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唐·白居易)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七言絕句 押東韻
七言絕句 押東韻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評注
《對床夜話》:
唐人絕句,有意相襲者,有句相襲者。王昌齡《長信宮》云:「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孟遲《長信宮》亦云:「自恨輕身不如燕,春來還繞御簾飛。」……又杜牧《沈下賢》云:「一夕小敷山下路,水如環佩月如襟。」白樂天《暮江吟》云:「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劉長卿《送朱放》云:「莫道野人無外事,開田鑿井白云中。」韓偓《即日》云:「須信閑中有忙事,曉來沖雨覓漁師。」此皆意相襲也。
《升庵詩話》:詩有豐韻。言「殘陽鋪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紅」,日所映也。可謂工微入畫。
《唐宋詩醇》:寫景奇麗,是一幅著色秋江圖。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麗絕韻絕,令人神往。
《詩境淺說續編》:上二句寫江天晚景入妙。后二句言一至深宵,新月如弓,正初三之夕;其時露氣漸濃,如珠光的皪,正九月之時。夜色清幽,誦之覺涼生袖角。通首皆寫景,惟第三句「誰憐」二字,略見惆悵之思,如水清愁,不知其著處也。
《全唐詩佳句賞析》:一道殘陽①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②
可憐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
①殘陽:將落山的太陽光。
②瑟瑟:碧綠色。
③憐:愛。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農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七絕《暮江吟》是一首寫景佳作。約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后的輕松愉快心情。前兩句寫太陽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陽照水,波光閃動,半江碧綠,半江紅色,活像一幅油畫。「鋪」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現了太陽的斜射;后兩句寫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彎如弓,露珠晶瑩,如顆顆珍珠,薄暮時分風光,如一幅精描細繪的工筆畫。這首詩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
《唐詩鑒賞辭典》:可憐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
①殘陽:將落山的太陽光。
②瑟瑟:碧綠色。
③憐:愛。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農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七絕《暮江吟》是一首寫景佳作。約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后的輕松愉快心情。前兩句寫太陽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陽照水,波光閃動,半江碧綠,半江紅色,活像一幅油畫。「鋪」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現了太陽的斜射;后兩句寫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彎如弓,露珠晶瑩,如顆顆珍珠,薄暮時分風光,如一幅精描細繪的工筆畫。這首詩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這些詩的特點是通過一時一物的吟詠,在一笑一吟中能夠真率自然地表現內心深處的情思。
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象「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詩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了。
后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初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詩人俯身一看:呵呵,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這綠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再抬頭一看:一彎新月初升,這真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弓!詩人把這天上地下的兩種景象,壓縮在一句詩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從弓也似的一彎新月,想起此時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脫口贊美它的可愛,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給詩歌造成了波瀾。
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多么和諧、寧靜的意境!用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為大自然敷彩著色,描容繪形,令人嘆絕。由描繪暮江,到贊美月露,這中間似少了一個時間上的銜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連接起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月」相連,這就意味著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
這首詩大約是長慶二年(822)白居易寫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后的輕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見,隨口吟成,格調清新,自然可喜,讀后給人以美的享受。
(張燕瑾)
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象「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詩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了。
后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初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詩人俯身一看:呵呵,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這綠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再抬頭一看:一彎新月初升,這真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弓!詩人把這天上地下的兩種景象,壓縮在一句詩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從弓也似的一彎新月,想起此時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脫口贊美它的可愛,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給詩歌造成了波瀾。
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多么和諧、寧靜的意境!用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為大自然敷彩著色,描容繪形,令人嘆絕。由描繪暮江,到贊美月露,這中間似少了一個時間上的銜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連接起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月」相連,這就意味著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
這首詩大約是長慶二年(822)白居易寫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后的輕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見,隨口吟成,格調清新,自然可喜,讀后給人以美的享受。
(張燕瑾)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送宗振歸莆中二首(明·盧龍云)
- 送宗文先輩(宋·彭汝礪)
- 送宗無傳赴閩帥楊伯子西禪之招(宋·釋居簡)
- 送宗樸禪者(宋·釋重顯)
- 送宗法師住慈感(明·釋宗泐)
- 送宗泰住成都正法院四首(宋·郭印)
- 送宗禪師(唐·周賀)
- 送宗紀上人歸福州(宋·呂本中)
- 送宗載尚書復任南京吏部(明·楊士奇)
- 送宗都運廷威之長蘆(明·顧清)
- 送宗鏡上人歸剡因寄聲高九萬孫季蕃(宋·林表民)
- 送宗魯使安南(明·何景明)
- 送官出守平江二首(宋·蕭立之)
- 送官矗霄之北平(近現代·蕭夢霞)
- 送定上人歸潼川(宋·釋居簡)
- 送定上人持缽(宋·釋居簡)
- 送定上人還會稽(宋·釋道潛)
- 送定公往怡山(明·釋今巖)
- 送定勛二上人(宋·釋慧空)
- 送定北軍出居庸關馬上作(清·陳兆侖)
- 送定南宗佐四明大慈寺(明·貝瓊)
- 送定師南游(宋·穆脩)
- 送定法師歸蜀法師即紅樓院供奉廣宣上人兄弟(唐·楊巨源)
- 送定海許縣丞(元末明初·丁鶴年)
- 送定維那(宋·釋宗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