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宋·石孝友)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更漏子(宋·石孝友)
亸吟鞭,欹醉帽。
行盡關山古道。
霜滿地,水平田。
雁兒聲在天。
北沙門,南浦岸。
望得眼穿腸斷。
桐樹巷,夢云樓。
玉兒應也愁。
行盡關山古道。
霜滿地,水平田。
雁兒聲在天。
北沙門,南浦岸。
望得眼穿腸斷。
桐樹巷,夢云樓。
玉兒應也愁。
其二(宋·石孝友)
題注:一作 趙長卿 詞
燭銷紅,窗送白。
冷落一衾寒色。
雞喚起,馬馳行。
月昏衣上明。
酒香唇,妝印觀。
竟夜人人共睡。
魂蝶亂,夢鸞孤。
知他睡穩無。
冷落一衾寒色。
雞喚起,馬馳行。
月昏衣上明。
酒香唇,妝印觀。
竟夜人人共睡。
魂蝶亂,夢鸞孤。
知他睡穩無。
評注
這首詞寫離景,抒別情。上片寫「一衾冷落」,「月下登程」的凄涼況味。下片寫
別后的相思相憶。「知他睡也無」,含蘊無限眷戀之情。全詞著意抒情而以景相襯,情
思纏綿,意境幽凄。
【集評】
薛礪若《宋試通論》,他的詞模仿子野、耆卿,頗得其精髓。《更漏子》一闋,寫
得更明倩可愛。有時且喜用通俗的字句入詞,他可以說是耆卿的嫡傳。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長卿以宗室之貴,而安心風雅,其詞以春、夏、秋、
冬四景,編成六卷,為詞家所希有。殆其居高聲遠,較易流傳。其《惜香集》中和雅之
音也。
別后的相思相憶。「知他睡也無」,含蘊無限眷戀之情。全詞著意抒情而以景相襯,情
思纏綿,意境幽凄。
【集評】
薛礪若《宋試通論》,他的詞模仿子野、耆卿,頗得其精髓。《更漏子》一闋,寫
得更明倩可愛。有時且喜用通俗的字句入詞,他可以說是耆卿的嫡傳。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長卿以宗室之貴,而安心風雅,其詞以春、夏、秋、
冬四景,編成六卷,為詞家所希有。殆其居高聲遠,較易流傳。其《惜香集》中和雅之
音也。
此詞相當通俗淺白。上片描寫自己旅店中晨起上路的情景,下片則敘旅途夜宿時回憶和懷念伊人的情思,通篇充滿了一種凄清纏綿的感情。
詩人寫離人早行,最為絕妙的莫過于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商山早行 》)兩句,它只把幾件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疊合起來,就給人們勾勒了一幅「早行」的圖畫。歐陽修曾稱贊它寫道路辛苦見于言外(《 六一詩話 》),手法確實不凡。比較起來,趙長卿的功力自然不及。不過,趙詞卻也另有自己的妙處,那就是描寫細致真切,善于使用動詞(溫詩中則全是名詞的組合,無一個動詞)。試看「燭消紅,窗送白,冷落一衾寒色」三句,其中就很富動態:紅燭已經燃盡,窗外透進了晨曦的乳白色,折射到床上的被衾,氣氛顯得凄清、冷落,由此一夜間之孤衾冷臥可知。「冷落一衾寒色」,更如「寒山一帶傷心碧」那樣 ,直接以詞人的主觀情緒「涂抹 」在客觀物象之上。營造冷清氛圍更進一步的反映了作者的心境。這是上片的第一層:寫「早行」二字中的「早」字,或者也可說是寫「早行」之前的「待發」階段。接下來再寫「早行」之中的「行」字(當然它仍緊緊扣住一個「早」字 ):「鴉喚起,馬疾行,月來衣上明。」首句寫「起」,次句寫「行」,第三句回扣「早」字。窗外的烏鴉已經聒噪亂啼,早行人自然不能不起。鴉自嗚耳,而詞人認作是對他的「喚起 」。詩詞中寫鳥聲每多以主觀意會,此亦一例 。「喚起」后,詞人只得披衣上馬 ,由馬馱著,開始了他一天的跋涉。「馱」同「駝」,通馱。詞人由馬馱之而行,寫其了無意緒,不得不行之情狀。《西廂記》寫張生長亭分別后的「馬遲人意懶 」,可為「馬行」句注腳。自己的心緒怎樣呢?詞中沒有明說,但「月來衣上明」一句婉轉表出。
前人詞中,溫庭筠曾以「燈在月朧明「來襯寫「綠楊陌上多離別」的痛楚(《菩薩蠻 》),牛希濟也以「殘月臉邊明」來襯寫他「別淚臨清曉 」的愁苦(《生查子》)。趙長卿此詞也使用了和他們同樣的寫法,它把離人上馬獨行的形象置于月光猶照人衣的背景中來描繪,既見出時光之早,又見出心情之孤獨難堪,其中已隱然有事在。此為上片。上片著重敘事,但作者心情已顯露無遺。
旅情詞中所謂「事 」,通常是男女情事,或為夫妻或為情侶之別后相思。但是上片寫到結束,我們似乎還只見到了心情苦悶的男主角,而另一位女性人物卻尚未出現。因此下片就通過詞人的回憶來勾畫出她的形象。「酒香唇妝印觀,憶共人人睡」,這是本片的第一層:追憶離別前的兩件事。第一是臨寢前的對坐飲酒,她的櫻唇上散放出酒的香味;第二是枕榻上嚙臂誓盟,她的妝痕到現在似乎還殘留在自己的臂膀上(此句變化用元稹《鶯鶯傳》的某些意境 )。這兩件事,一以見出她的艷美,二以見出她的多情。所以當詞人在旅途中自然會把她的音容笑貌、歡會情事長記心頭。第二層三句,則銜接上文的「睡」字而來;分別前共睡時如此溫存,而孤身在外,無人相伴「魂蝶亂,夢鸞孤,知他睡也無」,字三句實為倒裝,意為:自別后不知她睡得安穩否?即使她沒有失眠,那么夜間做夢也肯定不會做得美滿。「魂蝶亂」與「夢鸞孤」實是互文,合而言之的意思是:夢魂猶如蝶飛那樣紛亂無緒,又如失伴的鸞鳥(鳳凰)那樣孤單凄涼。詞人在此飽含深情的筆觸 ,既表現了他那番「 憐香惜玉」的情懷,又何嘗不可以看作是他此刻「自憐孤獨」的嘆息,同時又補寫出自己這一夜豈不也是這樣。
在宋代描寫男女戀情和別緒的大量詞篇中,趙長卿的這首《更漏子》算不上是名作 。詞中某些場面,甚至還稍涉艷褻 。不過 ,由于它的筆法比較通俗直露,語言接近口語,加上作者感情的真摯深厚,所以讀后仍能讓人感到一種傷感纏綿的氣氛,不失為一篇可讀之作抒寫別情離愁的。趙長卿的詞集名為《惜香樂府》,此亦足以覘其香艷詞風之一斑。
詩人寫離人早行,最為絕妙的莫過于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商山早行 》)兩句,它只把幾件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疊合起來,就給人們勾勒了一幅「早行」的圖畫。歐陽修曾稱贊它寫道路辛苦見于言外(《 六一詩話 》),手法確實不凡。比較起來,趙長卿的功力自然不及。不過,趙詞卻也另有自己的妙處,那就是描寫細致真切,善于使用動詞(溫詩中則全是名詞的組合,無一個動詞)。試看「燭消紅,窗送白,冷落一衾寒色」三句,其中就很富動態:紅燭已經燃盡,窗外透進了晨曦的乳白色,折射到床上的被衾,氣氛顯得凄清、冷落,由此一夜間之孤衾冷臥可知。「冷落一衾寒色」,更如「寒山一帶傷心碧」那樣 ,直接以詞人的主觀情緒「涂抹 」在客觀物象之上。營造冷清氛圍更進一步的反映了作者的心境。這是上片的第一層:寫「早行」二字中的「早」字,或者也可說是寫「早行」之前的「待發」階段。接下來再寫「早行」之中的「行」字(當然它仍緊緊扣住一個「早」字 ):「鴉喚起,馬疾行,月來衣上明。」首句寫「起」,次句寫「行」,第三句回扣「早」字。窗外的烏鴉已經聒噪亂啼,早行人自然不能不起。鴉自嗚耳,而詞人認作是對他的「喚起 」。詩詞中寫鳥聲每多以主觀意會,此亦一例 。「喚起」后,詞人只得披衣上馬 ,由馬馱著,開始了他一天的跋涉。「馱」同「駝」,通馱。詞人由馬馱之而行,寫其了無意緒,不得不行之情狀。《西廂記》寫張生長亭分別后的「馬遲人意懶 」,可為「馬行」句注腳。自己的心緒怎樣呢?詞中沒有明說,但「月來衣上明」一句婉轉表出。
前人詞中,溫庭筠曾以「燈在月朧明「來襯寫「綠楊陌上多離別」的痛楚(《菩薩蠻 》),牛希濟也以「殘月臉邊明」來襯寫他「別淚臨清曉 」的愁苦(《生查子》)。趙長卿此詞也使用了和他們同樣的寫法,它把離人上馬獨行的形象置于月光猶照人衣的背景中來描繪,既見出時光之早,又見出心情之孤獨難堪,其中已隱然有事在。此為上片。上片著重敘事,但作者心情已顯露無遺。
旅情詞中所謂「事 」,通常是男女情事,或為夫妻或為情侶之別后相思。但是上片寫到結束,我們似乎還只見到了心情苦悶的男主角,而另一位女性人物卻尚未出現。因此下片就通過詞人的回憶來勾畫出她的形象。「酒香唇妝印觀,憶共人人睡」,這是本片的第一層:追憶離別前的兩件事。第一是臨寢前的對坐飲酒,她的櫻唇上散放出酒的香味;第二是枕榻上嚙臂誓盟,她的妝痕到現在似乎還殘留在自己的臂膀上(此句變化用元稹《鶯鶯傳》的某些意境 )。這兩件事,一以見出她的艷美,二以見出她的多情。所以當詞人在旅途中自然會把她的音容笑貌、歡會情事長記心頭。第二層三句,則銜接上文的「睡」字而來;分別前共睡時如此溫存,而孤身在外,無人相伴「魂蝶亂,夢鸞孤,知他睡也無」,字三句實為倒裝,意為:自別后不知她睡得安穩否?即使她沒有失眠,那么夜間做夢也肯定不會做得美滿。「魂蝶亂」與「夢鸞孤」實是互文,合而言之的意思是:夢魂猶如蝶飛那樣紛亂無緒,又如失伴的鸞鳥(鳳凰)那樣孤單凄涼。詞人在此飽含深情的筆觸 ,既表現了他那番「 憐香惜玉」的情懷,又何嘗不可以看作是他此刻「自憐孤獨」的嘆息,同時又補寫出自己這一夜豈不也是這樣。
在宋代描寫男女戀情和別緒的大量詞篇中,趙長卿的這首《更漏子》算不上是名作 。詞中某些場面,甚至還稍涉艷褻 。不過 ,由于它的筆法比較通俗直露,語言接近口語,加上作者感情的真摯深厚,所以讀后仍能讓人感到一種傷感纏綿的氣氛,不失為一篇可讀之作抒寫別情離愁的。趙長卿的詞集名為《惜香樂府》,此亦足以覘其香艷詞風之一斑。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端居述懷六首(明·胡應麟)
- 端居(唐·吳融)
- 端居(唐·李商隱)
- 端居(唐·鄭谷)
- 端居(宋·劉敞)
- 端居(宋末元初·繆鑒)
- 端居(明·陳汝言)
- 端峰往還三首(宋·趙蕃)
- 端州七星巖題名歌(明末清初·陳恭尹)
- 端州上大中丞督府尚書張公十韻(明·歐必元)
- 端州與盧體璋話夜(明·張嗣綱)
- 端州候蕭玄圃先生(明·韓上桂)
- 端州凱宴行(明·歐大任)
- 端州別兒侄輩取道粵西之湖北(明·黃公輔)
- 端州別袁侍郎(唐·宋之問)
- 端州別高六戩(唐·張說)
- 端州華嚴庵訪一持上人(明·何絳)
- 端州華嚴庵送何孟門陶握山王紫巘游鼎湖二首(明末清初·陳恭尹)
- 端州吊古(明末清初·屈大均)
- 端州天寧寺箁提樹(明末清初·屈大均)
- 端州寄李遠及(明末清初·何鞏道)
- 端州峽(近現代·李洸)
- 端州巨硯行(近現代·孔凡章)
- 端州歸興二首(明·黎遂球)
- 端州感懷(明末清初·屈大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