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新嫁娘詞三首(唐·王建)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新嫁娘詞三首(唐·王建)
  五言絕句 押灰韻  
鄰家人未識,床上坐堆堆。
郎來傍門戶,滿口索錢財。
   其二(唐·王建)
  五言絕句 押庚韻
錦幛兩邊橫,遮掩侍娘行。
遣郎鋪簟席,相并拜親情。
   其三(唐·王建)
  五言絕句 押陽韻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評注
《后村詩話》
王建《新嫁娘》:「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張文潛《寄衣曲》:「別來不見身長短,試比小郎衣更長,二詩當以建為勝。
《唐詩絕句類選》
前輩教人作絕句,令誦「三日入廚下」、「打起黃鶯兒」、「畫松一似真松樹」,恃自肺腑中流出,無牽強斧鑿痕。
《唐詩摘鈔》
極細事,道出便妙,只是一真。
《增訂唐詩摘鈔》
同樸語莊,不作麗語。得酒食是議意。
《唐詩別裁》
詩至真處,一字不可移易。
《說詩晬語》
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淡,并人化機。……他如崔顥《長干曲》、金昌緒《春怨》、王建《新嫁娘》,張祜《宮詞》等篇,雖非專家,亦稱絕調。
《唐詩箋注》
新婦與姑未習,小姑易親,轉圜機緒慧轉甚。入情入理,語亦天然。
《讀雪山房唐詩鈔序例》
王建之《新嫁娘》,即其樂府。
《唐人絕句精華》
佳處在樸素而又生動,有民間歌謠之趣。
《唐詩鑒賞辭典》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稱「過三朝」,依照習俗要下廚房做菜。「三日」,正見其為「新嫁娘」。「洗手作羹湯」,「洗手」標志著第一次用自己的雙手在婆家開始她的勞動,表現新媳婦鄭重其事,力求做得潔凈爽利。
但是,婆婆喜愛什么樣的飯菜,對她來說尚屬未知數。粗心的媳婦也許憑自己的口味,自以為做了一手好菜,實際上公婆吃起來卻為之皺眉呢。因此,細心、聰慧的媳婦,考慮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讓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滿意。
「未諳姑食性,先遺小姑嘗。」這是多么聰明、細心,甚至帶有點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讓小姑先嘗嘗羹湯。為什么要讓小姑先嘗,而不象朱慶馀《閨意獻張水部》那樣問她的丈夫呢?朱詩云「畫眉深淺入時無」,之所以要問丈夫,因為深夜洞房里只有丈夫可問。而廚房則是小姑經常出入之所,羹湯做好之后,要想得到能夠代表婆婆的人親口嘗一嘗,則非小姑不可。所以,從「三日入廚」,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嘗」,不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體的環境、場所,一一緊緊相扣。沈德潛評論說:「詩到真處,一字不可易。」
讀這首詩,人們對新嫁娘的聰明和心計無疑是欣賞的,詩味也正在這里。新嫁娘所循的,實際上是這樣一個推理過程:一、前提:長期共同生活,會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撫養大的,食性當與婆婆一致;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可以推知婆婆的食性。但這樣一類推理過程,并不是在任何場合下都能和詩相結合。象有人在箋注此詩時所講的:「我們初入社會,一切情形不大熟悉,也非得先就教于老練的人不可。」(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新嫁娘詞》所具有的典型意義,固然可以使人聯想到這些,但是要直接就寫這些入詩,則不免帶有庸俗氣。而在這首詩中,因為它和新嫁娘的靈機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將入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聯系在一起,才顯得富有詩意和耐人尋味。
象這樣的詩,在如何從生活中發現和把握有詩意的題材方面,似乎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示。
(余恕誠)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