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唐·杜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日暮(唐·杜甫)
五言律詩 押元韻
五言律詩 押元韻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
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①。
頭白燈明里,何須花燼繁。
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①。
頭白燈明里,何須花燼繁。
評注
《韻語陽秋》:
老杜寄身于兵戈騷屑之中,感時對物,則悲傷系之……故作詩多用一「自」字。……《日暮》詩云:「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言人情對境,自有悲喜,而初不能累無情之物也。
《唐詩品匯》:劉云:人人能言,人人不能言,與「可惜歡娛地」同耳(「風月」二句下)。
《唐詩歸》:譚云:通首王孟。不雜己調,所以為大。鐘云:語閑氣和,中藏悲感,客中清霄,吟此不覺低徊(首四句下)。鐘云:王孟少此怨調(末二句下)。
《義門讀書記》:起二句破「日暮」,即籠起「非故園」。作倒裝句、流水對看更有意(「石泉」二句下)。
《杜臆》:「風月自清夜」一聯,其意極悲而不著色相。……至結語尤悲,意在濟時而傷于頭白,反怪花燼之繁也,與「待爾嗔烏鵲」同妙。
《杜詩解》:如此奇句,便是佛唱,豈復風人(「牛羊」句下)!
《瀛奎律髓匯評》:紀昀:寂寞之景都從次句生出。六句「滴」字有神,「滿」字笨而少味(按:「滴秋根」一作「滿秋原」)。
《讀杜心解》:一、二,「暮」之候;三、四,詩之骨。五、六,申「自清夜」;七、八,申「非故園」。自嫌頭白不歸,反嗔燈燼相照,無聊時錯怪,情緒如見。五、六,大似鬼語。
《杜詩鏡銓》:淡語雋永,游子不堪多讀(「風月」二句下)。
《一瓢詩話》:老杜善用「自」字,如……「風月自清夜」、「虛閣自松聲」之類,下一「自」字,便覺其寄身離亂感時傷事之情,掏出紙上。
《唐詩鑒賞辭典》:大歷二年(767)秋,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東屯期間,寫下了這首詩。瀼西一帶,地勢平坦,清溪縈繞,山壁峭立,林寒澗肅,草木繁茂。黃昏時分,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片山村寂靜的景色: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夕陽的淡淡余暉灑滿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從田野歸來,家家戶戶深閉柴扉,各自團聚。首聯從《詩經》「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句點化而來。「牛羊下來久」句中僅著一「久」字,便另創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聯想起山村傍晚時的閑靜;而「各已閉柴門」,則使人從闃寂而冷漠的村落想象到戶內人們享受天倫之樂的景況。這就隱隱透出一種思鄉戀親的情緒。皓月悄悄升起,詩人凝望著這寧靜的山村,禁不住觸動思念故鄉的愁懷:
「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秋夜,晚風清涼,明月皎潔,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麗如畫,無奈并非自己的故鄉風物!淡淡二句,有著多少悲郁之感。杜甫在這一聯中采用拗句。「自」字本當用平聲,卻用了去聲,「非」字應用仄聲而用了平聲。「自」與「非」是句中關鍵有字眼,一拗一救,顯得波瀾有致,正是為了服從內容的需要,深曲委婉地表達了懷念故園的深情。江山美麗,卻非故園。這一「自」一「非」,隱含著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和濃重的思鄉愁懷。
夜愈深,人更靜,詩人帶著鄉愁的眼光觀看山村秋景,仿佛蒙上一層清冷的色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這兩句詞序有意錯置,原句順序應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滿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瑩欲滴。意境是多么凄清而潔凈!給人以悲涼、抑郁之感。詞序的錯置,不僅使聲調更為鏗鏘和諧,而且突出了「石泉」與「草露」,使「流暗壁」和「滴秋根」所表現的詩意更加奇逸、濃郁。從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隱隱地流露出一種遲暮之感。
景象如此冷漠,詩人不禁默默走回屋里,挑燈獨坐,更覺悲涼凄愴:「頭白燈明里,何須花燼繁。」杜甫居蜀近十載,晚年老弱多病,如今,花白的頭發和明亮的燈光交相輝映,濟世既渺茫,歸鄉又遙遙無期,因而盡管面前燈燼結花斑斕繁茂,似乎在預報喜兆,詩人不但不覺歡欣,反而倍感煩惱,「何須」一句,說得幽默而又凄惋,表面看來好象是宕開一層的自我安慰,其實卻飽含辛酸的眼淚和痛苦的嘆息。
「情語能以轉折為含蓄者,唯杜陵居勝。」(《姜齋詩話》)王夫之對杜詩的評語也恰好闡明本詩的藝術特色。詩人的衰老感,懷念故園的愁緒,詩中都沒有正面表達,結句只委婉地說「何須花燼繁」,嗔怪燈花報喜,仿佛喜兆和自己根本無緣,沾不上邊似的,這樣寫確實婉轉曲折,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給人以更鮮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藝術上可謂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
(何國治)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夕陽的淡淡余暉灑滿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從田野歸來,家家戶戶深閉柴扉,各自團聚。首聯從《詩經》「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句點化而來。「牛羊下來久」句中僅著一「久」字,便另創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聯想起山村傍晚時的閑靜;而「各已閉柴門」,則使人從闃寂而冷漠的村落想象到戶內人們享受天倫之樂的景況。這就隱隱透出一種思鄉戀親的情緒。皓月悄悄升起,詩人凝望著這寧靜的山村,禁不住觸動思念故鄉的愁懷:
「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秋夜,晚風清涼,明月皎潔,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麗如畫,無奈并非自己的故鄉風物!淡淡二句,有著多少悲郁之感。杜甫在這一聯中采用拗句。「自」字本當用平聲,卻用了去聲,「非」字應用仄聲而用了平聲。「自」與「非」是句中關鍵有字眼,一拗一救,顯得波瀾有致,正是為了服從內容的需要,深曲委婉地表達了懷念故園的深情。江山美麗,卻非故園。這一「自」一「非」,隱含著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和濃重的思鄉愁懷。
夜愈深,人更靜,詩人帶著鄉愁的眼光觀看山村秋景,仿佛蒙上一層清冷的色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這兩句詞序有意錯置,原句順序應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滿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瑩欲滴。意境是多么凄清而潔凈!給人以悲涼、抑郁之感。詞序的錯置,不僅使聲調更為鏗鏘和諧,而且突出了「石泉」與「草露」,使「流暗壁」和「滴秋根」所表現的詩意更加奇逸、濃郁。從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隱隱地流露出一種遲暮之感。
景象如此冷漠,詩人不禁默默走回屋里,挑燈獨坐,更覺悲涼凄愴:「頭白燈明里,何須花燼繁。」杜甫居蜀近十載,晚年老弱多病,如今,花白的頭發和明亮的燈光交相輝映,濟世既渺茫,歸鄉又遙遙無期,因而盡管面前燈燼結花斑斕繁茂,似乎在預報喜兆,詩人不但不覺歡欣,反而倍感煩惱,「何須」一句,說得幽默而又凄惋,表面看來好象是宕開一層的自我安慰,其實卻飽含辛酸的眼淚和痛苦的嘆息。
「情語能以轉折為含蓄者,唯杜陵居勝。」(《姜齋詩話》)王夫之對杜詩的評語也恰好闡明本詩的藝術特色。詩人的衰老感,懷念故園的愁緒,詩中都沒有正面表達,結句只委婉地說「何須花燼繁」,嗔怪燈花報喜,仿佛喜兆和自己根本無緣,沾不上邊似的,這樣寫確實婉轉曲折,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給人以更鮮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藝術上可謂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
(何國治)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吾友山陽蹇子韞嘗游潁上言彼之居人有許氏者(宋·魏野)
- 吾友張四居士為僧敢獻善頌(宋·謝枋得)
- 吾友晏君弼群喪其良匹作此唁之(清末近現代初·王易)
- 吾友汪信民博士近聞參道甚力昨日得書云喪其(宋·饒節)
- 吾友黃仲秉讀枚乘七發至所謂洞房清宮命曰寒(宋·李流謙)
- 吾園落成題壁(二首選一)(近現代·吳庚)
- 吾土(唐·白居易)
- 吾增令尹盛劍崖回道少孤感嚴東溪翁教載成之(明·湛若水)
- 吾婁江東西二潮俱會于學宮之傍邑侯徐先生居(明·王世貞)
- 吾宗梨洲慕姜齋屬葉退平以此語作印詩以系之(清末近現代初·黃節)
- 吾宗翔叔學詩知方矣與之商榷次勉之蹈大方焉(宋·曾豐)
- 吾宗(唐·杜甫)
- 吾家墓廬在杭州艮山門外皋亭山麓地有甘墩村(清末民國初·吳昌綬)
- 吾家故事子侄登第必有酬獻詩什去歲立悌立經(宋·葛勝仲)
- 吾家(宋·姜特立)
- 吾家(宋末元初·于石)
- 吾家(近現代·俞律)
- 吾富有錢時(唐·王梵志)
- 吾山吟(元·耶律楚材)
- 吾山風物如故園而甚僻余居月馀愛之將此卜居(宋·釋德洪)
- 吾州有王三翁者沙人也年一百六常住明上人燕(明·王世貞)
- 吾州趙僉事先生伯京自號震洋蓋即東海也先生(明·王世貞)
- 吾州(明·何景明)
- 吾師寧齋先生南園牡丹之盛冠絕吳中而皆師之(明·王世貞)
- 吾年過八十二首(宋·陸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