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感詠二十首(明·李時行)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感詠二十首(明·李時行)  
默坐觀元化,泰初本鴻濛。
人文既開朗,元和乃漸通。
世事有盛衰,治亂互相從。
消息斡其權,厥運始復終。
氣機本自然,太始不施功。
至人秉無為,端拱無極中。
下觀蟻子群,蝸角競豪雄。
萬劫終委壞,浮云歸太空。
得喪虛欣戚,胸次徒憧憧。
   其二(明·李時行)
孔子五十齡,欣然常讀易。
讀至損益時,喟然自嘆息。
益者終必損,損者必見益。
持盈在守謙,履盛當自抑。
盛衰互相倚,達者貴先識。
易理本元元,圣心相合一。
   其三(明·李時行)
  押先韻
吾愛陶彭澤,達觀忘俗筌。
一官但適意,不為生產牽。
饑時出門去,乞食向人前。
有則喜留客,雞黍長開筵。
故人或見惠,悉付酒家錢。
遇飲即求醉,且了一日緣。
萬事不著念,平生任自然。
清風在五柳,今古慕高賢。
   其四(明·李時行)
揚雄老執戟,劉向終秘書。
白首不再遷,著述猶勤渠。
草玄在蕓閣,青藜照夜廚。
立言志不朽,歲月忘居諸。
同時炫赫者,燼滅竟何如。
千古仰芳蹤,名與天壤俱。
   其五(明·李時行)
  押先韻
天地本缺陷,世事安得全。
時人自迷惑,求全反見愆。
河清能幾見,明月不長圓。
物理忌太盛,行者戒爭先。
孔子觀敧器,制作羨前賢。
遇滿必傾覆,持平無跛偏。
達人常委運,素履順自然。
知止免殆辱,寧居不足焉。
   其六(明·李時行)
  押灰韻
秦王東望海,漢武求蓬萊。
志在延年藥,異術四方來。
夜浥金莖露,高筑通天臺。
齋宮祀碧雞,神光爭取猜。
糜費經數載,飛傳無停埃。
生死理之常,輕舉終無媒。
少翁既殂沒,徐福去不回。
空聞輪臺詔,車載鮑魚回。
神仙渺何處,徒貽萬世哀。
   其七(明·李時行)
我有一寶劍,千金價無比。
霜鍔可吹毛,獨抱未嘗試。
幾欲報明恩,殺仇向燕市。
出入少年場,所恨無知己。
攜向咸陽去,杯酒徒為爾。
歲晚復歸來,深藏應有俟。
終遇同心人,一騁游俠志。
   其八(明·李時行)
孫龐事兵法,同時師鬼谷。
縱橫挾其術,自謂遂所欲。
甘言誓死生,交親同骨肉。
一朝言別去,兩國競爭逐。
戾性秉殺機,彼此相傾覆。
一意在功利,焉知禍與福。
矢甲本殊技,同是一人蓄。
大道互相酬,后先蒙顯戮。
   其九(明·李時行)
戚戚復戚戚,出門空嘆息。
嘆息此何因,世情非往昔。
昔也歲常稔,今也半饑瘠。
昔也無氛祲,今也競鋒鏑。
壯丁赴召募,半死無回役。
將裨相容與,歲月糜兵食。
無地可安居,殍夫盈道側。
賈生當此際,流涕無虛日。
仰首問穹蒼,何時見寧一。
   其十(明·李時行)
赤鶉與黃雀,竊食隴邊禾。
恣情相飲啄,暮去朝還過。
虞人日窺伺,將身罹網羅。
所需在一飽,安能遠俗苛。
黃鵠摩青霄,四海任婆娑。
冥鴻能萬里,孤飛入無涯。
志意既高遠,虞羅奈爾何。
俯視鶉雀侶,啾啾安足多。
   其一十一(明·李時行)
隆寒擁裘坐,誰肯念無衣。
膏粱已充腹,寧恤他人饑。
富忘昔日貧,貴棄賤交知。
自古皆如然,非今獨有之。
唯愛鮑叔賢,讓金無所疑。
綈袍戀戀者,尚系故人思。
古道日已遠,世情轉堪悲。
在生不欺死,延陵掛劍時。
   其一十二(明·李時行)
毀譽理之常,何須與辨別。
安靜以俟之,百毀自消滅。
聲華赫赫者,反被青蠅涅。
明珠莫暗投,按劍機先設。
不疑信潔己,盜金謗盈帙。
馬援南征返,薏苡冤莫雪。
唯有塞上翁,失馬忘言說。
見定物不搖,無憂亦無悅。
   其一十三(明·李時行)
干將鑄劍時,神物從傍泣。
劍成獻吳宮,瑞氣環椒室。
秘之未及試,崇質長飛逸。
吳伯與干將,徐遭刑戮厄。
始知希世寶,反為禍所及。
古來神武王,靖亂在仁德。
冶鐵本精靈,用之亦何益。
虞階舞干羽,有苗自來格。
   其一十四(明·李時行)
神龍本陽精,變化不可測。
有時潛深淵,弄珠明月窟。
小則如毫毛,須臾入金石。
大則駕風云,長空沛霖澤。
勢捲江海流,移山走沙礫。
丈夫負奇氣,靈瑞本龍質。
窮居乃自修,深棲晦其跡。
達則大有為,安邦拯民厄。
窮達自隨時,隱顯誰能識。
   其一十五(明·李時行)
靈王初失國,避難楚澤中。
偶逢鋗人恐,饑臥泣途窮。
申亥感王恩,圖報亡其躬。
事之以二女,王死乃殉從。
亥本田夫耳,尚效小臣忠。
何事管夷吾,甘心相桓公。
王魏輔建成,貪生昧其衷。
三子雖冒寵,忍心競難容。
大義已棄捐,愧彼田舍翁。
   其一十六(明·李時行)
  押紙韻
浮榮眾所慕,詰旦趨朝市。
群兒爭一餅,得者每自喜。
有時稍失意,懊惱由中起。
豈惟自懊惱,殆辱從茲始。
所以高蹈人,視之如敝屣。
鹿門自躬耕,谷口窮靜理。
倦鳥棲茂林,游魚隱深沚。
終身長避喧,至樂應無比。
   其一十七(明·李時行)
連年事兵革,繼之以兇荒。
十戶九蕭索,貧者焉能全。
口腹既不充,蔽體常不完。
京租輸未足,加派復臨門。
吏胥下窮鄉,欲避無處藏。
伐木通山壟,死者不得安。
白日豈無光,詎肯照覆盆。
官家政愈急,催科寧暫寬。
欲訴誰相憐,吞聲不敢言。
   其一十八(明·李時行)
計然抱十策,上干越王庭。
句踐用其三,富國逞雄兵。
范蠡往師之,佐越破吳城。
功成泛湖去,拂衣且辭榮。
隱居齊魯間,遂著陶朱名。
然也誠智囊,而蠡術亦精。
保身全明哲,千載垂英聲。
   其一十九(明·李時行)
禰衡與楊修,秉性俱狡鷙。
負才多太露,遇事逞其智。
鸚鵡賦雖奇,漁陽撾且戲。
雞肋幾先發,讀碑行且忌。
曹公猜刻輩,豈是容人器。
不自戮才賢,嫁禍肆兇伎。
可憐蘭玉姿,同被昆山熾。
古來保身者,皆歸明哲士。
   其二十(明·李時行)
龍虎爭雄地,中原當戰場。
所貴依上游,一任制八方。
秦兵百萬眾,世業都咸陽。
開關迎六國,驅之如犬羊。
諸葛輔玄德,三分居蜀邦。
失守在荊州,偏安空自防。
關張負精勇,八陣徒鷹揚。
阿瞞老奸諛,西北恣陸梁。
彈壓吳蜀師,禍心已先藏。
可憐漢祚衰,赤火漸無光。
割據既失策,混一終難忘。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