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五首(唐·杜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五首(唐·杜甫)
五言律詩 押支韻
五言律詩 押支韻
久嗟三峽客,再與暮春期。
百舌欲無語,繁花能幾時。
谷虛云氣薄,波亂日華遲。
戰伐何由定,哀傷不在茲。
百舌欲無語,繁花能幾時。
谷虛云氣薄,波亂日華遲。
戰伐何由定,哀傷不在茲。
其二(唐·杜甫)
五言律詩 押文韻
五言律詩 押文韻
引用典故:麋鹿群 千樹橘
此邦千樹橘,不見比封君。
養拙干戈際,全生麋鹿群。
畏人江北草,旅食瀼西云。
萬里巴渝曲,三年實飽聞。
養拙干戈際,全生麋鹿群。
畏人江北草,旅食瀼西云。
萬里巴渝曲,三年實飽聞。
其三(唐·杜甫)
五言律詩 押青韻
五言律詩 押青韻
綵云陰復白,錦樹曉①來青。
身世雙蓬鬢,乾坤一草亭。
哀歌時自短②,醉舞為誰醒。
細雨荷鋤立,江猿吟翠屏。
身世雙蓬鬢,乾坤一草亭。
哀歌時自短②,醉舞為誰醒。
細雨荷鋤立,江猿吟翠屏。
評注
《瀛奎律髓》:
「錦樹曉來青」,謂花之驟開如錦,曉來猶是青樹,未見花也。……而「細雨」一句,喚醒二起句,蓋是景也,實雨為之。「猿吟」一句,尤深怨矣。老杜傷時亂離,往往如此。其詩開闔起伏,不可一律齊也。
《四溟詩話》:子美曰:「細雨荷鋤立,江猿吟翠屏。」此語宛然入畫,情景適會,與造物同其妙;非沉思苦素而得之也。
《李杜二家詩鈔評林》:張綖云:此與「林猿為我啼清晝」同,而語更微婉。(末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劉辰翁曰:眼前語,道得苦。「細雨」句,自在。唐陳彝曰:首聯非真無聊,疇能察此?周啟琦曰:三、四高爽,落句閑雅。
《義門讀書記》:已蒼云:「言乾坤之大,止有一‘草堂’,非以天地為圍幕。」按:草堂尚屬新賃,所謂「世亂一身多」也(「乾坤」句下)。與哀歌相答。落句山谷多效之。冉冉老至,身世飄零,幾將為農設世,故因暮春興感也(「江猿」句下)。
《瀛奎律髓匯評》:紀昀:花本如錦,花盡葉存,則變青矣。虛谷解次句未是。馮班:暮春花謝葉生,故云「曉來青」。
《杜詩說》:此詩首尾實而中間虛,是「實包虛格」,惟杜有之。三、四乃「藏頭句法」,若申言之,則「悠悠身世雙蓬鬢,落落乾坤一草亭」耳。「江猿吟翠屏」即「白鷗元水宿,何事有馀哀」,而含蓄較深永矣。
《唐宋詩醇》:頷聯情在言中,耐人諷味,結語深秀。
《讀杜心解》:一、二,略逗暮春。三、四,言如此「身世」而老于「蓬鬢」,則悲甚矣;內有「乾坤」,而春在「草堂」,抑又灑然也:此兩句,所謂通局之柱也。
《杜詩鏡銓》:三直方及新賃草屋。意甚悲而語自壯(「身世」二句下)。張惕庵云:此等結句,黃山谷多效之。
《唐詩矩》:中聯見意格。首聯寫景而意反見于中聯,此格惟老杜有之。
其四(唐·杜甫)
五言律詩 押麻韻
五言律詩 押麻韻
壯年①學書劍,他日委泥沙。
事主非無祿,浮生即有涯。
高齋依藥餌,絕域改春華。
喪亂丹心破,王臣未一家。
事主非無祿,浮生即有涯。
高齋依藥餌,絕域改春華。
喪亂丹心破,王臣未一家。
其五(唐·杜甫)
五言律詩 押陽韻
五言律詩 押陽韻
引用典故:為郎久 鴛鷺行
欲陳濟世策,已老尚書郎。
未息豺虎斗,空慚鴛鷺行。
時危人事急①,風逆②羽毛傷。
落日悲江漢,中宵淚滿床。
未息豺虎斗,空慚鴛鷺行。
時危人事急①,風逆②羽毛傷。
落日悲江漢,中宵淚滿床。
評注
《瀛奎律髓》:
「濟世策」三字皆仄,「尚書郎」三字皆平,乃更覺入律。「豺虎」、「鷗鷺」又是一樣拗體。「時危」一聯,亦變體也。
《杜臆》:今時危而人事急,死期將至;風急而羽毛傷,不能奮飛;「落日」興悲,「中宵」流淚;豈謂賃此草屋,遂可安身而自適哉?
《義門讀書記》:濟世策,須北歸而陳于天子之前;今淹留使府,且以尚書郎老矣,即下所謂「風逆羽毛傷」也(「欲陳」二句下)。「落日悲江漢」,自嘆朝宗無期也。
《瀛奎律髓匯評》:紀昀:此亦雙拗,乃「濟」、「尚」二字回換:非三平、三仄之謂。紀昀:上句二四不諧,下句第三字必用平聲以救之,亦足定格。
以下總評
《讀杜心解》:五詩乃始遷瀼西,題于屋壁者。……于定居伊始,曲寫身世之悲,蓋有不得已時托于此者矣。老杜連章片段,大率如此梢密,如何鹵莽讀得!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祝英臺近 題錢曉廷紫藤花畫冊(清·黃燮清)
- 祝英臺近 題陸壺天水墨蘭石(宋·張炎)
- 祝英臺近 風雨(清·曾廉)
- 祝英臺近(元末明初·劉基)
- 祝英臺近(元末明初·劉基)
- 祝英臺近(宋·劉克莊)
- 祝英臺近(宋·劉過)
- 祝英臺近(宋·史達祖)
- 祝英臺近(宋·向希尹)
- 祝英臺近(宋·周密)
- 祝英臺近(宋·張元干)
- 祝英臺近(宋·張炎)
- 祝英臺近(宋·張輯)
- 祝英臺近(宋·戴復古妻)
- 祝英臺近(宋·無名氏)
- 祝英臺近(宋·無名氏)
- 祝英臺近(宋·無名氏)
- 祝英臺近(宋·無名氏)
- 祝英臺近(宋·李彭老)
- 祝英臺近(宋·李彭老)
- 祝英臺近(宋·王嵎)
- 祝英臺近(宋·蘇茂一)
- 祝英臺近(宋·蘇軾)
- 祝英臺近(宋·葛長庚)
- 祝英臺近(宋·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