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古題序 夢上天(唐·元稹)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樂府古題序(丁酉) 夢上天(唐·元稹)
題注:此后十首,并和劉猛。
樂府古題序(案:丁酉。):詩訖于周,離騷訖于楚,是后詩之流為二十四名,賦、頌、銘、贊、文、誄、箴、詩、行、詠、吟、題、怨、嘆、章、篇、操、引、謠、謳、歌、曲、詞、調,皆詩人六義之馀。而作者之旨,由操而下八名,皆起于郊祭、軍賓、吉兇、苦樂之際。在音聲者,因聲以度詞,審調以節唱,句度短長之數,聲韻平上之差,莫不由之準度。而又別其在琴瑟者為操引,采民氓者為謳謠,備曲度者,總得謂之歌曲詞調,皆斯由樂以定詞,非選調以配樂也。由詩而下九名,皆屬事而作,雖題號不同,而悉謂之為詩可也。后之審樂者,往往采取其詞,度為歌曲,蓋選詞以配樂,非由樂以定詞也。而纂撰者,由詩而下十七名,盡灌為樂錄、樂府等題,除鐃吹、橫吹、郊祀、清商等詞在樂志者,其馀木蘭、仲卿、四愁、七哀之輩,亦未必盡播于管弦明矣。后之文人,達樂者少,不復如是配別,但遇興紀題,往往兼以句讀短長,為歌詩之異。劉補闕之樂府,肇于漢魏。按仲尼學文王操,伯牙作流波、水仙等操,齊犢沐作雉朝飛,衛女作思歸引,則不于漢魏而后始,亦以明矣。況自風雅至于樂流,莫非諷興當時之事,以貽后代之人,沿襲古題,唱和重復,于文或有短長,于義咸為贅剩,尚不如寓意古題。刺美見事,猶有詩人引古以諷之義焉,曹、劉、沈、鮑之徒時得如此,亦復稀少。近代唯詩人杜甫悲陳陶、哀江頭、兵車、麗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無復倚傍。余少時與友人樂天、李公垂輩,謂是為當,遂不復擬賦古題。昨梁州見進士劉猛、李馀,各賦古樂府詩數十首,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余因選而和之。其有雖用古題,全無古義者。若出門行不言離別、將進酒特書列女之類是也,其或頗同古義。全創新詞者,則由家止述軍輸、捉捕詞先螻蟻之類是也。劉李二子方將極意于斯文,因為粗明古今歌詩同異之音焉。
夢上高高天,高高蒼蒼高不極。
下視五岳塊累累,仰天依舊蒼蒼色。
蹋云聳身身更上,攀天上天攀未得。
西瞻若水(一作木)兔輪低,東望蟠桃海波黑。
日月之光不到此,非暗非明煙塞塞。
天悠地遠身跨風,下無階梯上無力。
來時畏有他人上,截斷龍胡斬鵬翼。
茫茫漫漫方自悲,哭向青云椎(一作掐)素臆。
哭聲厭咽旁人惡,喚起驚悲淚飄露。
千慚萬謝喚厭人,向使無君終不寤。
下視五岳塊累累,仰天依舊蒼蒼色。
蹋云聳身身更上,攀天上天攀未得。
西瞻若水(一作木)兔輪低,東望蟠桃海波黑。
日月之光不到此,非暗非明煙塞塞。
天悠地遠身跨風,下無階梯上無力。
來時畏有他人上,截斷龍胡斬鵬翼。
茫茫漫漫方自悲,哭向青云椎(一作掐)素臆。
哭聲厭咽旁人惡,喚起驚悲淚飄露。
千慚萬謝喚厭人,向使無君終不寤。
評注
《元白詩箋證稿》:
凡古題樂府十九首,自《夢上天》至《估客樂》,無一首不只述一意,與樂天新樂府五十首相同,而與微之舊作新題樂府一題具數意者大不相似。此則微之受樂天之影響,而改進其作品無疑也。……如《夢上天》云:「來時畏他人上,截斷龍胡斬鵬翼……千慚萬謝喚厭人,向使無君終不寤。」微之于仕宦之途,感慨深矣。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中秋同施還初文學攜門下諸友汎舟南溪(明·于慎行)
- 中秋同李伯襄林元培飲曾元魯宅待月(明·韓日纘)
- 中秋同栗夢吉飲(明·高叔嗣)
- 中秋同湯九山游黃云(明·區越)
- 中秋同石太仆允升陳省參宗之陳憲僉裕夫趙都(明·王縝)
- 中秋同社諸子集方侍御宅得中字(明·歐大任)
- 中秋同諸友南溪望月(明·于慎行)
- 中秋同諸子九曲泛月(宋·虞億)
- 中秋同諸子坐月(明·釋函是)
- 中秋同諸子移尊過顧子建先生竹素山房分賦(明·黎遂球)
- 中秋同鄒儀生張禹公郭青霞諸公酌湖上(明末清初·張穆)
- 中秋同陳奎甫放舟(宋末元初·仇遠)
- 中秋同集雪齋(明·釋函可)
- 中秋同韓孟郁歐達可集何龍友太史宅分賦得生(明·李孫宸)
- 中秋同鹿洲圯授天行紫英業師坐月(清·宗渭)
- 中秋同黎惟敬王敬美梅客生沈箕仲屠長卿周元(明·歐大任)
- 中秋后一夕正望浮橋觀月(宋·陳文蔚)
- 中秋后一夕溪上對月(明·區懷年)
- 中秋后一夕煙雨樓玩月(宋·吳芾)
- 中秋后一夕獨臥月臺(宋·曹彥約)
- 中秋后一夕登清心閣二首(宋·楊萬里)
- 中秋后一夕督學曾霖寰招同黃玉崙飲署中蓮池(明·韓日纘)
- 中秋后一夕蘇叔大招同汪公干胡昌世區德符攜(明·胡應麟)
- 中秋后一夕韓太史林廣文曾比部汪黎二山人過(明·李孫宸)
- 中秋后一夜觀月(宋·張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