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目(唐·杜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一作勤)耕牛兼書觸目(唐·杜甫)  
不愛入州府,畏人嫌我真。
及乎歸茅宇,旁舍未曾嗔。
老病忌(一作恐)拘束,應接喪精神。
江村意自(一作日)放,林木心所欣。
秋耕屬地濕,山雨近甚勻。
冬菁飯之半,牛力晚(一作曉)來新。
深耕種數畝,未甚后四鄰。
嘉蔬既不一,名數頗具陳。
荊巫非苦寒,采擷接青春。
飛來兩白鶴,暮啄泥中芹。
雄者左翮垂,損傷已露(一作及)筋。
一步再流血,尚經(一作驚)矰繳勤。
三步六號叫,志屈悲哀頻。
鸞皇不相待,側頸訴高旻。
杖藜俯沙渚,為汝鼻酸辛。
評注
《唐詩歸》
鐘云:世道至此可慮(首二句下)。譚云:實境,不獨老病為然(「老病」二句下)。譚云:窮家實歷(「冬菁」句下)。譚云:「未甚后」亦幾于后矣,因想貧農之苦。鐘云:語細而厚(「未甚」句下)。鐘云:「接」字妙,即用今俗語「青黃不相接」「接」字(「采擷」句下)。鐘云:「兩白鶴」以下,所謂兼書觸目也,仁人之心,高士之言(末句下)。
《杜臆》
起來四十字,真景實情。老夫歸田來,十年不入郡城矣,讀之會心,卻服此老寫得出。「冬菁飯之半」,實歷始知,非腐儒能道。「兼書觸目」,此公創格,然亦借以自寫苦衷,非與上文全不相蒙也。此東坡《后赤壁賦》之祖。
《杜詩解》
古人有一題展作數詩者,有數題合作一詩者。一題數詩,貴在意緒各清;數題一詩,貴在聯絡無痕。如《何氏山林》、《秦州雜詩》,此一題數詩也;如《臨邑舍弟書至》、《暇日小園散病》,此數題一詩也。于此可悟作法。
《杜詩詳注》
蔡夢弼曰:古樂府《艷歌何嘗行》一名《飛鵠行》云云,此詩全用《艷歌行》四解之意。
《讀杜心解》
后段,仇云:「兼書觸目」,隱以自況。愚按:此段之情,不知飄向何處,其實只是經亂挈家顛沛不能為生影子,正以收繳種菜濟饑之故。妙絕,妙絕。古樂府《飛鵠行》云:「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十十五五,羅列成行。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隨,五里一反顧,六里一徘徊,我欲銜汝去,口噤不能開。我欲負汝去,毛羽何摧頹。」蔡注引此為少陵所本,良是。少陵絕不作擬古詩,觀此知間一為之,必臻妙境。
《杜詩鏡銓》
逼似陶語,入后又近古府。下皆是興序所謂「兼書觸目」也(「飛來」四句下)。法出奇(「三步」句下)。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