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對雨(唐·杜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曲江對(一作值)雨(唐·杜甫)
七言律詩 押陽韻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城上春云覆苑墻,江亭晚色靜年①芳。
林花著雨燕脂落②,水荇牽風翠帶長。
龍武新軍深③駐輦,芙蓉別殿謾焚香。
何時詔④此金錢會,暫⑥醉佳人錦瑟旁⑤。
林花著雨燕脂落②,水荇牽風翠帶長。
龍武新軍深③駐輦,芙蓉別殿謾焚香。
何時詔④此金錢會,暫⑥醉佳人錦瑟旁⑤。
評注
《苕溪漁隱叢話》:
《塵史》曰:杜審言,子美之祖也。則天時,以詩擅名,與宋之問唱和。其詩有「綰霧青條弱,牽風紫蔓長」……若子美「林花著雨胭脂落,水荇牽風翠帶長」……雖不襲其意,而語句、體格、脈絡,蓋可謂入宗而取法矣。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唐陳彝曰:三、四,杜詩中嬌艷者。結說「暫醉」,見此老宿情之薄。周珽曰:深情婉韻,娓娓繾綣,令人可思。
《唐詩評選》:托意自靜,故肓人多所附會。
《杜詩說》:一「靜」字,見出風景寂寥。然景則寂寥,詩語偏極濃艷。
《杜詩詳注》:王彥輔曰:此詩題于院壁,「濕」字為蝸蜓所蝕,蘇長公、黃山谷、秦少游偕僧佛卬,因見缺字,各拈一字補之。蘇云「潤」,黃云「老」,秦云「嫩」,佛印云「落」,覓集驗之,乃「濕」字也。出于自然。
《唐宋詩醇》:離亂初復,追思極盛,悄然悲慨,無限深情。后四句一氣滾出,仍望有承平之樂,語偏濃至,氣自空蒼,此中晚所望而不及者也。
《讀杜心解》:是詩不與諸篇一例,神遠思深,憶上皇也。對「雨」則景益寂寥,故回首繁華,不堪俯仰,只一「靜」字籠通首。
《杜詩鏡銓》:全祖望云:肅宗惑于悍婦,承歡缺如,詩有感于此,而含毫渺然,真溫柔敦厚之遺。以麗句寫其哀思,尤玉溪所心摹手追者。金釵歌舞,舊地宛然(「林花著雨」四句下)。結語無限低徊。
《網師園唐詩箋》:「江亭」句;雨景如畫。「龍武」句寫南內凄涼,深情無限。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借榻(宋·趙處澹)
- 借正仲韻賦牡丹(宋·舒岳祥)
- 借汪路教韻題趙東麓判丞臨清堂(宋末元初·楊公遠)
- 借滄海居冬夜不寐口占(清末民國初·許南英)
- 借漫興一十五首(元·陳鎰)
- 借王介山韻送子聲小學教諭(宋末元初·方一夔)
- 借王嘉叟所藏趙祖文畫孫興公天臺賦凝思幽巖(宋·朱熹)
- 借琴(元·耶律楚材)
- 借甑(宋·釋善珍)
- 借用鄧彥高韻(宋·李呂)
- 借章泉翁韻回齋(宋·韓淲)
- 借竹軒(清·丁果)
- 借笠澤叢書于陳長卿以詩還之(宋·王洋)
- 借翠蛟亭韻(宋·笑擲震雷)
- 借致明玉槌事藥復以小者易去因而銘之(宋·劉子翚)
- 借舍人呂丈送大雅東還詩韻奉呈(宋·汪應辰)
- 借蘇子美畫像呈趙君(宋·許景衡)
- 借菊(清·鄭用錫)
- 借薛尚書集(唐·鄭谷)
- 借虛翁涌金門城望五詩韻以寫幽居之興(宋末元初·楊公遠)
- 借虛谷太博狂吟十詩韻書懷并呈太博(宋末元初·楊公遠)
- 借觀楷木杖于成汝從詩以還之(明·邵寶)
- 借詩話于應祥弟有不許點抹之約作詩戲之(宋·危稹)
- 借讀虎丘仰蘇樓(明·黎遂球)
- 借車(唐·孟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