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藍田崔氏莊(唐·杜甫)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九日藍田崔氏莊(唐·杜甫)
七言律詩 押寒韻
七言律詩 押寒韻
引用典故:悲秋 吹帽 倩旁人為正冠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①日盡君歡。
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②,醉③把茱萸子細看。
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②,醉③把茱萸子細看。
評注
《后山詩話》:
孟嘉落帽,前世以為勝絕。杜子美《九日詩》云:「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其文雅曠達,不減昔人。故謂詩非力學可致,正須胸肚中泄耳。
《誠齋詩話》:唐律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難之。……(林謙之曰:)如老杜《九日》詩云:「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不徒入句便字字對屬。又第一句頃刻變化,才說悲秋,忽又自寬,以「自」對「君」甚切,……「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將一事翻騰作一聯,又孟嘉以落帽為風流,少陵以不落為風流,翻盡士人公案,最為妙法。「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詩人至此,筆力多衰;今方且雄杰挺拔,喚起一篇精神,自非筆力拔山,不至于此。「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則意味深長,悠然無窮矣。
《容齋隨筆》:劉夢得云:詩中用「茱萸」字者凡三人。杜甫云「醉把茱萸子細看」,王維云「遍插茱萸少一人」,朱放云「學他年少插茱萸」、三君所用,杜公為優。
《對床夜語》:高適《九日》詩云:「縱使登高只斷腸,不如獨坐空搔首。」老杜有「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整冠」,亦反其事世。結句云:「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與劉希夷「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之意同。氣長句雅,俱不及杜。
《苕溪漁隱叢話》:苕溪漁隱曰:此三人(按指杜甫、王維、朱放及詩)類各有所感而作,用事則一,命意不同。
《瀛奎律髓》:楊誠齋大愛此詩。以予觀之,詩必有頓挫起伏。又謂起句以「自」對「君」,亦是對句。殊不知「強自」二字與「盡君」二字,正是著力下此,以為詩句之骨之眼也。但低聲抑之讀五字,卻高聲揚之讀二字,則見意矣。三、四融化落帽事,甚新。末句「仔細看茱萸」,超絕千古。
《唐詩廣選》:郭明龍曰:帽冠既重,落帽有致,正冠何為?翻案之說不然。
《四溟詩話》:七言近體,起自初唐應制,句法嚴整:或實字疊用,虛字單使,自無敷演之病……《九日藍田崔氏莊》:「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此中二字亦虛,工而有力。中唐詩虛字愈多,則異乎少陵氣象。
《藝苑卮言》:……「老去悲秋」首尾勻稱,而斤兩不足……然(七律壓卷之作)竟當于(老杜)四章求之。
《詩藪》:盛唐句法渾涵,如兩漢之詩,不可以一字求。至老杜而后,句中有奇字為眼;才有此,句法便不渾涵。……如「返照入江翻石壁,歸云擁樹失山村」,故不如「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也。此最詩家三昧,具眼自能辨之。老杜七言律全篇可法者,……《九日》、《登高》……氣象雄蓋宇宙,法律細入毫芒,自是千秋鼻祖。
《唐音癸簽》:「老去悲秋」篇,本一落帽事,又生「冠」字為對。無此用事法。「藍水」一聯尤乏生韻,類許用誨白語,僅一結思深耳,可因之便浪推耶?
《詩源辨體》:「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似巧實拙。
《唐詩鏡》:一起二語,意凡幾折。三、四不勝傷感與時俯仰之情。楊誠齋謂翻案為奇,非也。孟嘉何嘗以落帽為風流,子美又何嘗以不落為風流耶?五、六雄高氣與寒山相敵。結語傷慨留連,味之不盡。
《唐詩歸》:鐘云:凡雄者貴沉。此詩及「昆明池水」勝于「玉露凋傷」、「風急天高」蓋以此。王元美謂七律虛響易工,沉實難至,似亦篤論,而專取四詩為唐七言壓卷,無論老杜至處不在此,即就四詩中已有虛響、沉實之不同矣,不知彼以何者而分虛響,沉實也?特錄此黜彼,以存真詩。鐘云:二語雖一氣,然上語悲,下語謔,微吟自知,不得隨口念過(「羞將短發」二句下)。鐘云:「健」字妙于立言(「明年此會」句下)。鐘云:「仔細看」三字悲甚,無限情事,妙在不曾說出(末句下)。
《唐詩歸折衷》:敬夫云:詞旨凄壯,其佳處又不當于用舊不用舊、翻案不翻案求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蔣一葵曰:次,流水聯,在七言尤難。五、六,以「落」字映起「寒」字。結,達者之言,「仔細」方言而雅。陸深曰:尾聯悲,感中頓悟。劉辰翁曰:此詩經誠齋說盡,舊曾手寫,誤作「好把」,便覺情性甚遠,因贊其妙。董益曰:欲悲而喜,才喜而悲,曲盡懷抱。郭正域曰:「明年」句淺時真。周珽曰:胸中元化,筆底造工。一句一字,幽妍爽豁。陳繼儒曰:出世心眼,動人曠懷,古今絕調。
《唐詩評選》:寬于用意,則尺幅萬里矣。誰能吟此而不悲,故曰可以怨。
《瀛奎律髓匯評》:紀昀;「冠」、「帽」字復,前人已議之。一說「看」謂藍水、玉山,非看茱萸也,亦自有理,不同穿鑿。許印芳:老杜五、七律常有對起對結者,此詩但對起耳。三、四語一事化用兩句,此律詩用事之一法。……五、六寫現景,造句警拔,通篇俱振得起,此最宜學。結句收拾全題,詞氣和緩有力,而且有味。何義門云:前半跌宕曲折,體勢最佳。此賊中作,故尤悲涼。非獨嘆老而已。
《杜詩詳注》:朱瀚曰:通篇傷離、悲秋、嘆老,盡歡至醉。特寄托耳。公曾授率府參軍,用孟嘉事恰好。
《唐詩成法》:三、四,宋人極贊,然猶是明白說話。五、六,藍田莊之壯觀,方是佳句。
《詩辯坻》:「羞將短發還吹帽」一句,翻案意足,「笑倩旁人為正冠」,贅景乏味,或當時即事語耶?
《杜詩集評》:陸嘉淑云:此真宋人學而不能到者。吳樣農云:此詩畢竟杜律第一。揚誠齋諸公所評不錯也。
《唐詩箋注》:「仔細看」三字,讀之黯然。
《繭齋詩談》:「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一句翻用孟事。孟落帽猶不知,此則防其落而倩人正之,不拘本事。
《唐宋詩醇》:意頗頹唐,筆則老健。頸聯撐柱,自是截斷眾流之句。
《增訂唐詩摘鈔》:首四句一氣,項聯用自嘲語,正悲世也。結應轉,字字刻摯,字字脫化。五、六寫景悲壯稱情。用九日事俱用得翻新。
《唐七律選》:張南士云:此詩八句皆就題賦事,不溢一字。起以「悲秋」、「今日」暗指「九日」二字,然對如不對,奇絕。若「藍水」二句,世多以寫境忽之,此與崔曙「三晉云山」二語正同,正登高也。……至落句之妙,當與萬楚《五日觀伎》比看。一見續命縷而翻欲死,一見茱萸囊而唯恐不生,本地風光,何其神也?前人亦以此擬三唐第一,要與《黃鶴樓》《盧家少婦》同妙,神品無優劣也。
《讀杜心解》:「老去」「興來」,一篇綱領……字字亮,筆筆高;三、四,宋人極口,然猶是「隨波逐浪」句;五、六,乃所謂「截斷眾流」也。
《杜詩鏡銓》:二句直下,中具幾許曲折(「老去悲秋」二句下)!結處仍與「老去悲秋」相應。「看」字即指茱萸,意更微妙。異鄉佳節,寫得十分慷慨纏綿。
《聞鶴軒初盛唐評選讀本》:陳德公曰:三、四跳脫有筆致。第六高涼名句,結更不為衰寂,故是警篇。評:三、四一事作兩筆寫,而意自相承。古人往往有此。末句著「醉把」作趣,然亦從第二「盡君吹」生出,「盡歡」則醉矣,且三、四一聯,更是描摹醉態。
《網師園唐詩箋》:借山水無恙,以襯人事難知(「藍水」二句下)。
《唐宋詩舉要》:此等詩皆生氣淋漓,不當專以字句求之。
以下資料來源未詳:(1)藍田:即今陜西省藍田縣。(2)強:勉強。(3)倩:請人代替自己做。(4)藍水:即藍溪,在藍田山下。(5)玉山:即藍田山。(6)茱萸:草名。古時重陽節,都要飲茱萸酒。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送槃齋葉敬叔丈(宋·葛紹體)
- 送槐塘族孫浚之上舍南歸(明·程敏政)
- 送槐廣落第歸揚州(唐·韋應物)
- 送槐庭歸塵港,即次留別韻(清末民國初·林朝崧)
- 送槜李高念祖適楚(明·梁憲)
- 送樊九岡副使歸新繁(明·楊慎)
-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唐·杜甫)
- 送樊仲宜(元·顧盟)
- 送樊仲益省郎之解州(元末明初·郯韶)
- 送樊侍御之金陵(明·謝榛)
- 送樊侍御使丹陽便覲(唐·岑參)
- 送樊兵曹潭州謁韋大夫(唐·李嘉祐)
- 送樊醫歸南昌(明·唐順之)
- 送樊參政歸閩(明·曹義)
- 送樊大夫會朝長至(明·唐順之)
- 送樊太守入京(明·張弼)
- 送樊山人還豫章(明·歐必元)
- 送樊掌教乃兄邦本歸常山(明·黃仲昭)
- 送樊景昭回(明·曹義)
- 送樊景瞻河南大參(明·丘浚)
- 送樊漕移帥瀘南(宋·李流謙)
- 送樊照磨(明·陶安)
- 送樊琯司業歸朝(唐·唐彥謙)
- 送樊生(明·何景明)
- 送樊眉州(宋·李流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