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伯禮立春日生日(宋·陸游)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感皇恩 伯禮立春日生日(宋·陸游)
春色到人間,彩幡初戴。
正好春盤細生菜。
一般日月,只有仙家偏耐。
雪霜從點鬢,朱顏在。
溫詔鼎來,延英催對。
鳳閣鸞臺看除拜。
對衣裁穩,恰稱球紋新帶。
個時方旋了、功名債。
正好春盤細生菜。
一般日月,只有仙家偏耐。
雪霜從點鬢,朱顏在。
溫詔鼎來,延英催對。
鳳閣鸞臺看除拜。
對衣裁穩,恰稱球紋新帶。
個時方旋了、功名債。
其二(宋·陸游)
小閣倚秋空,下臨江渚。
漠漠孤云未成雨。
數聲新雁,回首杜陵何處。
壯心空萬里,人誰許。
黃閣紫樞,筑壇開府。
莫怕功名欠人做。
如今熟計,只有故鄉歸路。
石帆山腳下,菱三畝。
漠漠孤云未成雨。
數聲新雁,回首杜陵何處。
壯心空萬里,人誰許。
黃閣紫樞,筑壇開府。
莫怕功名欠人做。
如今熟計,只有故鄉歸路。
石帆山腳下,菱三畝。
評注
這首詞,是作者離蜀東歸以前 ,感嘆壯志未成,思念家鄉時所寫下的。上片以寫景起而以抒情終;下片以抒情起而以情景結合終。
在一個初秋的陰天,作者登上了江邊的一個小閣,仰望初秋的天空看見迷濛的云氣還沒有濃結到要化成雨點的樣子,俯視下面可以看到江水和沙渚,境界是開闊的,并帶著些靜漠與冷清。作者只輕輕地把它描寫成「 小閣倚秋空 ,下臨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概括了登高之事和周圍環境,并描寫視覺中景物,運化周邦彥《感皇恩》「小閣倚晴空」的詞句,王勃《滕王閣》「滕王高閣臨江渚」的詩句 。「數聲新雁,回首杜陵何處。」接著是寫聽覺,并由此引出作者的聯想。雁是「新雁」,知秋是「新秋」;云是「孤」云,雁只「 數」聲,「數」字中也反映出主客觀的孤獨意象的兩相契合。杜陵,在長安城東南,秦時為杜縣地,漢時為宣帝陵所在,故稱杜陵 ,這里用杜陵指代長安。
長安這個漢唐故都,是華夏強盛的象征,也是西北的政治、軍事中心之地。陸游急切地盼望南宋統治者能從金人手里收復長安 ;他從軍南鄭,時時遙望長安,寄托其收復故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他向宣撫使王炎建議:「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詩文中寫到想念長安的也很多,如《聞虜亂有感》的「 有時登高望跾杜,悲歌仰天淚如雨」,《東樓集序》的「北游山南,憑高望跾、萬年諸山,思一醉曲江、渼陂之間,其勢無由,往往悲歌流涕」,這樣的詞句很多 ,可見其感觸之深且痛,因此經常地提及 。古人寫聞雁和長安聯系的,除陸詩外,還有許多如杜牧《秋浦道中》的「為問寒沙新雁到,來時為下杜陵無」,于鄴《 秋夕聞雁》的「忽聞涼雁至 ,為報杜陵秋」,只是一般的去國懷都之感。作者寫的,如《秋晚登城北門》的「一點烽傳散關信 ,兩行雁帶杜陵秋」,這些是和關心收復長安的信息是有關的詞中寫聞新雁而回頭看不到長安,也是感嘆收復長安的好消息的不能到來。「壯心空萬里,人誰許 !」空有從軍萬里的壯懷,而無人相許(即無人賞識、信任的意思),申明「回首 」句的含意,這里的描寫從含蓄的寄概到激昂的抒情,體現了作者寫作的特點從作者的詩詞風格看,他是比較習慣于采用后一種寫法的;在這一首詞中,他極力抑制激情,卻較多地采用前一種寫法。
過片時用了 ,「黃閣紫樞,筑壇開府,莫怕功名欠人做。」黃閣、紫樞 ,指代宰相和樞密使,是宋代最高文武官吏。黃閣,宰相官署,衛宏《漢官舊儀》:「 丞相聽事閣曰黃閣」;宋代的戎服多用紫色,故以紫樞指樞密院。筑壇,用了漢高祖設壇場篙韓信為大將的典故;開府是開幕府,置僚屬,在宋代,高級行政區的軍政長官有此種權力。第一 、二句指為將相,第三句說不怕這種職位無人可當,意即用不著自己懷抱壯志與準備擔當大任。陸游并不熱衷于當高官,但卻始終抱著為效忠國家而建立功名的壯志。他曾向往于這種功名,他的《金錯刀行》詩說 :「千年史策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書懷》詩說 :「老死已無日,功名猶自期。清笳太行路,何日出王師?」他這三句詞,說得很平淡,很坦然,那么他真的會這樣輕易放棄自己的壯志、他真的相信一般的將相也能夠擔負恢復祖國統一大業的重任嗎?不!他的熱情性格和當時冷酷的現實使他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他的自慰之辭,只不過是憤激的反語罷了而實際上,是一種更為曲折、更為深沉的感慨。是從「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漢宮春》)的樂觀,到「 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鷓鴣天》)的絕望過程中的感慨。
「如今熟計,只有故鄉歸路。石帆山腳下,菱三畝。」這里說的是現在再三思忖只有辭官東歸,回到故鄉山陰的石帆山下,去種三畝菱為生。這是積極的理想找不到出路,被迫要作消極的歸隱之計,經過一番思考,連歸隱后的生活都作了具體的設想,所以最后出現一個江南水鄉的圖景。痛苦的心情融化于優美的自然景物,表面上是景美而情淡,實際上是閑淡中抑制著內心的憤激,深藏著內心的痛苦罷了。
這是陸游的一首要用歸隱的辦法來解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的詞作,情景結合,看似很矛盾但解決得比較圓滿,作者的心情在這首詞中表現得比較閑淡。深入體會,仍然透露出理想對現實的尖銳沖突和強烈抗議,所以意境是曲折的,感慨是深沉的。
在一個初秋的陰天,作者登上了江邊的一個小閣,仰望初秋的天空看見迷濛的云氣還沒有濃結到要化成雨點的樣子,俯視下面可以看到江水和沙渚,境界是開闊的,并帶著些靜漠與冷清。作者只輕輕地把它描寫成「 小閣倚秋空 ,下臨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概括了登高之事和周圍環境,并描寫視覺中景物,運化周邦彥《感皇恩》「小閣倚晴空」的詞句,王勃《滕王閣》「滕王高閣臨江渚」的詩句 。「數聲新雁,回首杜陵何處。」接著是寫聽覺,并由此引出作者的聯想。雁是「新雁」,知秋是「新秋」;云是「孤」云,雁只「 數」聲,「數」字中也反映出主客觀的孤獨意象的兩相契合。杜陵,在長安城東南,秦時為杜縣地,漢時為宣帝陵所在,故稱杜陵 ,這里用杜陵指代長安。
長安這個漢唐故都,是華夏強盛的象征,也是西北的政治、軍事中心之地。陸游急切地盼望南宋統治者能從金人手里收復長安 ;他從軍南鄭,時時遙望長安,寄托其收復故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他向宣撫使王炎建議:「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詩文中寫到想念長安的也很多,如《聞虜亂有感》的「 有時登高望跾杜,悲歌仰天淚如雨」,《東樓集序》的「北游山南,憑高望跾、萬年諸山,思一醉曲江、渼陂之間,其勢無由,往往悲歌流涕」,這樣的詞句很多 ,可見其感觸之深且痛,因此經常地提及 。古人寫聞雁和長安聯系的,除陸詩外,還有許多如杜牧《秋浦道中》的「為問寒沙新雁到,來時為下杜陵無」,于鄴《 秋夕聞雁》的「忽聞涼雁至 ,為報杜陵秋」,只是一般的去國懷都之感。作者寫的,如《秋晚登城北門》的「一點烽傳散關信 ,兩行雁帶杜陵秋」,這些是和關心收復長安的信息是有關的詞中寫聞新雁而回頭看不到長安,也是感嘆收復長安的好消息的不能到來。「壯心空萬里,人誰許 !」空有從軍萬里的壯懷,而無人相許(即無人賞識、信任的意思),申明「回首 」句的含意,這里的描寫從含蓄的寄概到激昂的抒情,體現了作者寫作的特點從作者的詩詞風格看,他是比較習慣于采用后一種寫法的;在這一首詞中,他極力抑制激情,卻較多地采用前一種寫法。
過片時用了 ,「黃閣紫樞,筑壇開府,莫怕功名欠人做。」黃閣、紫樞 ,指代宰相和樞密使,是宋代最高文武官吏。黃閣,宰相官署,衛宏《漢官舊儀》:「 丞相聽事閣曰黃閣」;宋代的戎服多用紫色,故以紫樞指樞密院。筑壇,用了漢高祖設壇場篙韓信為大將的典故;開府是開幕府,置僚屬,在宋代,高級行政區的軍政長官有此種權力。第一 、二句指為將相,第三句說不怕這種職位無人可當,意即用不著自己懷抱壯志與準備擔當大任。陸游并不熱衷于當高官,但卻始終抱著為效忠國家而建立功名的壯志。他曾向往于這種功名,他的《金錯刀行》詩說 :「千年史策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書懷》詩說 :「老死已無日,功名猶自期。清笳太行路,何日出王師?」他這三句詞,說得很平淡,很坦然,那么他真的會這樣輕易放棄自己的壯志、他真的相信一般的將相也能夠擔負恢復祖國統一大業的重任嗎?不!他的熱情性格和當時冷酷的現實使他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他的自慰之辭,只不過是憤激的反語罷了而實際上,是一種更為曲折、更為深沉的感慨。是從「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漢宮春》)的樂觀,到「 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鷓鴣天》)的絕望過程中的感慨。
「如今熟計,只有故鄉歸路。石帆山腳下,菱三畝。」這里說的是現在再三思忖只有辭官東歸,回到故鄉山陰的石帆山下,去種三畝菱為生。這是積極的理想找不到出路,被迫要作消極的歸隱之計,經過一番思考,連歸隱后的生活都作了具體的設想,所以最后出現一個江南水鄉的圖景。痛苦的心情融化于優美的自然景物,表面上是景美而情淡,實際上是閑淡中抑制著內心的憤激,深藏著內心的痛苦罷了。
這是陸游的一首要用歸隱的辦法來解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的詞作,情景結合,看似很矛盾但解決得比較圓滿,作者的心情在這首詞中表現得比較閑淡。深入體會,仍然透露出理想對現實的尖銳沖突和強烈抗議,所以意境是曲折的,感慨是深沉的。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和重陽感懷(宋·劉弇)
- 和重陽錫宴御制詩(唐·魏謨)
- 和重題(唐·劉禹錫)
- 和野人殷潛之題籌筆驛十四韻(唐·杜牧)
- 和野堂僧子惠韻(宋·袁說友)
- 和野堂惠老中秋月蝕韻(宋·袁說友)
- 和野步自幽谷之寺莊(宋·韋驤)
- 和野步(宋·韋驤)
- 和野渡為青溪賦(宋·衛宗武)
- 和野渡詠梅(宋·衛宗武)
- 和野渡家園雜興(宋·衛宗武)
- 和野渡春雪(宋·衛宗武)
- 和野渡甲申雪吟(宋·衛宗武)
- 和野渡賦雙竹松梅古風(宋·衛宗武)
- 和野渡雪消二律(宋·衛宗武)
- 和野菜吟(宋·趙希逢)
- 和野軒答李著作見寄(宋·呂陶)
- 和金仁趾乞任東澗撰大父竹溪先生詩敘原韻(清·戴亨)
- 和金伯豫先生贈陶社詩步原韻(清·祝書根)
- 和金兄(宋·徐元杰)
- 和金克孝韻(宋·吳芾)
- 和金克孝韻(宋·吳芾)
- 和金功叟二首(宋·吳芾)
- 和金吾裴將軍使往河北宣慰因訪張氏昆季舊居(唐·盧綸)
- 和金城寶宮旭公禪師三絕(元·耶律楚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