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月下獨酌四首(唐·李白)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月下獨酌四首(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裴回,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一作碧巖畔)
評注
《唐詩品匯》
劉云:古無此奇(「對影」句下)。劉云:凡情俗態終以此,安得不為改觀(末句下)?
《唐詩歸》
譚云:奇想,曠想。鐘云:放言只中無人,
《唐詩別裁》
脫口而出,純乎無籟,此種詩人不易學。
《停云閣詩話》
李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東坡喜其造句之工,屢用之。予讀《南史·沈慶之傳》、慶之謂人曰:「我每履田園,有人時與馬成三,無人則與馬成二。」李詩殆本此。然慶之語不及李詩之妙耳。
《唐宋詩醇》
千古奇趣、從眼前得之。爾時情景,雖復潦倒,終不勝其曠達。陶潛云:「揮杯勸孤影」,白意本此。
《唐詩三百首》
題本獨酌,詩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說,反復推勘,愈形其獨(「舉杯」四句下)。
《李太白詩醇》
嚴滄浪曰:飲情之奇。于孤寂時,覓此伴侶,更不須下酒物。且一嘆一解,若遠若近,開開闔闔,極無情,極有情。如此相期,世間豈復有可「相親」者耶?
《唐詩鑒賞辭典》
佛教中有所謂「立一義」,隨即「破一義」,「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辯析方法。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先講一番道理,經駁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論,再駁再建,最后得到正確的結論。關于這樣的論證,一般總有雙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這首詩,就只一個人,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純乎天籟,所以一直為后人傳誦。
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腳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于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這是「立」。
可是,盡管詩人那樣盛情,「舉杯邀明月」,明月畢竟是「不解飲」的。至于那影子呢?雖則如陶潛所謂「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影答形》),但畢竟影子也不會喝酒;那么又該怎么辦呢?姑且暫將明月和身影作伴,在這春暖花開之時(「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時行樂吧!「顧影獨盡,忽焉復醉。」(陶潛飲酒詩序中語)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說得虛無不可測,推翻了前案,這是「破」。
其時詩人已經淅入醉鄉了,酒興一發,既歌且舞。歌時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傾聽佳音;舞時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轉動零亂,似與自己共舞。醒時相互歡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時,月光與身影,才無可奈何地分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寫得對自己一往情深。這又是「立」。
最后二句,詩人真誠地和「月」、「影」相約:「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然而「月」和「影」畢竟還是無情之物,把無情之物,結為交游,主要還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結無情游」句中的「無情」是破,「永結」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構成了最后的結論。
題目是「月下獨酌」,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復雜情感。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有無限的凄涼。詩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詩:「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覺來盼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感之欲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試看其中「一鳥」、「自傾」、「待明月」等字眼,可見詩人是怎樣的孤獨了。孤獨到了邀月與影那還不算,甚至于以后的歲月,也休想找到共飲之人,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游,并且相約在那邈遠的上天仙境再見。結尾兩句,點盡了詩人的踽踽涼涼之感。
(沈熙乾)
   其二(唐·李白)
  押先韻
引用典故:中圣 酒星 酒中趣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圣,復道濁如賢。
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其三(唐·李白)
  押寢韻
三月咸陽城(一作時),千花晝如錦
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
窮通與修短,造化夙所稟。
一樽齊死生,萬事固難審。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
   其四(唐·李白)
  押灰韻
引用典故:首陽 顏回 酒圣詩狂 蟹螯 
窮愁千萬端(一作有千端),美酒三百杯(一作唯數杯)
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開。
辭粟臥首陽(一作伯夷),屢空饑顏回。
當代不樂飲,虛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