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兩老人歌(近現代·馮其庸)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明兩老人歌(有引)(近現代·馮其庸)
瑗仲王蘧常先生,予之師也。其書室曰「明兩廬」。予自丙戌歲拜先生于梁溪,翌年復負笈淞濱以就先生教。于時,先生為授諸子學。經歲,授《逍遙游》未竟,余者讀先生所著,《諸子學派要詮》。而予于諸子之學,始得稍窺其大略。先生工詩,與常熟錢夢苕師并稱「江南二仲」。蓋夢苕師字仲聯也。惜予魯鈍,未得先生授詩學,然日侍先生之側,熏之陶之,亦深受教矣。回首往事,去今忽忽四十二載,每一追思,輒為神馳。今歲,吾師九十大壽。夫人生百歲,古今能幾?吾師乃臻此遐齡,豈非盛德之所致乎?乃不自顧其陋,為此長歌,少抒衷懷。高明之士,不必以讀過視之,亦知其孺慕之意云爾。戊辰春暮,寬堂馮其庸并記,時四月十二日夜一時于京華瓜飯樓。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筆邁晉唐。
我拜先生五湖畔,維時日寇初受降。
明年負笈淞江濱,絳帳新授諸子學。
茫茫隧緒三千載,指點紛綸別清濁。
仲尼論道貴在仁,孟軻前后踵相躅。
曖曖春暄仁者言,縱橫捭闔波相逐。
別有老聃一家說,獨倡自然排眾諑。
非攻兼愛子墨子,有懷徒托空言耳。
戰國紛紛強并弱,雖有仁義何所市。
我愛莊子逍遙游,至人無待得自由。
姑射仙子冰雪姿,千載令人輕王侯。
絳帳春風違已久,眼看白日去悠悠。
四十年間如過隙,公登大耄我白頭。
憶昔侍講梁溪濱,先生揮筆取長鯨。
退毫宛對陸平原,新穎初發王右軍。
如今老筆更紛披,散盤爨碑信手而。
隸書直過張與曹,正書相看上下碑。
吁嗟乎,書道久已嘆淩替,世人不識王羲之。
作字無求點與劃,但教小兒學畫蛇。
我侍先生四十年,直節堂堂氣摩天。
吟詩曾教鬼神泣,著書積稿埋雙肩。
至今仍好作榜書,揮毫猶如掃云煙。
我頌先生壽而康,為留正氣滿坤乾。
我拜先生五湖畔,維時日寇初受降。
明年負笈淞江濱,絳帳新授諸子學。
茫茫隧緒三千載,指點紛綸別清濁。
仲尼論道貴在仁,孟軻前后踵相躅。
曖曖春暄仁者言,縱橫捭闔波相逐。
別有老聃一家說,獨倡自然排眾諑。
非攻兼愛子墨子,有懷徒托空言耳。
戰國紛紛強并弱,雖有仁義何所市。
我愛莊子逍遙游,至人無待得自由。
姑射仙子冰雪姿,千載令人輕王侯。
絳帳春風違已久,眼看白日去悠悠。
四十年間如過隙,公登大耄我白頭。
憶昔侍講梁溪濱,先生揮筆取長鯨。
退毫宛對陸平原,新穎初發王右軍。
如今老筆更紛披,散盤爨碑信手而。
隸書直過張與曹,正書相看上下碑。
吁嗟乎,書道久已嘆淩替,世人不識王羲之。
作字無求點與劃,但教小兒學畫蛇。
我侍先生四十年,直節堂堂氣摩天。
吟詩曾教鬼神泣,著書積稿埋雙肩。
至今仍好作榜書,揮毫猶如掃云煙。
我頌先生壽而康,為留正氣滿坤乾。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竹枝詞(清·方文)
- 竹枝詞(清·蒲映淥)
- 竹枝詞(清·蒲映淥)
- 竹枝詞(清·趙承光)
- 竹枝詞(清·趙承光)
- 竹枝詞(清·趙承光)
- 竹枝詞(清·趙承光)
- 竹枝詞(清·鄭燮)
- 竹枝詞(清·鄭燮)
- 竹枝詞(近現代·李洸)
- 竹枝辭(宋·李邦獻)
- 竹枝辭(明·童軒)
- 竹枝(唐·李建勛)
- 竹枝(唐·皇甫松)
- 竹枝(唐·羅隱)
- 竹枝(唐末宋初·孫光憲)
- 竹枝(當代·魏新河)
- 竹枝(清·毛奇齡)
- 竹枝(清·蔣敦復)
- 竹染綠色(明·徐渭)
- 竹棧(清·陳斗南)
- 竹棧(清·陳錫圭)
- 竹樹圖(元·楊載)
- 竹根灘(清·毛澄)
- 竹桃(元·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