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其二(唐·李白)
詩詞詩句古文賞析
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其二(唐·李白)
七言絕句 押先韻
七言絕句 押先韻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①。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評注
《韻語陽秋》:
徐凝《瀑布》詩云:「千古猶疑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或謂樂天有賽不得之語,獨未見李白詩耳。李白《望廬山瀑布》詩云:「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故東坡云:「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詞。」以余觀之,銀河一派,猶涉比類,未若白前篇云:「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鑿空道出,為可喜也。
《梅澗詩話》:李太白《廬山瀑布》詩有「疑是銀河落九天」句,東坡嘗稱美之。
《唐詩品匯》:劉云:奇夐不復可道。又云:以為銀河,猶未免俗耳。
《唐宋詩醇》:蘇軾曰:仆初入廬山,有陳令舉《廬山記》見示者,且行且讀,見其中有徐凝和李白詩,不覺失笑。開元寺主求詩,為作一絕,云:「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為徐凝洗惡詩。」
《網師園唐詩箋》:非身歷其境者不能道。
《李太白詩醇》:嚴云:亦是眼前喻法。何以使后人推重?試參之。
《唐詩鑒賞辭典》:①「日照」句:《太平寰宇記》:「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賀,煙云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云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于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維妙維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贊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于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云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云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它夸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里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云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鑒賞家。
(趙其鈞)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云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于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維妙維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贊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于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云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云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它夸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里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云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鑒賞家。
(趙其鈞)
經典古詩詞及作者
- 盤洲雜韻上 黃薔薇(宋·洪適)
- 盤洲雜韻上 鼓子(宋·洪適)
- 盤溪之游前一日知幾太博行矣同令君梅下清飲(宋·白麟)
- 盤玉隈(明·龐嵩)
- 盤石關(清·曾尚增)
- 盤石寺留別成公(唐·溫庭筠)
- 盤石山(元·陳孚)
- 盤石篇(魏晉·曹植)
- 盤石道中(明·韓邦奇)
- 盤石(唐·無名氏)
- 盤石(唐·無名氏)
- 盤石(宋·林岊)
- 盤磯(宋·許及之)
- 盤窩觀筍(明·林光)
- 盤蓮(明末清初·屈大均)
- 盤菊(明·陳子壯)
- 盤菊(明·韓上桂)
- 盤蛇嶺在云霄驛北三十里時正月半梅花開(明·王縝)
- 盤谷八詠 雞山曉色(明·劉璟)
- 盤谷圖(宋·嚴粲)
- 盤谷歌為司寇高公賦(明·嚴嵩)
- 盤谷硯歌寄酬衎石兄(清·錢泰吉)
- 盤谷胡季隨挽章二首(宋·曹彥約)
- 盤谷草堂(明·楊士奇)
- 盤谷(宋·釋文珦)