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張機(宋·南宋無名)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九張機(宋·南宋無名)
一張機,采桑陌上試春衣。
風晴日暖慵無力,桃花枝上,啼鶯言語,不肯放人歸。
兩張機,行人立馬意遲遲。
深心未忍輕分付,回頭一笑,花間歸去,只恐被花知。
三張機,吳蠶已老燕雛飛。
東風宴罷長洲苑,輕綃催趁,館娃宮女,要換舞時衣。
四張機,咿啞聲里暗顰眉。
回梭織朵垂蓮子,盤花易綰,愁心難整,脈脈亂如絲。
五張機,橫紋織就沈郎詩。
中心一句無人會,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張機。
行行都是耍花兒。
花間更有雙蝴蝶,停梭一晌,閑窗影里。
獨自看多時。
七張機,鴛鴦織就又遲疑。
只恐被人輕裁剪,分飛兩處,一場離恨,何計再相隨?
八張機。
回紋知是阿誰詩。
織成一片凄涼意。
行行讀遍,厭厭無語,不忍更尋思。
九張機,雙花雙葉又雙枝。
薄情自古多離別,從頭到底,將心縈系,穿過一條絲。
風晴日暖慵無力,桃花枝上,啼鶯言語,不肯放人歸。
兩張機,行人立馬意遲遲。
深心未忍輕分付,回頭一笑,花間歸去,只恐被花知。
三張機,吳蠶已老燕雛飛。
東風宴罷長洲苑,輕綃催趁,館娃宮女,要換舞時衣。
四張機,咿啞聲里暗顰眉。
回梭織朵垂蓮子,盤花易綰,愁心難整,脈脈亂如絲。
五張機,橫紋織就沈郎詩。
中心一句無人會,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張機。
行行都是耍花兒。
花間更有雙蝴蝶,停梭一晌,閑窗影里。
獨自看多時。
七張機,鴛鴦織就又遲疑。
只恐被人輕裁剪,分飛兩處,一場離恨,何計再相隨?
八張機。
回紋知是阿誰詩。
織成一片凄涼意。
行行讀遍,厭厭無語,不忍更尋思。
九張機,雙花雙葉又雙枝。
薄情自古多離別,從頭到底,將心縈系,穿過一條絲。
評注
這一組《九張機》是織婦、織女相思之詞,有追求愛情和幸福的生活熱情和相思不見的苦悶。這一組從試春衣寫起,由室外寫到室內。有被思念的男子出場。又有「輕綃催趁,館娃宮女,要換舞時衣」,可以看出勞動婦女為供給統治階級享樂而趕織「輕綃」的被剝削生活。
第一首,年輕女子新著春衣,到陌上采桑,春光那么的明媚、溫暖,「桃花枝上,啼鶯言語」,明明是人被美妙的春光和黃鶯的啼唱迷住了,卻說是「啼鶯言語,不肯放人歸」。賦予啼鶯以人的感情,更突出了女主人公熱愛青春、熱愛生活的情感。
第二首,出現年輕女子與意中人見面的場面,顯然是承接陌上采桑而來。側重心理描寫:男方是「立馬意遲遲,」留連不忍離去;女方是「深心未忍輕分付」,深情蜜意不好意思表達,「花間歸去,只恐被花知」,顯示出初戀時春心的忐忑不安。寫得生動傳神,筆觸細膩。
第三首,由采桑過渡到織錦。「吳蠶已老燕雛飛」,形象顯示時序的推移和季節更變。「東風宴罷」以下,寫宮闈門的宴游酣樂,為了館娃宮女換舞衣而催逼寒女們趕緊織錦,豐富了詞的社會內容。
第四首以下,承接「輕綃催趁」寫織錦,展開相思之情。在織機的咿呀聲中,顰眉暗鎖,女主人公心事沉沉。「回梭織朵垂蓮子」,垂蓮子,是錦上之紋,用「蓮」與「憐」的諧音,寄托對心上人的憐愛。接著用「盤花易綰」反襯「愁心難整」,深入寫心理活動。就近取譬,用「脈脈亂如絲」表不見心上人時心意之亂。
第五首比較含蓄。「沈郎」,指南朝·梁沈約,沈約《寄范安仁詩》云:「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與徐勉書》云:「……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鴿分,以此推算,豈能支久?」言因相思而消瘦。這里的「橫紋織就沈郎詩」和「不言憔悴」二句,是借沈約本事生發出來的。又,漢代蘇伯玉妻作《盤中句寄夫》詩,結尾云:「與其書,不能讀,當從中央周四角」,寓意愛情要從心中發出的意思。「中心一句無人會」借用這個意思,顯出內心孤寂之情。「不言憔悴」二句照應「沈郎詩」,突出用織錦文字寄托相思。曲折深沉。
第六首,仍就所織錦紋抒情。用「花間更有雙蝴蝶」,反襯內心孤戚苦悶。「閑窗影里」指陽光悄悄從窗戶照進來,于是「停梭一晌」仔細看著「雙蝴蝶」,用行動顯示心情。
第七首,「鴛鴦」也是所織錦紋。成雙成對的鴛鴦寄寓美好的愛情,是織女心中一種對幸福的追求的表現。面對著「織就」了的「鴛鴦」心中產生一種恐懼。害怕成衣的時候,將錦上的鴛鴦裁剪分飛,表達對夫妻離散不得團圓的憂慮。
第八首,是就織成「回紋錦字」寓意,顯得深沉凄清。
第九首,仍從錦紋伸出。「雙花雙葉又雙枝」反襯人間離別,歸結到「薄情自古多離別」,發出怨思,照應《二張機》,收束全篇。「從頭到底,將心縈系,穿過一條絲」,收束全部織錦過程,把相思主題言盡,顯示出愛情的堅貞執著,語意誠摯,感染力強。
以上九首,組成一氣貫通的整體。前三首從采桑、離別寫到織錦;第四首起,從不同的錦紋翻出相思之情。感情纏綿悱惻,節奏婉轉回環。情真意執,深沉感人。既有民歌之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氣息,又文彩俊逸,格律精工。比《子夜吳歌》雅致,比《風》、《騷》明白暢達。是一組優美的詞章。 (陶先淮)
第一首,年輕女子新著春衣,到陌上采桑,春光那么的明媚、溫暖,「桃花枝上,啼鶯言語」,明明是人被美妙的春光和黃鶯的啼唱迷住了,卻說是「啼鶯言語,不肯放人歸」。賦予啼鶯以人的感情,更突出了女主人公熱愛青春、熱愛生活的情感。
第二首,出現年輕女子與意中人見面的場面,顯然是承接陌上采桑而來。側重心理描寫:男方是「立馬意遲遲,」留連不忍離去;女方是「深心未忍輕分付」,深情蜜意不好意思表達,「花間歸去,只恐被花知」,顯示出初戀時春心的忐忑不安。寫得生動傳神,筆觸細膩。
第三首,由采桑過渡到織錦。「吳蠶已老燕雛飛」,形象顯示時序的推移和季節更變。「東風宴罷」以下,寫宮闈門的宴游酣樂,為了館娃宮女換舞衣而催逼寒女們趕緊織錦,豐富了詞的社會內容。
第四首以下,承接「輕綃催趁」寫織錦,展開相思之情。在織機的咿呀聲中,顰眉暗鎖,女主人公心事沉沉。「回梭織朵垂蓮子」,垂蓮子,是錦上之紋,用「蓮」與「憐」的諧音,寄托對心上人的憐愛。接著用「盤花易綰」反襯「愁心難整」,深入寫心理活動。就近取譬,用「脈脈亂如絲」表不見心上人時心意之亂。
第五首比較含蓄。「沈郎」,指南朝·梁沈約,沈約《寄范安仁詩》云:「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與徐勉書》云:「……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鴿分,以此推算,豈能支久?」言因相思而消瘦。這里的「橫紋織就沈郎詩」和「不言憔悴」二句,是借沈約本事生發出來的。又,漢代蘇伯玉妻作《盤中句寄夫》詩,結尾云:「與其書,不能讀,當從中央周四角」,寓意愛情要從心中發出的意思。「中心一句無人會」借用這個意思,顯出內心孤寂之情。「不言憔悴」二句照應「沈郎詩」,突出用織錦文字寄托相思。曲折深沉。
第六首,仍就所織錦紋抒情。用「花間更有雙蝴蝶」,反襯內心孤戚苦悶。「閑窗影里」指陽光悄悄從窗戶照進來,于是「停梭一晌」仔細看著「雙蝴蝶」,用行動顯示心情。
第七首,「鴛鴦」也是所織錦紋。成雙成對的鴛鴦寄寓美好的愛情,是織女心中一種對幸福的追求的表現。面對著「織就」了的「鴛鴦」心中產生一種恐懼。害怕成衣的時候,將錦上的鴛鴦裁剪分飛,表達對夫妻離散不得團圓的憂慮。
第八首,是就織成「回紋錦字」寓意,顯得深沉凄清。
第九首,仍從錦紋伸出。「雙花雙葉又雙枝」反襯人間離別,歸結到「薄情自古多離別」,發出怨思,照應《二張機》,收束全篇。「從頭到底,將心縈系,穿過一條絲」,收束全部織錦過程,把相思主題言盡,顯示出愛情的堅貞執著,語意誠摯,感染力強。
以上九首,組成一氣貫通的整體。前三首從采桑、離別寫到織錦;第四首起,從不同的錦紋翻出相思之情。感情纏綿悱惻,節奏婉轉回環。情真意執,深沉感人。既有民歌之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氣息,又文彩俊逸,格律精工。比《子夜吳歌》雅致,比《風》、《騷》明白暢達。是一組優美的詞章。 (陶先淮)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張幾仲侍郎挽詞三首(宋·楊萬里)
- 張幾仲被召還朝其幕府趙承之送行至漳水用杜(宋·蘇過)
- 張利行以醫明雅重士類所居對大江有洲曰木篙(明·符錫)
- 張別駕山居產玉芝(元·范梈)
- 張別駕過訪舟中以新刻餉惠時聘修郡志將成(明·胡應麟)
- 張別駕饒州之任(宋·釋居簡)
- 張制臺平饒寇用韻(明·龐嵩)
- 張制置玨第五十一(宋·文天祥)
- 張劍州至劍一日以親憂罷(宋·王安石)
- 張功父舊字時可慕郭功父故易之求予書其意再(宋·楊萬里)
- 張功父索余近詩余以南海朝天二集示之蒙題七(宋·楊萬里)
- 張功父請祠甚力得之簡以長句(宋·楊萬里)
- 張功父送牡丹續送酴醾且示酴醾長篇和以謝之(宋·楊萬里)
- 張功甫見贈丁藁(宋·曾豐)
- 張功甫許見訪以詩堅其約(宋·陸游)
- 張助甫中丞自夏州遣信問存侑以三月俸曰為米(明·王世貞)
- 張助甫席上同吳峻伯白伯倫再餞朱主客南還賦(明·宗臣)
- 張助甫自陜西參議遷按察開府于池久之不至乃(明·王世貞)
- 張助甫至日見訪作(明·王世貞)
- 張勇愨樹屏遺像(清末民國初·陳寶琛)
- 張醫士杏林圖(明·岳正)
- 張十八員外以新詩二十五首見寄郡樓月下吟玩(唐·白居易)
- 張千里以詩送邰侄銓試用其韻(宋·葛立方)
- 張千里惠詩次韻(宋·葛立方)
- 張升甫惠新筍走筆代簡謝之(宋·強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