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詠貧士七首(宋末元初·方回)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擬詠貧士七首(宋末元初·方回)
押支韻
押支韻
陶漁起畎畝,在野賢無遺。
世豈有貧士,貧民且無之。
鰥寡不敢侮,俊乂斯可知。
末季尚貪欲,高位多窮奇。
有如元愷者,豈不寒與饑。
寒饑士之常,蒼生良足悲。
世豈有貧士,貧民且無之。
鰥寡不敢侮,俊乂斯可知。
末季尚貪欲,高位多窮奇。
有如元愷者,豈不寒與饑。
寒饑士之常,蒼生良足悲。
其二(宋末元初·方回)
生不逢堯舜,夜歌齊國門。
短布適至骭,顧此何足言。
得無慕反坫,頗欲致飽溫。
區區霸者佐,治躬乏本原。
易地可禹稷,獨許陋巷顏。
管卑況彼寧,人品當爾論。
短布適至骭,顧此何足言。
得無慕反坫,頗欲致飽溫。
區區霸者佐,治躬乏本原。
易地可禹稷,獨許陋巷顏。
管卑況彼寧,人品當爾論。
其三(宋末元初·方回)
周公昔下士,一飯不遑餐。
四海頌聲作,白屋無復寒。
三家柄魯國,陽虎盜嶼璠。
曾原二三子,忍饑依杏壇。
士當察時命,固窮心所安。
何至挾長鋏,特為無魚彈。
四海頌聲作,白屋無復寒。
三家柄魯國,陽虎盜嶼璠。
曾原二三子,忍饑依杏壇。
士當察時命,固窮心所安。
何至挾長鋏,特為無魚彈。
其四(宋末元初·方回)
押愿韻
押愿韻
昔在馮敬通,晚節極窮困。
豈不嘗專城,肥遁故無悶。
如何彼江生,賦此以為恨。
政坐不能隱,揣謂意有怨。
與世一不合,心跡當兩遠。
豈容近市朝,尚與俗物溷。
豈不嘗專城,肥遁故無悶。
如何彼江生,賦此以為恨。
政坐不能隱,揣謂意有怨。
與世一不合,心跡當兩遠。
豈容近市朝,尚與俗物溷。
其五(宋末元初·方回)
堂堂孔北海,不憂樽酒空。
一旦坐口語,老瞞不見容。
危行言未遜,難保明哲躬。
虞翻落日南,管寧老遼東。
事至于此極,豈愿飄孤蓬。
所以焦先者,愧處蝸廬中。
一旦坐口語,老瞞不見容。
危行言未遜,難保明哲躬。
虞翻落日南,管寧老遼東。
事至于此極,豈愿飄孤蓬。
所以焦先者,愧處蝸廬中。
其六(宋末元初·方回)
押尤韻
押尤韻
少陵走西蜀,坡仙謫羅浮。
暗與淵明合,九日無新篘。
兒曹處此境,四顧定復愁。
惟此三老翁,浩然無所憂。
作詩配日月,萬古長空流。
寄謝酩酊子,詎識黃花秋。
暗與淵明合,九日無新篘。
兒曹處此境,四顧定復愁。
惟此三老翁,浩然無所憂。
作詩配日月,萬古長空流。
寄謝酩酊子,詎識黃花秋。
其七(宋末元初·方回)
龔夬坐何罪,持扇行覓錢。
唐意介之孫,忍餓死空山。
我嘗讀史冊,悵望南渡前。
似茲良亦多,晚輩未可姍。
此責有所歸,冠裳天地顛。
禍至崩杞國,彼悔其奚言。
唐意介之孫,忍餓死空山。
我嘗讀史冊,悵望南渡前。
似茲良亦多,晚輩未可姍。
此責有所歸,冠裳天地顛。
禍至崩杞國,彼悔其奚言。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圣泉(宋·劉安上)
- 圣泉(宋·蔡襄)
- 圣澤泉(明·李夢陽)
- 圣濟院(宋·況師點)
- 圣清池(近現代·沙曾達)
- 圣燈偈(宋·王質)
- 圣燈寺(明·楊慎)
- 圣燈巖(明·鄧云霄)
- 圣燈(唐·薛能)
- 圣燈(宋·張商英)
- 圣真觀劉真師院十韻(唐·羅隱)
- 圣祖萬壽詩(清·允祦)
- 圣祖萬壽詩(清·允祹)
- 圣祖仁皇帝挽辭(清·顧成天)
- 圣秋寄詩并雙管(明·釋函可)
- 圣筆石湖大字歌(宋·楊萬里)
- 圣節習儀朝天宮次華泉韻(明·何瑭)
- 圣節日望拜黃牛祠前退讀眾碑感而有作(宋·洪咨夔)
- 圣節早朝(明·陳璉)
- 圣節有懷(宋·田錫)
- 圣節有感(宋·黃彥平)
- 圣節致語(宋·程珌)
- 圣節聞駕出塞二首(明·李夢陽)
- 圣節(元末明初·郭鈺)
- 圣葫蘆(北曲)(元·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