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宋·蘇軾)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宋·蘇軾)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
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
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
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評注
這首詞作于熙寧七年(1074)二月,是作者為送別柳子玉(名瑾)而作。子玉是潤州丹徒人,與東坡誼兼戚友。熙寧六年(1073)十一月,蘇軾時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潤州一帶賑饑,子玉赴懷守之靈仙觀,二人結伴而行。次年二月,蘇軾在金山(在潤州西北長江中)送別子玉,遂作此詞以贈。
上闋寫離別時的情景。首二句以晉人桓伊為王徽之吹奏三個曲調的典故,以發問的形式提出疑問:夜深人靜時,是誰吹奏有名的古曲,將人們從夢中喚醒?此二句暗寫離別。次二句融情入景,通過新月、煙云、天空、江面等景,將整個送別情景和盤托出。
下闋遙想「 明日 」分別的情景 。「欲去又還不去」,道了千萬聲珍重,但遲遲沒有成行。二月春深,將是「落花飛絮」的時節,景象凄迷,那時別情更使人黯然。「飛絮送行舟,水東流。」設想離別的人終于走了,船兒離開江岸漸漸西去 。送別的人站立江邊,引頸遠望,不愿離開,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著行舟 ,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舊東流入海。以「流水無情」反襯人之有情,又借「飛絮送行舟」表達人的深厚情意,結束全詞,分外含蓄雋永 。詞所謂明日送行舟,未必即謂作此詞的第二日開船,須作稍為寬泛的理解。
此詞上片寫送別情景 ,以景色作為笛聲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別時的感傷氛圍。下片運用疊句造境傳情,想象次日分別的情景,大大擴展了離情別緒的空間。如此虛實結合,渲染出一種強烈的情感氛圍,使讀者受到極強的藝術感染。
上闋寫離別時的情景。首二句以晉人桓伊為王徽之吹奏三個曲調的典故,以發問的形式提出疑問:夜深人靜時,是誰吹奏有名的古曲,將人們從夢中喚醒?此二句暗寫離別。次二句融情入景,通過新月、煙云、天空、江面等景,將整個送別情景和盤托出。
下闋遙想「 明日 」分別的情景 。「欲去又還不去」,道了千萬聲珍重,但遲遲沒有成行。二月春深,將是「落花飛絮」的時節,景象凄迷,那時別情更使人黯然。「飛絮送行舟,水東流。」設想離別的人終于走了,船兒離開江岸漸漸西去 。送別的人站立江邊,引頸遠望,不愿離開,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著行舟 ,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舊東流入海。以「流水無情」反襯人之有情,又借「飛絮送行舟」表達人的深厚情意,結束全詞,分外含蓄雋永 。詞所謂明日送行舟,未必即謂作此詞的第二日開船,須作稍為寬泛的理解。
此詞上片寫送別情景 ,以景色作為笛聲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別時的感傷氛圍。下片運用疊句造境傳情,想象次日分別的情景,大大擴展了離情別緒的空間。如此虛實結合,渲染出一種強烈的情感氛圍,使讀者受到極強的藝術感染。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春日憶故園游好(清·李寅熙)
- 春日憶故園花樹和張少游(明·許炯)
- 春日憶故居(當代·盧青山)
- 春日憶李白(唐·杜甫)
- 春日憶江上(明·高啟)
- 春日憶湖南舊游寄盧校書(唐·羅隱)
- 春日憶瓊章姊(明·沈華鬘)
- 春日憶章屯故居(元末明初·藍仁)
- 春日憶蕭韶(元末明初·郭鈺)
- 春日憶西湖簡家弟元寵(宋·曹緯)
- 春日憶諸弟(明·李昌祺)
- 春日憶錢塘(當代·劉雄)
- 春日懷臨汝園(宋·張耒)
- 春日懷京師風景(明·于謙)
- 春日懷人(宋·釋文珦)
- 春日懷僧知微(明·邵寶)
- 春日懷馮汝言(明·謝榛)
- 春日懷劉僉憲三首(明·薛瑄)
- 春日懷十友詩 余司馬堯臣(明·高啟)
- 春日懷歷陽后園游兼寄宣城天使(宋·林逋)
- 春日懷古(宋·釋重顯)
- 春日懷史敏甫(明·邵寶)
- 春日懷周葵窗助教(元·陳雷)
- 春日懷喜年叔兼訊傅由庚(明·陸卿)
- 春日懷家(宋·戴復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