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歸(唐·杜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暮歸(唐·杜甫)
押齊韻
押齊韻
霜黃碧梧白鶴樓,城上擊拆復烏啼。
客子入門月皎皎,誰家搗練風凄凄。
南渡桂水關舟楫,北歸秦①川多鼓鞞。
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云還杖藜。
客子入門月皎皎,誰家搗練風凄凄。
南渡桂水關舟楫,北歸秦①川多鼓鞞。
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云還杖藜。
評注
《瀛奎律髓》:
自是一種骨格風調,又自是一種悲壯哀慘。
《詩藪》:(老杜七律)「昆明池水」、「風急天高」、「老去悲秋」、「霜黃碧梧」,篇中化境也。
《唐詩歸》:譚云:妙在能宕。鐘云:拗體不難于老,而難于細;不難于宕,而難于深。又妙在不可入歌行。鐘云「黃」、「碧」、「白」三字安頓得好(首句下)。鐘云:清矯(「誰家搗練」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劉辰翁曰:古樂府少及。陸時雍曰:三、四語入《騷》意。周啟琦:寫景描情,神情骨秀,如天半芙蓉,削青天而獨出。
《瀛奎律髓匯評》:馮舒:此等真正惟老杜能之。何義門:去住兩乖,經日行,不知所出。從「暮」字直敘起,卻用「明日」二字,顯出筆力奇變。「暮」字反收,筆力與胸襟相副。紀昀:三、四神來。無名氏(乙):起語生造出奇,三、四戌削高亮,結處凄緊,殊難再讀。此「旲體」中蒼郁清急之音也。馮班:妙極,勢甚闊。
《杜詩詳注》:申涵光曰:作拗體詩,須有疏斜之致,不衫不履,如「客子入門月皎膠」及「落日更見漁樵人」,語出天然,欲不拗不可得。而此一首,律中帶古,傾欹錯落,尤為入化。又曰:「霜黃碧梧白鶴棲」,一句中用三個顏色字,見安插頓放之妙。毛奇齡曰:杜律拗體,較他人獨合聲律,即諸詩皆然,始知通人必知音也。。
《繭齋詩談》:「霜黃碧梧白鶴棲」,三色作一句,不見堆砌。
《增訂唐詩摘鈔》:朝出于斯,暮歸于斯,南渡不可,北歸不能,年老客居失意,可勝道哉。起一「復」字,結一「還」字,見日日如是,皆無可奈何之詞。盧世曰:《崔氏東山草堂》、《暮歸》、《曉發公安》三首皆拗調,詩之絕佳者。「霜黃碧梧」,全首矯秀,原是悲詩,卻絕無一點悲愁溽氣犯其筆端,讀去如《竹枝》樂府。
《唐詩歸折衷》:唐云:虛用「黃」字,便見秋色。吳敬夫云:矯健。
《杜詩鏡銓》:邵云:拗體高調,未許時手問津。
《箋注唐詩》:「還」字傷心欲絕(「明日看云」句下)。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三、四承足一、二。月皎則梧、鶴彌見,風凄則烏、樹倍哀。上下回環,用意乃密。結因暮歸而預道明日,亦復有致。
《昭昧詹言》:起四句,情景交融,清新真至。后四句敘情,一氣頓折,曲盤瘦硬,而筆勢回旋,頓挫闊達,縱橫如意,不流于直致,一往易盡,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矣。
《唐宋詩舉要》:方虛谷曰:拗宇詩在老杜七言律詩中謂之吳體。老杜七言律一百五十九首,而此體凡十九出。不止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沒,雖拗字愈多而骨格愈峻峭。步瀛案:吳體與拗字詩有別,拗字有一定之法,仍自入律,若吳體則拗字甚多,非律所能限,而音節仍自和諧,又不得入之古詩,即吳體也。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清平樂(近現代·黃侃)
- 清平樂(近現代·龍榆生)
- 清平樂(近現代·龔隱軒)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劉永平)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劉蘅)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劉蘅)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劉蘅)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張伯駒)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徐震堮)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徐震堮)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田遨)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田遨)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田遨)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田遨)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田遨)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田遨)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田遨)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田遨)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田遨)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田遨)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田遨)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田遨)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白敦仁)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石聲漢)
- 清平樂(近現代末當代初·袁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