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唐·崔曙)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唐·崔曙)
七言律詩 押灰韻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引用典故:醉菊花 函谷令 河上仙翁
漢文皇帝有高臺,此日登臨曙色開。
三晉云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①來。
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②醉菊花杯。
三晉云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①來。
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②醉菊花杯。
評注
《批點唐音》:
此篇句律典重,通篇勻稱,情景分明,又一意直下,固足為法。但看音律不雄渾,絕似中唐。
《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云:慷慨寫意,中唐人無此氣骨。
《唐詩選》:玉遮曰:三、四即境用事,甚切。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曙色開」妙。一是高臺久受煙沒,氣象忽得一開;一是登高臺人久抱抑郁,情思忽得一暢(「此日登臨」句下)。
《增訂唐詩摘鈔》:起聯見題,次聯寫景,中聯敘事,末聯寓意。格法嚴正,風調高古,興象玲瓏,悉備此作。昔人取七言律壓卷者,或以沈佺期《獨不見》,或出崔顥《黃鶴樓》,然沈中二聯語意微重,崔起四句非律詩正格,必求盡善,恐無過此篇也。一氣舒卷,毫無痕跡。
《唐七律選》:何許氣象,何許神興,千秋絕調(「三晉云山」二句下)。一氣轉合,就題有法。
《唐賢三昧集箋注》:堂堂正正。三、四有李、杜口吻,自是盛唐正聲。
《網師園唐詩箋》:名句渾成(「二陵風雨」句下)。
《唐賢清雅集》:形勢物候俱確切,不獨詩格雄健,古人學問真實如此。
《唐宋詩舉要》:吳曰:宜看其興象高華,不在追求字面。
以下資料來源未詳:三晉:春秋末,韓、趙、魏三家分晉。二陵:指肴山二陵,在今河南省洛寧縣北。令尹:老子西游至涵谷關,關令尹喜留他著《道德經》五千言,后隨老子而去,不知所終。彭澤宰: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
【簡析】:
重九登高,詩人所登的是漢文帝的望仙臺,詩又是贈給縣令的,內容不能不受制約。但詩人有機地契合眼前所見的風景來抒發感情,對縣令的揄揚含而不露,用陶淵明九月九日在宅邊菊叢中逢王弘送酒來的典故,既切又工。
【簡析】:
重九登高,詩人所登的是漢文帝的望仙臺,詩又是贈給縣令的,內容不能不受制約。但詩人有機地契合眼前所見的風景來抒發感情,對縣令的揄揚含而不露,用陶淵明九月九日在宅邊菊叢中逢王弘送酒來的典故,既切又工。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贈楊中順德楊明府之子(明·陳獻章)
- 贈楊臨察(宋·田錫)
- 贈楊主簿時為金銀閘壩官天臺人三首(明·孫蕡)
- 贈楊云史二首(清·何震彝)
- 贈楊云史先生(近現代·郭風惠)
- 贈楊云時望(明·陸深)
- 贈楊亦琳韓芬男(明·蘇景熙)
- 贈楊亦琳(明·韓上桂)
- 贈楊仲開畫圖引(元末明初·王冕)
- 贈楊伯時(宋·陳造)
- 贈楊僉憲煥進表之京(明·韓雍)
- 贈楊佳孫(宋·舒岳祥)
- 贈楊使君(唐·白居易)
- 贈楊允嘉還建安(明·金幼孜)
- 贈楊允銘小篆歌(明·烏斯道)
- 贈楊先輩(唐·馬戴)
- 贈楊光祖(近現代·石維巖)
- 贈楊公臨刑詩(明·吳國倫)
- 贈楊公臨刑詩(明·王遴)
- 贈楊公杜之舅(唐·貫休)
- 贈楊公避暑山墅(近現代·李西庚)
- 贈楊內舍景堯刲股(宋·方逢辰)
- 贈楊判府之九江(明·林光)
- 贈楊友直(元·虞集)
- 贈楊古澹(宋·何夢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