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沙(唐·陸龜蒙)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新沙(唐·陸龜蒙)
七言絕句 押支韻
七言絕句 押支韻
渤澥聲中漲小堤,官家知后海鷗知。
蓬萊有路教人到,應亦年年稅紫芝。
蓬萊有路教人到,應亦年年稅紫芝。
評注
《唐詩鑒賞辭典》:
這首詩反映的是當時尖銳的社會政治問題──封建官府對農民敲骨吸髓的賦稅剝削,但取材和表現手法都不落窠臼。詩人不去寫官府對通都大邑、良田膏沃之地的重賦苛斂,也不去寫官府對普通貧苦農民的殘酷壓榨,而是選取了渤海邊上新淤積起來的一片沙荒地作為描寫對象。詩的開頭一句,描繪的是這樣一幅圖景:渤海岸在經年累月的漲潮落潮聲中,逐漸淤壘起一線沙堤,堤內形成了一片沙荒地。這短短七個字,反映的是一個長期、緩慢而不易察覺的大自然的變化過程。這里的慢,與下句的快;這里的難以察覺,與下句的纖毫必悉,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使詩的諷刺意味特別強烈。
海鷗一直在大海上飛翔盤旋,對海邊的情況是最熟悉的;這片新沙的最早發現者照理說必定是海鷗。然而海鷗的眼睛卻敵不過貪婪地注視著一切剝削機會的「官家」,他們竟搶在海鷗前面盯住了這片新沙。這當然是極度的夸張,這夸張既匪夷所思,卻又那樣合乎情理。它的幽默之處還在于:當官府第一個發現新沙,并打算榨取賦稅時,這片新沙還是人跡未到的不毛的斥鹵之地呢。連剝削對象都還不存在,就響起榨取賦稅的如意算盤,這仿佛很可笑,但對官家本質的揭露,又何等深刻!
一個歌唱家一開始就「高唱入云」,是很危險的。因為再扶搖直上,就會撕裂聲帶。這首詩的第二句,語調雖似平淡,夸張卻已到極度。如下面仍用此法揭露官家剝削本性,是很不容易的。詩人沒有回避藝術上的困難,也不采取撕裂聲帶的笨法,而是把夸張與假設推想之辭結合起來,翻空出奇,更上一層。
「蓬萊有路教人到,應亦年年稅紫芝。」蓬萊仙境,傳說有紫色的靈芝,服之可以長生。在常人眼里,蓬萊是神仙樂園,不受塵世一切約束,包括賦稅的苛擾,那里的紫芝,自然也可任憑仙家享用,無須納稅。但在詩人看來,這些都不過是天真的幻想。蓬萊仙境之所以還沒有稅吏的足跡,僅僅是由于煙濤微茫,仙凡路隔;如果有路讓人可到,那么官家想必也要年年去收那里的紫芝稅呢。這種假設推想,似乎純屬荒唐悠謬之談。但在這荒唐悠謬的外殼中卻包含著嚴峻的歷史真實──官家搜刮的觸須無處不到,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逃避賦稅的凈土樂園。
這首詩高度的夸張,尖刻的諷刺,是用近乎開玩笑的幽默口吻表達出來的。話說得輕松、平淡,仿佛事情本就如此,毫不足怪。但,這絲毫也不減弱它的藝術力量。相反地,人們倒是從這里感受到一種鄙視諷刺對象丑惡本質的精神力量,分外覺得諷刺的深刻與冷峻。
(劉學鍇)
海鷗一直在大海上飛翔盤旋,對海邊的情況是最熟悉的;這片新沙的最早發現者照理說必定是海鷗。然而海鷗的眼睛卻敵不過貪婪地注視著一切剝削機會的「官家」,他們竟搶在海鷗前面盯住了這片新沙。這當然是極度的夸張,這夸張既匪夷所思,卻又那樣合乎情理。它的幽默之處還在于:當官府第一個發現新沙,并打算榨取賦稅時,這片新沙還是人跡未到的不毛的斥鹵之地呢。連剝削對象都還不存在,就響起榨取賦稅的如意算盤,這仿佛很可笑,但對官家本質的揭露,又何等深刻!
一個歌唱家一開始就「高唱入云」,是很危險的。因為再扶搖直上,就會撕裂聲帶。這首詩的第二句,語調雖似平淡,夸張卻已到極度。如下面仍用此法揭露官家剝削本性,是很不容易的。詩人沒有回避藝術上的困難,也不采取撕裂聲帶的笨法,而是把夸張與假設推想之辭結合起來,翻空出奇,更上一層。
「蓬萊有路教人到,應亦年年稅紫芝。」蓬萊仙境,傳說有紫色的靈芝,服之可以長生。在常人眼里,蓬萊是神仙樂園,不受塵世一切約束,包括賦稅的苛擾,那里的紫芝,自然也可任憑仙家享用,無須納稅。但在詩人看來,這些都不過是天真的幻想。蓬萊仙境之所以還沒有稅吏的足跡,僅僅是由于煙濤微茫,仙凡路隔;如果有路讓人可到,那么官家想必也要年年去收那里的紫芝稅呢。這種假設推想,似乎純屬荒唐悠謬之談。但在這荒唐悠謬的外殼中卻包含著嚴峻的歷史真實──官家搜刮的觸須無處不到,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逃避賦稅的凈土樂園。
這首詩高度的夸張,尖刻的諷刺,是用近乎開玩笑的幽默口吻表達出來的。話說得輕松、平淡,仿佛事情本就如此,毫不足怪。但,這絲毫也不減弱它的藝術力量。相反地,人們倒是從這里感受到一種鄙視諷刺對象丑惡本質的精神力量,分外覺得諷刺的深刻與冷峻。
(劉學鍇)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代牡丹酬答(宋·田錫)
- 代牽牛答織女詩(南北朝·王筠)
- 代玄覽真人次虞伯生見寄韻(元·張雨)
- 代玉娥答(明·葉春及)
- 代玉山子答(元·陳樵)
- 代玉師謝蘇子瞻(宋·徐積)
- 代王九皋作送同年連脩撰(明·曹義)
- 代王侍郎送程尚書赴信州三首(宋·張嵲)
- 代王城(元·李溥光)
- 代王奉祠贈別友人之京(明·胡奎)
- 代王府于明末被焚,僅存其九龍照壁。吊之。(當代·崔榮江)
- 代王正平從諫掾乞畫憑肩美人扇子二首(宋·陳克)
- 代王簿上梁孟容副公二首(金·劉迎)
- 代王維謹挽李察院二首(宋·黃干)
- 代班姬(唐·曹鄴)
- 代琵琶婦解嘲(清·陸宇燝)
- 代琵琶弟子謝女師曹供奉寄新調弄譜(唐·白居易)
- 代疏答五羊諸友(明·陳獻章)
- 代白發答(宋·王安石)
- 代白頭吟(南北朝·鮑照)
- 代白纻曲二首(南北朝·鮑照)
- 代白纻舞歌詞四首(南北朝·鮑照)
- 代百舌答(宋·潘牥)
- 代益昌憲運兩司宴制帥樂語口號(宋·李曾伯)
- 代睿子懷玉尺弟(清·王端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