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金末元初·元好問)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摸魚兒(金末元初·元好問)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兒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為蹤跡之,無見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驗,其事乃白。是歲,此陂荷花開無不并蒂者。沁水梁國用時為錄事判官,為李用章內翰言如此。此曲以樂府雙蕖怨命篇,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清之瑞露,春動七情,韓偓香奩集中自敘語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
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
天已許。
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
夕陽無語。
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
人間俯仰今古。
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
相思樹。
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
蘭舟少住。
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
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
天已許。
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
夕陽無語。
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
人間俯仰今古。
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
相思樹。
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
蘭舟少住。
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
評注
此下附李仁卿同賦另錄
【注釋】:作者在小序中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凄切哀婉的愛情故事。泰和年間,河北大名府有兩個青年男女,彼此相戀卻遭家人反對,固而憤而投河自盡。后來人們才發現他們在水中的尸體。由于這一愛情悲劇,后來那年的荷花全都并蒂而開,為此鳴情。故事哀婉,令人動情。這首詞就是作者聞聽此事后,抒發感想,向為爭取府情自由而犧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顯示作者比較進步開明的思想。本詞與上首《雁丘河》同為姊妹篇。
全詞寫愛情悲劇,直言其人其事。上片寫蓮花并蒂的奇觀 ,由此揭開故事的源頭 。「問蓮根」三句,起首一個「問」字引起人們的注意。「絲」諧「思」,意為為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 ,沉于荷塘 ,仍藕接絲連 ,愛情之思永存。「蓮心」實指人心,相愛卻只能同死,其冤其恨,可想而知。這樣的起句,表現作者聞聽此事后,按捺不住內心的情感,情緒激動,要尋問,要責問,要斥問,為什么竟發生如此之事?所感之深 ,所觸之大一語可見。「雙花」等兩句形象表明這對癡情男女至死不渝的愛情 。「天已許」兩句,更表現作者憤怒的心情。他們的愛情感動的連蒼天都允許了,讓他們化作并蒂蓮,生死相依,為什么仍有人不讓他們偕老白頭?這一問,感情更為強烈,矛頭直指禁錮男女愛情自由的封建禮教,表現作者進步的愛情觀。「夕陽無語」四句,面對詞人義正言辭的責問,沒有人能回答,只見夕陽也在沉思,為苦命的鴦鴦哀悼 。面對此情此景,就算是謝靈運所寫的傷感之詞,娥皇、女英這樣湘妃投江自殉的悲境,都趕不上這青年男女殉情給人們帶來的哀傷。「 謝客 」指謝靈運,善寫傷感之詞,造傷感之境。「湘妃」,傳說中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后舜南巡死于途中,二妃尋而不得,遂投湘水而死,后世稱她們為湘妃。以這兩個典故,引古喻今,抑古揚今,更加襯托出作者對這樣事的悲傷 。「未是斷腸處」,謝客的傷詞不是,湘妃投江也不是,那么答案就在不言中了。
下片更是大贊這對青年男女的愛情精神 。「香奩夢 」兩句引用小序中韓偓《香奩集》自序語 ,用靈芝 、 瑞露這樣的仙物來映襯他們愛情的純潔神圣 。「人間」后三句,嘆惜這樣的愛情卻在俯仰之間,成為陳跡。但接下來的「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卻盛贊他們愛情的堅貞,任憑海枯石爛金不損,他們對世道的怨恨 ;就連黃土掩身也不滅其跡。「相思樹 」,等三句更確切地表明作者的進步立場。雖然這對青年男女的愛情被頑固西風(指頑固守舊的封建勢力)所誤,但他們的愛情卻長存人間。因而又有下句「蘭舟少住」等四句。依者心緒難寧,固而乘舟少住,憑吊這對青年男女用生命結成的并蒂蓮花。作者知道 ,頑固的舊勢力不會善罷甘休,若不及時憑吊,恐怕以后再來 ,就會「紅衣半落」,甚至于「狼藉臥風雨」了。同情之深,珍愛之切,掬之可出。結尾一句,以詞人的料想推斷更揭示出世道的黑暗,使全詞更添悲劇色彩。
此詞最突出的就是以情見長,情之真 ,意之切,純情流露。全詞句句有情,充滿對青年男女愛情不幸的同情,充滿對頑固守舊勢力的憤怒,使詞充滿各種感情 。此詞運用的手法富雜多變,或議論,或抒情,或寫景,或敘事,相互交雜,而卻皆有歸所,更增添作者所抒發的愛情故事的悲劇色彩。
【注釋】:作者在小序中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凄切哀婉的愛情故事。泰和年間,河北大名府有兩個青年男女,彼此相戀卻遭家人反對,固而憤而投河自盡。后來人們才發現他們在水中的尸體。由于這一愛情悲劇,后來那年的荷花全都并蒂而開,為此鳴情。故事哀婉,令人動情。這首詞就是作者聞聽此事后,抒發感想,向為爭取府情自由而犧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顯示作者比較進步開明的思想。本詞與上首《雁丘河》同為姊妹篇。
全詞寫愛情悲劇,直言其人其事。上片寫蓮花并蒂的奇觀 ,由此揭開故事的源頭 。「問蓮根」三句,起首一個「問」字引起人們的注意。「絲」諧「思」,意為為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 ,沉于荷塘 ,仍藕接絲連 ,愛情之思永存。「蓮心」實指人心,相愛卻只能同死,其冤其恨,可想而知。這樣的起句,表現作者聞聽此事后,按捺不住內心的情感,情緒激動,要尋問,要責問,要斥問,為什么竟發生如此之事?所感之深 ,所觸之大一語可見。「雙花」等兩句形象表明這對癡情男女至死不渝的愛情 。「天已許」兩句,更表現作者憤怒的心情。他們的愛情感動的連蒼天都允許了,讓他們化作并蒂蓮,生死相依,為什么仍有人不讓他們偕老白頭?這一問,感情更為強烈,矛頭直指禁錮男女愛情自由的封建禮教,表現作者進步的愛情觀。「夕陽無語」四句,面對詞人義正言辭的責問,沒有人能回答,只見夕陽也在沉思,為苦命的鴦鴦哀悼 。面對此情此景,就算是謝靈運所寫的傷感之詞,娥皇、女英這樣湘妃投江自殉的悲境,都趕不上這青年男女殉情給人們帶來的哀傷。「 謝客 」指謝靈運,善寫傷感之詞,造傷感之境。「湘妃」,傳說中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后舜南巡死于途中,二妃尋而不得,遂投湘水而死,后世稱她們為湘妃。以這兩個典故,引古喻今,抑古揚今,更加襯托出作者對這樣事的悲傷 。「未是斷腸處」,謝客的傷詞不是,湘妃投江也不是,那么答案就在不言中了。
下片更是大贊這對青年男女的愛情精神 。「香奩夢 」兩句引用小序中韓偓《香奩集》自序語 ,用靈芝 、 瑞露這樣的仙物來映襯他們愛情的純潔神圣 。「人間」后三句,嘆惜這樣的愛情卻在俯仰之間,成為陳跡。但接下來的「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卻盛贊他們愛情的堅貞,任憑海枯石爛金不損,他們對世道的怨恨 ;就連黃土掩身也不滅其跡。「相思樹 」,等三句更確切地表明作者的進步立場。雖然這對青年男女的愛情被頑固西風(指頑固守舊的封建勢力)所誤,但他們的愛情卻長存人間。因而又有下句「蘭舟少住」等四句。依者心緒難寧,固而乘舟少住,憑吊這對青年男女用生命結成的并蒂蓮花。作者知道 ,頑固的舊勢力不會善罷甘休,若不及時憑吊,恐怕以后再來 ,就會「紅衣半落」,甚至于「狼藉臥風雨」了。同情之深,珍愛之切,掬之可出。結尾一句,以詞人的料想推斷更揭示出世道的黑暗,使全詞更添悲劇色彩。
此詞最突出的就是以情見長,情之真 ,意之切,純情流露。全詞句句有情,充滿對青年男女愛情不幸的同情,充滿對頑固守舊勢力的憤怒,使詞充滿各種感情 。此詞運用的手法富雜多變,或議論,或抒情,或寫景,或敘事,相互交雜,而卻皆有歸所,更增添作者所抒發的愛情故事的悲劇色彩。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和子瞻泗州僧伽塔(宋·蘇轍)
- 和子瞻渦口遇風(宋·蘇轍)
- 和子瞻濠州七絕 四望亭(宋·蘇轍)
- 和子瞻濠州七絕 彭祖廟(宋·蘇轍)
- 和子瞻濠州七絕 浮山洞(宋·蘇轍)
- 和子瞻濠州七絕 涂山(宋·蘇轍)
- 和子瞻濠州七絕 虞姬墓(宋·蘇轍)
- 和子瞻濠州七絕 觀魚臺(宋·蘇轍)
- 和子瞻濠州七絕 逍遙堂(宋·蘇轍)
- 和子瞻焦山(宋·蘇轍)
- 和子瞻煎茶(宋·蘇轍)
- 和子瞻玉盤盂二首(宋·蘇轍)
- 和子瞻畫魚歌(宋·蘇轍)
- 和子瞻監試舉人(宋·蘇轍)
- 和子瞻禁林鎖院詔賜燭酒(宋·范祖禹)
- 和子瞻自凈土步至功臣寺(宋·蘇轍)
- 和子瞻自徐移湖將過宋都途中見寄五首(宋·蘇轍)
- 和子瞻蜜酒歌(宋·蘇轍)
- 和子瞻西太一宮祠二首(宋·張耒)
- 和子瞻西掖種竹二首(宋·孔平仲)
- 和子瞻記夢二首(宋·蘇轍)
- 和子瞻讀道藏(宋·蘇轍)
- 和子瞻調水符(宋·蘇轍)
- 和子瞻過嶺(宋·蘇轍)
- 和子瞻金山(宋·蘇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