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放猿(唐·王仁裕)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放猿(唐·王仁裕)
  七言律詩 押侵韻  
題注:仁裕從事漢中,有獻猿兒者,憐其黠慧,育之,名曰野賓。經年壯大,跳擲頗為患,系紅綃于頸,題詩送之。
放爾丁寧復故林,舊來行處好追尋
月明巫峽堪憐靜,路隔巴山莫厭深
棲宿免勞青嶂夢,躋攀應愜白云心。
三秋果熟松梢健,任抱高枝徹曉吟。
評注
《太平廣記》
王仁裕嘗從事于漢中,家于公署。巴山有采捕者,獻猿兒焉。憐其小而慧黠,使人養之,名曰野賓。呼之則聲聲應對,經年則充博壯盛;縻縶稍解,逢人必嚙之,頗亦為患。仁裕叱之,則弭伏不動,馀人縱鞭箠,亦不畏……于是(猿)頸上系紅絲一縷,題詩送之曰:「放爾丁寧復故林,舊來行處好追尋……」又使人送入孤云兩角山,且使縶在山家,旬日后方解而縱之,不復來矣。后罷職入蜀,行次皤冢廟前,漢江之壖有群猿自峭巖中連臂而下,飲于清流。有巨猿舍群而前,于道畔古木之間,垂身下顧,紅綃仿佛尚在。從者指之曰:「此野賓也。」呼之,聲聲相應,立馬移時,不覺惻然。及聳轡之際,哀叫數聲而去。及陟山路,轉壑回溪之際、尚聞嗚咽之音,疑其腸斷矣,遂繼之一篇曰:「嶓冢祠邊漢水濱,飲猿連臂下嶙峋……」
《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
放猿事韻,送之以詩尤韻。「丁寧」二字是通篇眼目。前半,巫峽乎?巴山乎?不知故林何在,教他自去追尋。后半慰其得復故林之后,有如此許多快活。猿如有知,寧不感再生之賜乎?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