隨在她身邊的楚王始終不共一言。「看花滿眼淚」,跟后來杜甫「感時花濺淚」的寫法差不多。由于這一句只點出精神的極度痛苦,并且在沉默中極力地自我克制著,卻沒有交待流淚的原因,就為后一句蓄了勢。「不共楚王言」,是在寫她「滿眼淚」之后,這個「無言」的形象,就顯得格外深沉。這沉默中包含著人格的污損,精神的創痛,也許是由此而蓄積在心底的怨憤和仇恨。詩人塑造了一個受著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婦女形象。在藝術上別有其深沉動人之處。
王維寫這首詩,并不單純是歌詠歷史。唐孟棨《本事詩》記載:「寧王憲(玄宗兄)貴盛,寵妓數十人,皆絕藝上色。宅左有賣餅者妻,纖白明晰,王一見屬目,厚遺其夫取之,寵惜逾等。環歲,因問之:‘汝復憶餅師否?’默然不對。王召餅師使見之。其妻注視,雙淚垂頰,若不勝情。時王座客十余人,皆當時文士,無不凄異。王命賦詩,王右丞維詩先成,云云(按即《息夫人》)。……王乃歸餅師,使終其志。」對照之下,可以看出,王維在短短的四句詩里,實際上概括了類似這樣一些社會悲劇。它不是敘事詩,但卻有很不平常的故事,甚至比一些平淡的敘事詩還要曲折和扣人心弦一些。這種帶「小說氣」的詩,有些類似折子戲,可以看作近體詩敘述故事的一種努力。限于篇幅,它不能有頭有尾地敘述故事,但卻抓住或虛構出人物和故事中最富有沖突性、最富有包蘊的一剎那,啟發讀者從一鱗半爪去想象全龍。這種在抒情詩中包含著故事,帶著「小說氣」的現象,清人紀昀在評李商隱的詩時曾予以指出。但它的濫觴卻可能很早了。王維這首詩就領先了一百多年。只不過王維這類詩數量不能和李商隱相比,又寫得比較渾成,濃厚的抒情氣氛掩蓋了小說氣,因而前人較少從這方面加以注意。
(余恕誠)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